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水浒传》的主题,由于接受者所处时代文化环境的不同,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称赞它是忠义的教本,有人却痛斥它是诲盗的渊薮。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文化思潮,对主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重点表现了水浒英雄的除暴安良、兄弟情义和护国安民主题。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水浒传》续书的创作者从不同层面对原著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他们采用基本相同的水浒人物和水浒题材,创作了多部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水浒传》续书。这些续书主题呈现多元化倾向,究其原因,其一是有争议的《水浒传》主题思想,其二是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三是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在官逼民反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场忠奸之争 ,而斗争实质上表现为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的反贪运动。梁山好汉有力地打击了一批贪官污吏 ,奸佞小人。一场卓有成效的反贪运动却因招安以失败告终 ,显示了深刻的社会体制原因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的创作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其中石头神和玄女神话最为突出。《水浒传》张扬了“替天行道”的主旨,而石头、玄女神话因素就构成了“天”的内蕴,即天理与天意。不仅使小说在结构上保持内在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而且在内容上强化了小说的安良、安民而匡时救世的主题色彩。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忠义观所蕴含的社会理想与墨学有相通之处,一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与墨家的“兼爱”;二是向往“快活”与墨家的“喜利恶害”;三是“以贤为能,纪律严明”与墨家尚贤、尚同;四是“替天行道”与墨家天志。但水泊梁山作为古代中国乌托邦的一种形式,同墨家兼爱社会一样都是虚幻的,在封建社会的汪洋大海中,只能在被八百里水泊隔开的孤岛中暂时地有限地存在。  相似文献   

6.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7.
节日作为特有的时间符号,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浒传>对节日作了大量的描写,书中的四次元宵节、三次中秋节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他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虽着墨不多,却对理解人物有所帮助.节日使<水浒传>故事与自然节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节日特有的风俗活动既展现人物的性格,又成为情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替天行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浒传》主题研究近世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逼上梁山"和"忠义"等说,其实皆不甚合于本书实际。比较诸说,书中作为梁山旗号的"替天行道",实远过于那可以有多解的"逼"字和前后不易贯通的"忠义",应是作者留给我们把握一书主旨的窍门与钥匙。《水浒传》"替天行道"的远源是我国上古盛行的天道观念。其以"替天行道"为主旨,包括有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对全书的艺术形式形成极大的规约。  相似文献   

9.
胡适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131-142
一我的朋友汪原放用新式标点符号把《水浒传》重新点读一遍,由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出版。这是用新标点来翻印旧书的第一次。我可预料汪君这部书将来一定要成为新式标点符号的实用教本,他在教育上的效能一定比教育部颁行的新式标点符号原案还要大得多。汪君对于这书校读的细心,费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其所叙之故事都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故而可以按年月日顺序对其进行编次。研究《水浒传》的著名专家何心先生已对《水浒传》前七十一回中的故事进行了编年,至于七十一回之后,何心先生认为“年月日难以计算”,不可进行编年。其实小说第七十一回之后的时间线索虽不如前七十一回清晰、明确,但根据常理与小说的具体叙述进行推断,仍可确定其发生的大致时间,故而也可对之进行编年。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大众化、简洁明快化、双生地域化和诙谐幽默化”的特点,它在促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上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的文本叙事分析可知,《水浒传》对于儒释道的宗教态度是一种既不批判也不歌颂的实用态度。这种实用态度主要表现在水浒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叙事结构框架的架构上以及主题思想借助于神道设教进行表达等。当代在对《水浒传》的解读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小说的宗教性,则容易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牵强附会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水浒传》续书不同于改编仿作,它应由原著导入,续书与原著的人物、情节有明显的延续关系。从续书的立意与原著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将《水浒传》典型续书分成正立意续书、反立意续书、别立意续书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姜鸿飞的《水浒中传》是一部博采众书的《水浒传》续书。它通过陈丽卿、祝永清形象与猿臂寨的更改对《荡寇志》做了全面的颠覆;通过招安、征辽、征方腊情节的改写对《征四寇》做了变更;通过预叙的表现手法对《水浒后传》做了照应。《水浒中传》最成功之处在于对《荡寇志》情节的颠覆,俞万春借《荡寇志》对《水浒传》肆意反击的一套被姜鸿飞利用,这种借续书来对其他续书发泄不满之情的作品,在《水浒传》接受史上是一个奇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忠义水浒传》中的第七十一回是全书的总纲回目,因为它是探窥小说思想意蕴的一个窗口,是探索作者结构全书艺术匠心的一把钥匙,并且从这一回可见后半部小说描写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水浒故事在演交过程中具有系统完整性.<民间大水浒>一书在2008年的出版显示出了水浒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把水浒文化与相关地域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从以上三个方面可证:构建大水浒文化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