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二甲亚砜钠盐和四氢呋喃作为碱和溶剂,应用聚合物Wittig试剂合成顺-10-十六碳烯-1-醇5,产率315,选择性可达90%.5经异构化得反式-10-十六碳烯-1-醇6,6的异构体比例达到生物活性要求.6氧化后得到桃柱螟性信息素--反-10-十六碳烯-1-醛7.产物结构均经IR.NMR,MS和元素分析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8,9-环氧苧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始刚  龚雪丽  张欣慰 《化学通报》2006,69(11):857-860
以异戊二烯、甲基乙烯基酮为原料,氯化铝为催化剂,经Diels-Alder反应,合成得到1-甲基-4-乙酰基-1-环己烯,再用锍叶立德对羰基环氧化,专一地得到消旋体8,9-环氧烯,两步反应总得率为56%。从8,9-环氧烯出发,进一步合成得到萜类香料1,8-对二烯-10-醇和4-(4-甲基-3-环己烯-1-基)-4-戊烯醛。所有产物的结构经IR、NMR和MS证实。  相似文献   

3.
Sinulariol-D,Sinularial-A和Sinularic Acid-A前体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Sinulariol-D,Sinularial-A和SinularicAcid-A的前体化合物(E,E,E)-2,6,10,14-四甲基-2,3-环氧-16-苯硫醚基十六碳-6,10,14-三烯-1-醇(15)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是危害最大的果树害虫之一,其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为(Z)-7-二十碳烯-11-酮.从2,3-二氢呋喃出发,经酸水解得到4-羟基丁醛,与正庚基三苯基溴化磷制备的Wittig试剂反应得到(Z)-4-十一碳烯-1-醇,经氧化得到(Z)-4-十一碳烯醛,再经格氏加成得到(Z)-7-二十碳烯-11-醇,氧化后得到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5.
李西安  袁谷 《分析化学》2003,31(4):437-439
报道了利用相似分析-13C核磁共振法确定(10,12,14)-十六碳共轭三烯-1-乙酸酯异构体的几何构型。该方法将共轭三烯6个烯碳的特征化学位移作为相似分析的基本参数,计算样品与每一个几何异构体间的相似指数,根据最大相似指数确定样品最可能的构型。该方法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顺-11-十六碳烯醛是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的主要组份, 本文研究了它的合成从顺-5-癸烯醇-1得相应的对甲苯磺酸酯, 再与格氏试剂反应在Li2CuCl4催化下进行偶联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2-(Z-11-十六碳烯氧基)四氢呋喃.  相似文献   

7.
刘彬  曾瑞昌  娄大伟 《合成化学》2020,28(9):791-795
利用炔化物路线合成二化螟性信息素-(Z)-13-十八碳烯醛(1)。以1,12-十二烷二醇为原料,经单边溴化,羟基保护,偶联反应,选择性还原,去保护,氧化得到目标产物。反应共6步,总产率可达45%,各产物结构经1H NMR确认。   相似文献   

8.
等摩尔的甲硼烷甲硫醚(H3B·SMe2)与四溴化碳在60℃下反应20h,定量得到一溴硼烷甲硫醚。从链端烯烃、一卤硼烷甲硫醚和2-[7-辛炔-1-氧基]四氢吡喃及其8-溴代衍生物出发,经硼氢化反应和Zweifel的顺-,反-烯烃合成法,立体选择地合成了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Z)-7-十四烯-1-醇乙酸酯9a、(Z)-7-十六烯-1-醇乙酸酯9b、(E)-7-十四烯-1-醇乙酸酯12及其相应的醇13。产物经GC分析和MS、1H及13C NMR数据证实了它们的纯度和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PEGME)为侧链,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PMAO)为骨架,制备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梳状聚合物(PMAO-PEGME).该聚合物分别与 CH3OH 和LiOH 反应,制得梳状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PMAO-PEGME-ME)和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即梳状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羧酸锂 PMAO-PEG-MELi),用FT-IR、1H-NMR、DSC、交流复阻抗谱等对得到的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 LiClO4浓度的增加,PMAO-PEGME-ME/LiClO4 体系的电导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符合通常的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与盐浓度的依赖关系.当每千克聚合物中含 1.5 mol Li-ClO4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室温下为 1.01×10-5S/cm.PMAO-PEGMELi 的室温电导率可达3.57×10-7S/cm.  相似文献   

10.
以3-甲氧基一雌甾-1,3,5(10)-三烯衍生物,经Birch还原所得的3-甲氧基-雌甾-2,5(10)-二烯,是合成各种19-去甲甾体药物的重要前体,在甾体有机合成中有重要意义。在强酸条件下,水解3-甲基烯醇醚,将发生5(10)-双键移位,得到相应的共轭4-烯-3-酮化合物,同时,分子中的其他对酸敏感的基团会  相似文献   

11.
由于昆虫信息素研究的需要,我们曾于1979年合成了顺、顺、顺-3,6,9-二十碳三烯(1)和顺、顺、顺-3,6,9-二十一碳三烯(2),最近Conner等报道,1和2为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组分,并发表了以亚麻油酸及亚麻油醇为原料的合成路线。本文报道我们的合成路线,以丙炔醇为原料,经2-戊炔醇-[1](3),1-溴-2-戊炔  相似文献   

12.
以1,9-壬二醇为起始原料,经溴代、Wittig及Diels-Alder等反应合成了斜纹夜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Z,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6),纯度99.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6,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对斜纹夜蛾雄虫具有明显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汪小兰  唐士雄  胡忠 《有机化学》1986,6(5):388-393
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通过环十二碳烯和α,β-不饱和酸的反应,合成了十个双环[10.3.0]十五碳-1(12)-烯-13-酮系列化合物,研究了合成反应的条件及产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并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1H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14.
滕有为  孟岳 《合成化学》1993,1(2):129-133
分别以10-十一碳烯酸和丙炔醇为起始原料,通过炔化物路线(第1个中间体是10-十一碳炔醇-1(5),第2个中间体是10-十六碳炔醇-1(8))分别立体选择性合成了桃柱螟性信息素成分(E)-10-十六碳烯醛(1)和(Z)-10-十六碳烯醛(2)。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仓储害虫锈赤扁谷盗的聚集信息素成分(S,Z)-十二碳-3-烯-11-内酯(1)的全合成。以6-溴-1-己醇为起始原料,通过手性环氧丙烷引入手性,经Wittig反应构建了关键的顺式双键,然后通过Mitsunobu反应合成1, 8步反应总产率10%,对映选择性99%。采用类似路线,选择另一种构型的手性环氧丙烷,合成了1的对映异构体大眼锯谷盗聚集信息素组分(R,Z)-十二碳-3-烯-11-内酯,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16.
报导了用ω-溴代十一烷-1-醇与2%聚苯乙烯二苯基膦酸树脂合成聚合物季 盐, 然后进一步合成聚合物Wittig试剂, 再与丙醛在四氢呋喃中反应, 以84%的得率制得顺-11-十四碳-1-醇欧洲玉米螟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17.
以异戊醛和膦酰乙酸三乙酯为原料,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为催化剂,碘化钠为磷酸酯碳负离子稳定助剂,经Horner-Wadsworth Emmons反应合成了5-甲基-2-己烯酸乙酯(3),收率90%;仍以DBU为催化剂,3与硝基甲烷经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5-甲基-3-硝甲基己酸乙酯,收率98%,两步总收率88.2%,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18.
以十一碳烯醇和碘戊烷为原料,经过苯甲酰基保护、9-硼双环[3.3.1]-壬烷(9-BBN)硼氢化后氧化、氯铬酸吡啶盐(PCC)氧化、Wittig反应、脱苯甲酰基五步反应得到顺-11-十六碳烯-1-醇(Z11-16:OH),五步反应总收率53%.顺-11-十六碳烯-1-醇经PCC氧化或Ac2O乙酰化分别得到顺-11-十六碳烯-1-醛(Z11-16:Ald)、顺-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Z11-16:Ac),目标化合物及主要中间体结构经NMR,IR和MS确证.合成方法路线短,操作简便,收率较文献中的方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杂环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3,5-二溴-2-吡啶)-三氮烯(QB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pH 9.5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的介质存在下,该试剂在λex/λem=248nm/496nm处产生强荧光,并且能与铅(Ⅱ)形成配合物从而使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三氮烯测定铅(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铅的浓度在5.0×10-7~1.2×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9.5×10-8 mol.L。将其应用于水样中铅(Ⅱ)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92.6%~94.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相似文献   

20.
以5-雄烯二醇为原料,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合成了两个重要的神经甾体5-雄烯-3β, 7α, 17β-三醇和5-雄烯-3β, 7β, 17β-三醇。所用菌种总枝毛霉为我们自己筛选,并首次应用于5-雄烯-3β, 7α, 17β-三醇和5-雄烯-3β, 7β, 17β-三醇的合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