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佐 《数学通报》2007,46(2):9-11
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正在全国逐渐地推广使用.本文将对教科书中有关“概率”的内容谈三个问题:如何认识概率?如何认识概率的统计定义?如何从理论上认识概率的统计定义.1如何认识概率说到概率,一定是与某个随机事件的发生联系在一起的,笼统地说“概率是9  相似文献   

2.
数学创造性思维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中 ,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 ,又设法突破现成结论 ,去努力发现新的知识 .作为学生 ,如何努力培养自己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我们的学生有这种潜能吗 ?教育家奥托曾说过 :“我们所有的人 ,都有惊人的创造力 .”如何将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关键在于培育和教育 .本文试图从数学王子———高斯的成功之路来探讨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期有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出现 .1 专心求学 ,营造创新环境有人问高斯 :“你为什么在科学上有那么多发现 ?”高斯回答 :“假如别人和我一样专心和持久地思考数学真理 ,他…  相似文献   

3.
情境是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式的重要载体.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适当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认知期待,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设置精妙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笔者以几个新课情境导入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在研究教育对儿童的作用时指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潜在的距离,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立足“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那如何才能把“有效促进”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 ,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相互联系着 ,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进”与“退”既对立又统一 ,进退互用是重要的数学思维策略 .那么 ,何为“进” ?何为“退”呢 ?数学中的“进”是指将特殊的 ,具体的 ,局部的 ,低维低次的 ,抽象水平弱的问题“进一步”转化为一般的 ,抽象的 ,整体的 ,高维高次的 ,抽象水平高的问题来处理 .与之相反的是数学中的“退” .合理的“进”可起到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深刻认识事物本质 ,透彻解决问题的目的 .善于“退” ,足够地“退…  相似文献   

6.
2010年"五一"小长假前夕,一条数学新闻震惊武汉:"九头鸟茶楼"将主办微型数学讲座: 如何三等分任意角. 时间是5月1日上午9时.主讲人是来自台湾的小朋友,人称小精灵. "'三等分任意角?'这是著名的世界三大几何难题之一,他能够解决?"小聪与同伴们议论道.  相似文献   

7.
北师大版新课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为我们展现了多彩的动感图形世界,使数学真正走进了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同学们的空间解题能力?经过不断努力,反复验证,我们认为把空间几何转化为代数知识可以达到巧学  相似文献   

8.
“牛吃草”问题来源于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所著的《普通算术》一书中的一道题目. 该题为:“一个牧场,12头牛4周吃草31/3格尔,21头牛9周吃草10格尔,问24格尔牧草多少头牛18周吃完?”(注:格尔指牧草的面积) 本题涉及的数量有牛(头),时间(周),食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工作者是否应具备.相当的哲学素养?1985年在曼谷举行的亚太地区理科教育会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理科教师必须通过“科学哲学”课程,日本著名学者泽田利夫的报告《探索今后的数学教育方向》(1985)强调指出:数学教育工作者“不要忘记数学哲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对这些数学哲学问题的认识无疑在影响着数学教育工  相似文献   

10.
对数学学习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 ,中心问题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 .为此 ,就要研究学习的实质、数学学习的实质 ,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考虑“某个课题如何讲”的精讲多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一书中也明确指出 :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习 .我们通常说的“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 ,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已去学数学” ,也是这个意思 .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 ?如何达到“引导学习”“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一目的 ,关键…  相似文献   

11.
裴光亚 《中学数学》2002,(10):21-22
前面 ,我们谈到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没有问题了”是教育的失败 .这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 ,也是教学的现实问题 .因此有必要作些解释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传道、授业、解惑 ,认为学生没有问题了 ,就是最理想的效果 .其实没有问题只是一种表象 ,实质是问题意识的失落 .这里 ,不妨讲一个小故事 .2 0 0 1年春 ,著名农学家袁隆平先生到武汉 ,谈到了在中学的经历 ,说到 :为什么“负负得正”,他一直不能理解 ,著名科学家不懂“负负得正”,一时成为某些人的笑谈 .然而 ,笑谈者并不知道 ,我们又何尚可以说清楚“负负得正”呢 ?能意识到“负负得正”是…  相似文献   

12.
一、孙子问题《孙子算径》是我国唐初的“算学”教科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下卷第26题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数学问题.这个问题有人称为“孙子问题”.即“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用现代话来说是:今有一堆东西.不知它的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数最后剩二个,五个五个地数最后剩三个,七个七个地数最后剩二个.问这一堆东西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人讲真话──谈敏感问题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意调查即调查老百姓对某事物的态度.若从著名的盖洛甫民意测验所成立算起,它已有50年的历史了.这几年国内也有不少单位以及报刊杂志搞了民意调查,其内容五花八门:婚姻恋爱态度、人生观、消费倾向、交通习惯甚至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态度等等.但是总的来讲,这些调查的设计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设计问卷上,而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如何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如何更精确地计算调查结果,如何降低各种干扰所产生的误差.在有些人看来这些技术无非是些“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事.这里,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个“高招”,它可以让被调查者毫无顾虑地…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是著名科学家 ,对于他 ,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关于他的故事 ,读者可能也知道不少 .据说 ,他确实是“视金钱如粪土” ,经常把邮局寄来的稿费汇款单当书签 ,而一直不领取汇款 ,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巨人是怎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的 .爱因斯坦一向不讲究穿戴 ,在他未成名时 ,一位朋友在街上碰到他 ,对他说 :“你怎么穿得这么破旧 ?”他回答说 :“没什么 ,反正人们都不认识我 .”几年后 ,爱因斯坦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学者 .一天 ,那位朋友在街上又碰见了他 ,惊奇地问 :“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呀 !”他笑了笑说 :“反正人们都已认识我了 .…  相似文献   

15.
两句相反     
卢声怡 《数学大王》2016,(35):18-21
“子卢,子贡,子路,你们三个出来一下.”孔老师在教室门口招手叫道. “你又跟别人打架了?”我用唇语问子路. 子路摇摇头,转头问子贡:“你在外面闯祸了?” 子贡也摇了摇头.子贡和子路对视一眼后看向我,异口同声地问我:“你昨晚又没做作业?”我坚定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16.
说话,办事总离不开所处的大环境.有时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就话论话”,必需明确一下“大环境”是什么.例如“用5角钱可以得到一个乒乓球吗?”这在百货大楼当然是“可以”,然而在大沙漠中答案则是“不可以”.如果我们不去问“大环境”是什么,而“就话论话”的给一个回答,情况该是怎样呢?我们可以设想那该是:如果你头脑中出现百货大楼,回答是一个样;如果她想到大沙漠,那回答将是另一个样.生活上如此,在数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有人突然问你“x2 1=0有解吗?”这时你一定反问“你问的是在复数范围内,还是在实数范围内呀?”或者你冷静地说“它…  相似文献   

17.
神算擂台     
陈东栋 《数学大王》2016,(35):22-23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每当午饭过后,老师不在,教室里就乱成了一锅粥,瞧,毛超大声地吆喝:“打擂台!打擂台!” “谁胆子那么大,竟然敢在我胖墩眼皮底下摆擂台?”只见胖墩跨着方步,匆忙地从外面走进来. “胖墩,我摆的这个擂台是神算擂台,你敢来试试吗?”毛超指着黑板上的四个大字,挑衅道.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善于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尽快地、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思路,在解答数学题时,如何才能形成思路呢?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一、借助图形,寻找突破口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具有"形"的因素,如果能给数学命题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描述,就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形成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郑伟君 《中学数学》2001,(10):14-15
碰到象郑老师在课的开头所遇到的那样的教学情境 ,你会怎么处理 ?许多老师大概会这样处置 :把两种图形先后放在投影仪下一一投射出来 ,让学生知道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就了事了 .这样做 ,一些学生是知道了“这一个”题目的答案了 .但是 ,当今后再碰上类似的问题情境 ,多数学生若仍不能独立地去处理好的话 ,“例”不能及“类”,那你“这一个”例题的教育意义又何在呢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一些教学内容 ,用新的观点去考察 ,如何进一步挖掘它们在培养思维方面的作用 ,是值得教师们一辈子不断地去钻研与改进的 .郑老师的这一个设计的最大优点 ,就在于教师的目光 ,能从“这一个”,想到了“这一大类”;教师的教学境界 ,应从“让学生记住这答案”,想到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周密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20.
一只乌龟被海水冲到岸边的一块礁石旁,乌龟好奇地问礁石:“你待在这里一动不动,不孤独吗?”礁石回答:“我已在这里待了几百万年了,习惯啦.”乌龟非常吃惊:“你竟然活了这么长时间,我却只能活1000年,真是不公平.”乌龟闷闷不乐地爬着,碰到一头大象,便问:“象兄弟,你能活多少年?”大象回答:“70年吧,你呢?”乌龟一听心理平衡了不少:“1000年,不过石头能活几百万年,还真有点不公平!”大象甩着长鼻子气愤地走了:“你还不满足?我多可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