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组织的FTIR光谱变化与辐射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组织随辐射剂量增加的生化变化过程,为临床评估患者辐射剂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组织FTIR光谱的主要吸收峰位变化表现在照射2,3,5Gy时,在1 550,1 460,1 400及1 640 cm-1处峰位发生移位(P<0.05),峰高差异表现在:(1)与核酸有关的谱带1 085和1 236 cm-1的峰强比呈下降趋势,(2)与蛋白质有关的谱带1 640与1 550 cm-1的峰强比随剂量增加明显下降,(3)与脂类有关的谱带2 958,2 925,1 460及1 400 cm-1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有望成为临床估算受照剂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17例甲状腺癌和2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术中新鲜离体组织的红外光谱。通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发现甲状腺良恶性组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恶性肿瘤光谱有以下特征:(1)甲状腺癌组织的酰胺Ⅰ带明显红移(P<0.01),酰胺Ⅱ带却出现蓝移(P<0.05),癌组织光谱中I1 640/I1 460I1 640/I1 550较良性组织明显升高(P<0.01),说明恶性肿瘤不仅蛋白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蛋白质的量化上也有明显变化;(2)与脂类相关的2 955, 2 920, 2 870, 2 850和1 740 cm-1谱带出现概率明显变低,表明癌组织的脂类相对含量降低;(3)与核酸相关的1 241 cm-1谱带明显蓝移至(1 238.29±2.87)cm-1 ,I1 080/I1 460较良性肿物组织有升高(P<0.05),表明癌组织中磷酸二酯基团中PO2增加,因为在癌细胞分裂增生加快,细胞核内DNA含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有望成为术中快速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种子发芽时贮藏物质动员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动员的一般方法是化学方法,操作烦琐耗时。作者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豆类(大豆、蚕豆、豌豆)及禾谷类(稻谷、小麦、大麦)农作物种子发芽时贮藏物质动员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类种子发芽前后在1 200~1 000 cm-1范围的光谱变化显著,表明在发芽过程中糖类物质消耗较多;禾谷类种子发芽前后蛋白质酰胺带的强度明显下降,说明发芽过程中贮藏蛋白质被利用了;另外,禾谷类种子发芽后脂类特征峰强度也下降,说明发芽过程中贮藏脂类也被动用了。红外光谱法在种子学研究方面具有快速、方便、不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香樟树幼叶、成叶和老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叶的红外光谱与成叶、老叶的差异明显,树叶衰老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以及草酸钙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1 000~1 700cm~(-1)范围,幼叶与成叶、老叶自动锋的数目和交叉峰强度不同。结果可为植物衰老生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用于人乳腺癌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32例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光谱差异,反映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以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别.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良、恶性肿瘤的分子结构信息,极有潜力成为一种临床原位诊断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7种植物[玉兰、香水百合、天竺葵(粉红,红色)、兰花、菊花、马蹄莲]花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粉样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多糖、脂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不同种花粉的红外光谱的差异表现为脂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变化,多糖特征吸收峰峰形的区别,以及蛋白质和多糖的特征峰强度比的不同。不同颜色的天竺葵光谱差异较小,仅脂类特征吸收峰略有差异。研究表明,利用红外光谱建立数据库,有可能依据花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植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面线圈31P NMR研究了小鼠S180肉瘤生长过程中能量代谢和磷脂类变化的特点.结果发现: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1)Pi和PME升高;(2)PCr降低,在肿瘤体积较大时常检测不到;(3)β-NTP(通常用来表示ATP的量)变化较小;(4)PDE波动性较大;(5)PCr/Pi和β-NTP/Pi比值均下降,且PCr/Pi比β-NTP/Pi下降得快;(6)PME/β-NTP比值升高;(7)肿瘤pH下降,且与PCr/Pi、β-NTP/Pi或(PCr+β-NTP)/Pi比值有相关性.讨论了与这些参数变化相关联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化学处理水稻秸秆水溶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紫外(UV)、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和13C NMR)分析技术对13C标记水稻秸秆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进行了研究。由光谱变化的分析可见,随着化学处理的进行,水稻秸秆DOM中甲基、亚甲基含量逐渐降低,脂肪性降低;含芳环的化合物逐渐分解,芳香性降低;碳水化合物分解一部分形成碳酸盐类物质,另一部分形成CO2和H2O;羧酸和羧酸脂类化合物形成羧酸盐类物质;有机成分中的无机元素硅释放出来,形成硅酸盐类的无机硅氧化合物;DOM中的氮素以铵盐的形式存在并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9.
红外光谱用于大肠肿瘤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红外光谱诊断大肠肿瘤性质的可行性。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新鲜离体大肠18个癌组织和10个良性腺瘤的红外光谱,将两组光谱的峰位及相对峰强等指标进行比较。与良性腺瘤相比,大肠癌的红外光谱具有如下特征:(1)与脂类相关的谱带2 925和1 740cm-1峰强比I2 925/I1 460(p=0.018)和I1 740/I1 460(p=0.009)明显降低,表明癌组织的脂类相对含量降低;(2)与蛋白质相关峰强比值I3 375/I1 460(p=0.012)和I1 550/I1 460(p=0.041)明显升高,表明蛋白质相对含量明显升高;(3)与核酸相关的1 080cm-1处峰位发生明显的蓝移(p=0.039),峰强比I1 080/I1 460明显升高(p=0.036),说明癌组织中核酸相对脂类含量明显增加;(4)谱带1 305cm-1处峰位发生明显的红移(p=0.041),其指认有待进一步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能成为一种快速鉴别大肠肿瘤性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红外光谱法对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及其两种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整体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和鉴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三种石斛及其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原药材粉末一维红外光谱图反映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鼓槌石斛均含有2 920,2 852,1 737和1 509 cm-1附近的特征峰;1 000~1 200 cm-1波段内的特征峰,推测三种石斛均含有脂类、芳香类和淀粉类成分。二阶导数谱进一步佐证了以上结果。根据峰强来判断三种石斛所含化合物含量的差别,得出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中的脂类和淀粉类成分含量较鼓槌石斛高,三者中以金钗石斛的脂类成分、铁皮石斛的多糖成分含量较高。三种石斛原药材粉末二阶导数光谱中观察到1 318和782 cm-1处草酸钙的吸收峰。三种石斛的两种提取物中的成分种类和含量与其原药材均有所不同,且不同种石斛之间也存在峰形、峰位、峰强的差别。在水提醇沉提取物、无水乙醇提取物中均发现油脂类、芳香类和多糖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与标准品比对分析发现,金钗石斛和鼓槌石斛的多糖成分以淀粉为主,而铁皮石斛则以黏多糖为主;三种石斛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更清楚地发现脂类成分和芳香类成分的存在,且脂类成分以金钗石斛提取物的含量相对较高。芳香类成分以鼓槌石斛提取物的含量相对较高,红外光谱整体结构解析与鉴定方法能够递进式地验证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鼓槌石斛所含物质结构和量的差异,适合于不同种石斛的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在现代化医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和高精度的鉴别中药材特性,实现对中药材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利用XRF,PXRD和FTIR对广藿香的主要组分及微结构进行测定,建立了基于XRF,PXRD和FTIR鉴别中药材主要组分及产地特征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中含有K,Ca,Cl,Si和P等多种元素,独有的元素特征谱是广藿香形成药效好的道地药材的部分物质基础。广藿香含有大量的晶态物质及少量非晶态物质,且Ca在其中以CaC_2O_4·H_2O状态存在,被检样品中该晶体物质含量的多少与相关锐峰的强弱成正比。对FTIR谱峰进行了归属与分析,提供了醇类、黄酮及草酸钙等物质的化学组分信息。该法联用XRF,PXRD和FTIR技术从元素、原子和分子微观层面客观地表征了广藿香主要组分及微结构的相关信息,避免了单独使用某种方法的片面性,能避免因复杂的前处理导致样品固有组分的改变,具有快速、简洁、再现性好及易于接受等优点,为广藿香及其他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中药水蛭的炮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水蚝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产生的变化,文章采用红外光谱(FTlR)二维相关红外谱图(2D-IR)对中药水蛭鲜品和制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蛭具有明显的酰胺Ⅰ和Ⅱ带蛋白质特征峰,其中鲜品的酰胺Ⅱ带吸收峰在1543 cm-1,而生品和炮制品的向低频位移至1 535cm-1;采用热微扰模拟水蛭炮制过程并分析水蛭的2D-IR,结果显示水蛭鲜品中的酰胺Ⅰ带与酰胺Ⅱ带的自动峰的强度比炮制品的更为显著.说明水蛭在炮制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损、氢键断裂,导致变性失活,部分脂肪酸和甾醇类组分在炮制中发生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3.
石膏红外图谱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硫酸盐类矿物药材石膏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并建立三种硫酸盐类矿物药材的聚类分析模型。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煅石膏、石膏、芒硝等矿物药的红外光谱,以一阶导数光谱图谱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三种硫酸盐类矿物药材的内在组合关系;通过测定不同产地和批次石膏药材样品的红外光谱,并以存在的共有峰为基准建立石膏的对照红外指纹图谱,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评价药材样品红外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中红外区间,三种硫酸盐类矿物药材的原红外光谱谱图和一阶导数光谱谱图的峰数、峰位、峰形和峰强存在差异,结合一阶导数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成功划分石膏和煅石膏一类,芒硝为一类;24批石膏样品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80 0。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利用红外指纹图谱法结合聚类分析,为石膏的规范监管提供快速准确的新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清  唐睿  肖树雄  钟桂雄 《光谱实验室》2011,28(3):1460-146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阶导数图谱对5种相似中药注射液进行整体分析,找出了各注射液图谱的指纹特征及差异.实验证明该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稳定,可用于中药注射液的鉴别或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耐辐射奇球菌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耐辐射奇球菌活体为生物吸附剂,进行了对水溶液中放射性核素铀的批量吸附实验。主要研究了溶液pH、初始铀浓度对吸附放射性核素铀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手段分析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 5,c0=100 mg·L-1时其吸附效果最佳,而最大饱和吸附量qmax为240 mgU·g-1。结合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结果认为,耐辐射奇球菌表面附着了大量的含铀片状结晶物,并且其吸附过程主要以离子交换或表面络合的方式吸附铀。比较吸附铀前后菌体红外光谱图和红外分峰图发现,耐辐射奇球菌吸附铀后的整体谱形有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蛋白质中酰胺基团、羟基、羧基以及磷酸基团等活性基团可能参与了吸附过程,并且在906 cm-1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峰,此峰为UO2+2的伸缩振动峰。可见,利用具有抗辐射特性的耐辐射奇球菌为生物吸附剂,以期在放射性环境中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具有一定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6.
FTIR光谱法与奶粉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获得了11种奶粉产品的红外光谱。奶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红外光谱中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同一生产厂家不同品牌的奶粉,其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对比例在红外光谱上差异性较显著,不同厂家相同类别的奶粉既有一定的一致性,在添加辅料的类型和用量上又有所不同。奶粉中脂肪含量高的谱图在1747cm^-1附近的C-O吸收峰和2926cm^-1附近的CH2吸收峰很强;蛋白质高的奶粉所对应的酰胺Ⅰ带的C=O吸收峰(1650cm^-1)和酰胺Ⅱ带的N—H及C-N吸收峰(1540cm^-1)强度较大;奶粉中碳水化合物所对应的C-O伸缩振动峰和环的振动峰在1150~900cm^-1范围内较显著。麦芽糊精、蔗糖和乳糖这三种常用辅料同样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该方法可简便、快速、直观地评价奶粉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红参类中药注射剂红外光谱法宏观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2D-IR),对三种红参类中药注射剂(参附、参麦、生脉)进行了三级鉴定(别)研究。跟踪并找出了批次间、种类间以及中药注射剂与原药材之间谱图的变化规律,根据混合物体系主体成分掩盖的特点,进行了谱图的整体解析,指出了红参类中药注射剂的共有峰和差异特征峰,初步建立了红参类中药注射剂的宏观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宏观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数据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模型, 连续进行GANRA类药物灌胃3 d后, 使用8 Gy 100 kVp的X射线进行辐照处理, 然后对血象、 脏器指数、 小鼠存活率、 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 药物灌胃对小鼠存活率没有影响。 辐照后, 小鼠存活率显著下降, 存活率下降至50%所需时间分别为: 照射对照组20 d、 DMSO组9 d、 1#药物组29 d、 5#药物组24 d; (2) 药物灌胃对小鼠脏器指数没有明显影响, 辐照后的对照组和DMSO组小鼠的肝脏指数、 脾脏指数升高, 药物组的脏器指数低于照射对照组和DMSO组; (3) 辐照导致各实验组的MDA水平升高、 SOD活性下降, 但是5#药物的SOD活性高于DMSO组、 MDA水平低于DMSO组; (4) 药物灌胃对小鼠血象没有产生明显毒性效应;辐照后各实验组小鼠的白细胞等都显著下降。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GANRA类1#和5#药物具有抗辐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GANRA类药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After three days of medicine administrated, Kunming mice were exposured to 8 Gy of 100 kVp X rays. Hemogram, viscere, survival, MDA yields and SOD activity were examined. Results showes that, (1) Survival of medicine administrated mice were similar to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rradiation, survival dropped significantly. It took 20 days for the control group to reach to 50% survival, while 9 days for DMSO group 29 days for 1# drug group, and 24 days for 5# drug group. (2) The medicine per se had no obvious impacts on visceral indexes. Liver index and spleen index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DMSO group were elevated after irradiated, while those of medicine administrated group did not change much. (3) The groups treated by DMSO and 1# drug had high yield of MDA, but low activity of SOD. Compared with DMSO group, 5# drug had high SOD activity while low MDA level. Irradiation increased MDA level but decreased SOD activity of every group, However, 5# drug still showed higher SOD activity and lower MDA level than DMSO group. (4) The medicine did not show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s to variation of hemogram. In summar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GANRA like 1# and 5# medicine had radioprotective effects and their mechanism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scavenging ability of free radicals.  相似文献   

19.
分子振动光谱法与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本文叙述了分子振动光谱法(傅半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量新发展与中药的无损定性鉴别、定量分析、热稳定性监控及中药优化的最新应用。报道了利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FT-Raman)和漫反射傅立叶变换2红外光谱技术(DR-FTIR)可以直接快速地鉴别生药材;利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DR-NIR)可以无损定量分析中药材、中成药和方剂的组分含量利用FT-Raman和HA  相似文献   

20.
拟除虫菊酯光解产物的红外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胺菊酯、甲醚菊酯、丙烯菊酯和氯氰菊酯在液相中的光解作用,并用离心薄层层析方法对光解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对光解产物的FTIR红外光谱谱图和标样的FTIR红外光谱谱图的研究表明,光解产物的FTIR红外光谱图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羟基和环氧化结构产生,即有氧化产物生成;甲醚菊酯和丙烯酯光解产物的元素分析结果与表明产物中氧的含量有明显提高、证实氧参与了拟除虫菊酯的光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