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适合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其最佳检测条件为:100 mmol/L三乙胺-乙酸缓冲液作为背景电解质溶液(pH =5.5),反向电场强度为340 V/cm,电泳温度30 ℃,进样3.44 kPa×5 s, 紫外检测波长200 nm.本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用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该文建立了一种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南方水牛奶酪蛋白(CN)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50.2 cm×75μm i.d.的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在运行电压为25 kv,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4 nm的条件下,研究了缓冲液体系、缓冲液浓度、pH、尿素浓度及进样时间等对水牛奶酪蛋白分离的影响.实验测得α...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板蓝根注射液中四种核苷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怀忠  陈蓉  李芳  毕开顺  孙毓庆 《色谱》2004,22(5):539-542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板蓝根注射液中胞苷、腺苷、鸟苷和尿苷的含量。电泳条件: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32.5 cm×50 μm i.d.,有效长度23.5 cm),以60 mmol/L硼砂溶液-10%(体积分数)异丙醇-20%(体积分数)乙腈为运行缓冲液,在25 ℃下以20 kV恒压电泳分离,压力进样 (1 kPa×10 s),检测波长254 nm。对电泳条件各因素进行了讨论,如缓冲液的种类、浓度和pH值,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分离电压和毛细管温度等。样品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采用外  相似文献   

4.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为准固定相,考察了头孢哌酮、头孢哌酮S-异构体、头孢哌酮杂质A及其他未知杂质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离模式下的分离行为。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磷酸盐浓度、SDS浓度、甲醇体积分数、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头孢哌酮、S-异构体、头孢哌酮杂质A及其他杂质的迁移时间、分离度以及可分离出的杂质个数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头孢哌酮与诸杂质间的分离及检测有显著的影响,尤以pH值为最。它不仅影响它们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率,还直接影响头孢哌酮及其杂质峰的检测。优化后的分离条件:运行缓冲液为70 mmol/L磷酸盐-100 mmol/L SDS (pH 6.5),分离电压为15 kV,分离温度为25 ℃。在此条件下,用非涂渍石英毛细管51.0 cm×75 μm(有效长度42.5 cm),压力进样5 kPa×5 s,在254 nm波长下进行检测,可分离出28个杂质,诸杂质彼此间及与头孢哌酮间可得到有效分离。并将该方法成功地用于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胶束电动色谱模式下考察了影响原儿茶醛、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分离的重要因素并优化了关键的分离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利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DAD检测器分离分析原儿茶醛、丹参素、原儿茶酸的新方法.当缓冲溶液为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2)和20 mmol/L SDS,分离电压为15 kV和分离温度为25℃时,三种分析物在10 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离方法的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原儿茶醛和丹参素.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新疆紫草萘醌类总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方法,考察了检测波长、添加剂类型、进样量和分离电压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实验条件为检测波长200nm,运行缓冲液为含20%乙醇的硼酸盐缓冲液(0.1 mol/L,pH 8.0),进样量3.45kPa×5s,分离电压20kV。方法可在20 min内检测到5种活性成分,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微流控芯片对丹参滴注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测定丹参滴注液中丹参素与原儿茶醛含量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缓冲液种类与浓度,添加剂、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优化选择20 mmol/L H3BO3-20 mmol/L Tris缓冲溶液,加入1.5 mmol/L SDS添加剂,2.5 kV分离电压,3 min内可实现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快速分离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10 ~500 mg/L,r为0.986,检出限为5.0 mg/L (S/N=3),RSD为2.1%;原儿茶醛的线性范围为50 ~500 mg/L,r为0.993,检出限为10 mg/L (S/N=3),RSD为2.8%.  相似文献   

8.
非水毛细管电泳测定黄连饮片中5种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同时测定黄连饮片生品与炮制品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木兰碱和黄连碱含量的方法。分别考察了非水溶剂、缓冲液体系及其浓度和pH、运行电压、运行温度和检测波长等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选择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以40 mmol/L乙酸钠-40 mmol/L乙酸铵的无水甲醇缓冲溶液(pH 5.8)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64.5 cm×75 μ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检测波长为254 nm,分离电压为25 kV,压力进样(5 kPa×6 s),柱温为20 ℃。结果显示,5种生物碱在20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加标回收率为98.37%~101.03%。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较好,可用于黄连饮片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米璇  朱若华 《色谱》2010,28(2):209-214
建立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同时分析检测中药半枝莲药材及其膏剂中黄芩素、柚皮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原儿茶酸7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半枝莲样品中7种有效成分经甲醇超声提取。实验考察了运行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添加剂、检测波长、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重要参数对目标物分离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运行缓冲液50 mmol/L硼砂-0.20 mol/L硼酸溶液(pH 8.4),含8.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60 nm和335 nm。在此条件下,7种组分于12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在8×10~6~3.2×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65~0.9999;检出限为7.0×10~8~2.0×10~6mol/L;回收率均大于85%。该方法提取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中药半枝莲中7种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胶束电动色谱(MEKC)法通过波长切换同时测定五维他口服溶液中的维生素B_1、B_2、B_6、烟酰胺、泛酸钙及苯甲酸钠含量的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波长、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浓度、分离电压、缓冲液浓度及pH值等实验条件。最佳分离条件为以未涂渍的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柱(75μm×50 cm,有效长度42 cm)为分离通道;40 mmol/L硼酸+40 mmol/L硼砂+20 mmol/L SDS(pH 9.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0 kV,柱温25℃,检测波长为270 nm(维生素B_1、B_2、B_6、烟酰胺及苯甲酸钠)和200 nm(泛酸钙),电动进样10 kV、进样时间10 s。结果显示,6种化合物可在13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8 9;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7.0%~103%,RSD为0.60%~1.8%。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五维他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_1、B_2、B_6、烟酰胺、泛酸钙及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赵京山  温进坤  韩梅 《色谱》2006,24(5):508-512
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以含有50 mmol/L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50 mmol/L硼酸盐缓冲液为电极缓冲液,以10 mmol/L硼酸盐缓冲液为上样缓冲液,经过对分离条件的优化,成功地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结合在线sweeping(推扫)富集技术检测中性脂溶性物质旋覆花内酯(acetylbritannilactone,ABL)的实验方法。所建方法的批内、批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灵敏度为0.005 g/L,回收率大于92%;被检测样品的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5。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了旋覆花素中ABL的含量及其在体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结合在线sweeping样品富集技术可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进样量小(nL级)、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弥补了毛细管电泳在测定痕量组分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展学强  朱智甲  康经武 《色谱》2011,29(4):362-364
建立了以硝酸钾作为背景电解质测定阿霉素脂质体药物中微量硫酸根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法。考察了分离电压、背景电解质、电渗流改性剂浓度、pH值对分离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毛细管长度为60 cm(有效长度51.5 cm)、分离电压为~15 kV、缓冲溶液采用20 mmol/L硝酸钾(pH 7.0)、电渗流改性剂采用0.4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检测波长为202 nm时,阿霉素脂质体破乳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3 min内得到了基线分离,硫酸根离子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01%和1.0%,检出限为5 μg/L。用该方法对阿霉素脂质体样品中的微量硫酸根离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李茜  陈蓉  孙毓庆  胡育筑 《色谱》2007,25(1):101-106
在低pH条件下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寡核苷酸(PO-ODNs)及具有药用价值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PS-ODNs)药物“癌泰得”系列样品(18~20 mers)进行分离,并系统考察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缓冲溶液的种类及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及浓度、电压、温度等因素对样品单碱基分离的影响。其中缓冲溶液的pH对分离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添加剂尿素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S-ODNs样品的分离度。结果表明,采用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50 μm,总长49.0 cm,有效长度40.7 cm),以50 m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pH 2.24)-7 mol/L尿素为缓冲溶液,压力进样(2 kPa×10 s),负极进样,正极检测,在分离电压20 kV、柱温25 ℃、检测波长260 nm条件下,可实现寡核苷酸及硫代反义寡核苷酸混合样品的单碱基分离。PO-ODNs的18~19 mers及19~20 mers样品的平均分离度分别为4.68,3.20;PS-ODNs的18~19 mers及19~20 mers样品的平均分离度分别为1.23及0.81。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为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探讨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 cm×50μm i.d.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55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 kV,进样10 s。该法不加任何添加剂,9种单糖可高效、快速基线分离,实现了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糖类衍生物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下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合成的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考察并优化了糖类衍生物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cm×50μmi.d.毛细管(有效柱长50cm),55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kV,进样10s,在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高效、快速地实现了9种糖的基线分离,并在最优化条件下进行了唐古特白刺实际样品的分离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陈巧梅  柳青  申琳  薛芸  王彦  阎超 《色谱》2018,36(4):388-394
采用改良Stöber法制备420 nm亚微米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采用C18硅烷化修饰后装填成毛细管色谱柱。采用该色谱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成功地实现了3对手性三唑类农药烯效唑、烯唑醇和丙环唑的同时拆分和分离。考察了各因素对手性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45:55,v/v),其中缓冲液中含20 mmol/L羟丙基-γ-环糊精(HP-γ-CD);泵流速为0.04 mL/min;施加电压-9.4 kV;检测波长220 nm。在上述条件下,烯效唑、烯唑醇和丙环唑3种对映体同时得到拆分和分离,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度依次为4.20、12.9、4.41、4.09、1.70,分离时间仅为12 min,柱效最高达到310000 plates/m。该研究为手性三唑类农药的同时分离提供了新的分离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7.
程晓昆  王利娟  杨更亮  程佳  张轶华 《色谱》2010,28(11):1089-1093
建立了匹伐他汀钙对映体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拆分方法。分别考察了电泳电压,缓冲溶液种类、浓度及pH值,环糊精种类及浓度,添加剂种类及浓度等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匹伐他汀钙对映体的最佳拆分条件: 电泳电压为18 kV;运行缓冲溶液为80 mmol/L的Tris-HCl缓冲体系,pH值为3.20,其中含有50 mmol/L 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和5 mmol/L SDS(十二烷基磺酸钠);采用重力进样,进样高度17 cm,进样时间为2 s。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匹伐他汀钙对映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分离度可达2.1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匹伐他汀钙对映体的分离,具有快速、便捷、准确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刘翠翠  毕晓彤  张爱琳  闫师杰 《色谱》2017,35(12):1306-1311
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果蔬中3种常见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苯菌灵)的分析方法。以细菌纤维素(BC)为电泳缓冲液添加剂来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能力。系统考察了检测波长、缓冲液离子强度、缓冲液pH、分离电压及BC添加量对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分离效果的影响。最终的优化条件:H3BO3/Na2B4O7缓冲液(4 mmol/L,pH 9.0);BC添加质量分数0.3%;运行电压15 kV;分离柱温25℃;检测波长275 nm。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8 min之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及准确定量。结果显示: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检出限为5.0~10.0μg/L;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的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0.82%~1.0%和2.4%~2.9%。该法用于葡萄、番茄及黄瓜中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5%~103.0%,RSD≤8.0%。该法可作为果蔬中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苯菌灵同时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