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藏羊八井ARGO实验是对广延大气簇射事例进行观测研究的"全覆盖式"地面宇宙线观测实验, 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测E>10GeV的γ暴. 通过Monte Carlo模拟, 估算了ARGO实验探测10GeV γ暴所具有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宇宙线大气簇射的时空特征分辨原初γ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nte Carlo模拟程序模拟甚高能区原初γ射线和质子大气簇射过程,分析γ射线和质子簇射在观测平面上的时空结构,利用大气簇射次级粒子到达时间涨落和空间横向分布特征,进行原初γ射线成分和质子成分的有效分辨,为中意合作羊八井ARGO实验进行γ点源的寻找提供了降低强子本底的方法,该工作还估计了该分辨方法对γ信号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1990年5月11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了第五次全国宇宙线会议.有58位宇苗线研究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40余位学者在会上报告了自己研究工作的结果.会议评述和讨论了近两年来国际上在高能多重产生、宇宙线超高能作用、初级宇宙线、甚高能和超高能γ天文观测和广延大气簇射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我国的地面宇宙线实验,前些年主要利用高山乳胶室研究超高能作用.近年来,甘巴拉山乳胶室合作组的工作继续取得进展,又新发展了广延大气簇射的契伦科夫光探测,以及粒子密度和到达时间探测的实验手段。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几个新的实验装置,它们是:北京怀柔的广…  相似文献   

6.
在对超高能区宇宙线产生的广延大气簇射的模拟计算中注意到,质子—空气核碰撞中的受伤核子数分布和非弹性截面对于簇射的纵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据符合现有加速器能区的有关质子—质子作用截面的经验公式,对超高能区的质子与空气核碰撞的受伤核子数分布和非弹性截面做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霍安祥 《物理学进展》2011,2(4):454-463
本文分四个部分讨论了超高能宇宙线的现象:(1)超高能宇宙线的一些特性:原初宇宙线的能谱和成份。(2)超高能宇宙线与核的相互作用。(3)广延大气簇射的一些实验结果。(4)稀有现象。文章还评述了超高能宇宙线的几点倾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四个部分讨论了超高能宇宙线的现象:(1)超高能宇宙线的一些特性:原初宇宙线的能谱和成份。(2)超高能宇宙线与核的相互作用。(3)广延大气簇射的一些实验结果。(4)稀有现象。文章还评述了超高能宇宙线的几点倾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9.
冯存峰  孔繁敏 《计算物理》1999,16(6):568-572
利用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型,对羊八进簇射阵列和乳胶室联合实验进行了Monte Carol模拟,并利用模拟数据研究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原初宇宙线成分分辨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很好地挑选出由原初质子引起的族射,全所得结果与作用模型有关,并对相就原系统误差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
羊八井ARGO实验初期阵列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意合作羊八井ARGO实验采用大型RPC阵列探测广延大气簇射事例,本文报告了该探测阵列初期建设进展状况及测试运行的包含16个CLUSTER的局部阵列性能,并探讨由此阵列所采集数据重建后的事例芯位、到达方向与角分辨等.初步测试结果表明RPC阵列可很好地在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北京谱仪J/、Ds能量下端盖簇射计数器(ESC)内的e+e-末态事例,研究了电子簇射在ESC中单个计数管的脉冲幅度分布、击中单元总数分布和各读出层的击中单元数分布、沉积能量分布和总沉积能量的分布;得到能量分辨约为22%在SOBER程序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双高斯分布描述单计数管脉冲幅度谱,EGS4描述电磁簇射,考虑了三维磁场分布,完成了ESC蒙特卡罗模拟程序,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2.
怀柔EAS阵列对初级宇宙线“膝”区能谱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仔细分析了近年来怀柔广延大气簇射阵列记录的65万个大气簇射事例,得到了簇射Size(即荷电总粒子数)谱和1015—5×1016eV能段的初级宇宙线微分能谱.此谱呈明显的、平滑过渡的“膝”样结构,拐点在3×1015eV附近.除了“膝”较平滑不象明野谱那样尖锐拐折而外,怀柔谱在绝对流强和“膝”的位置上都与日本明野组吻合得很好.在银河磁场刚度截止模型框架下,怀柔实验Size谱界定的宇宙线质子谱拐折能量Ec的取值范围在160到240TeV之间.  相似文献   

13.
用闪烁计数器小阵观测了广延空气簇射电子密度谐。初步得到谱的指数为—1.52±0.02.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9月的数据,对壳型超新星 遗迹G40.5-0.5可能的TeV gamma射线发射进行了探测. 用对扩展源的二维分析方法发现一个最高超出为4.4σ的天区,EGRET不明源GeV J1907+0557非常接近 这一最高超出天区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周远  何会海  木均 《中国物理 C》2005,29(6):549-554
广延大气簇射(EAS)中次级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偏转,影响次级粒子的横向分布.本文简要分析了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不同天顶角的地磁场因子随方位角的变化,表明地磁场对从北方来的宇宙线次级粒子横向分布的影响比对南方来的大.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有无地磁场情况下两个大容量的EAS样本,采用ARGOG探测器模拟程序模拟羊八井ARGO阵列的触发效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忽略地磁场影响时阵列的触发效率确是各向同性的,有地磁场时触发效率南高于北,且原初粒子的天顶角越大,这种南北不对称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陈欣  周勋秀  胡红波  刘琨  杨群羽  木钧 《中国物理 C》2004,28(10):1094-1098
作为搜寻TeVγ暴最主要的观测手段—广延大气簇射阵列,其阵列角分辨值常用于确定搜寻窗口的大小.为了在一个合理大小的窗口内对TeVγ暴进行搜寻,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统计意义上的最优窗口角半径,然后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了模拟验证.结合入射信号强度、背景强度、计算显著性的不同方法等因素,进一步对窗口角半径进行了讨论.并在小统计情况下,给出了计算显著性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用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获得的宇宙线大气簇射μ子数据, 与假设原初分别为质子、氦核、中等核(Z=15)和铁核的Monte-Carlo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宇宙线膝区原初成分无明显变化且以轻核为主.  相似文献   

18.
用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获得的宇宙线大气簇射μ子数据,与假设原初分别为质子、氦核、中等核(Z=15)和铁核的Monte-Carlo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宇宙线膝区原初成分无明显变化且以轻核为主.  相似文献   

19.
从1982年5月到1983年1月,悉尼大学的小型宇宙线观测阵列记录了多于17,000个能量为6×10~(14)—5×10~(16)eV的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事例。使用谐波分析和X~2检验法,对这些宇宙线的入射方向进行了研究,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各向不同性。  相似文献   

20.
孙洛瑞 《物理学报》1985,34(2):196-204
从1982年5月到1983年1月,悉尼大学的小型宇宙线观测阵列记录了多于17,000个能量为6×1014—5×1016eV的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事例。使用谐波分析和X2检验法,对这些宇宙线的入射方向进行了研究,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各向不同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