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β-蒎烯的衍生物诺蒎酮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蒎烷基噻唑衍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β-蒎烯经高锰酸钾氧化所得到的诺蒎酮与氨基硫脲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诺蒎酮缩氨基硫脲;诺蒎酮缩氨基硫脲再与α-卤代酮进行环化,得到新型蒎烷基噻唑衍生物2a~2l.采用FTIR,1H NMR,13C NMR和HRMS对化合物2a~2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化合物2a~2l的抑菌活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抗炎活性以及对紫薇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b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与阿米卡星和酮康唑的效果相当;化合物2a则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化合物2e、2h、2i和2k对紫薇蚜虫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吡唑类化合物中寻找具有新的活性物质,利用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取代异噁唑结构的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利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标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在测试浓度为500μg/m L时,部分化合物对粘虫的防效为60%~100%,对蚜虫的杀死率分别为50%~100%.另外,部分化合物对Hep G2细胞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为14.2~18.9μmol/L.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吡唑酰胺化合物,基于氯虫苯甲酰胺的结构,在吡唑环的5-位引入取代噁唑环单元,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吡唑酰胺,利用~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生测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在500μg/mL时对粘虫均显示出较好的杀虫活性(致死率≥90%). 5个化合物在100μg/mL时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0%~100%,3个化合物在100μg/mL时对苜蓿蚜的杀死率为90%~100%.另外,2个化合物在500μg/mL时对朱砂叶螨的防效可达80%~100%.  相似文献   

4.
新型含氟吡唑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苯肼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含氟吡唑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型吡唑类杂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从5-烷基-1H-吡唑-3-甲酸乙酯(1)出发,设计合成了18个具有双杂环结构的N-(取代-1H-吡唑-4-基)-1H-吡唑-3(5)-甲酰胺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解析了目标物10b的单晶结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i)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0b和10l的活性高于同浓度的对照药剂宁南霉素(Ningnanmycin)及病毒唑(Virazole);(ii)所有目标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和蚊幼虫(Culex pipiens pallens)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活性普遍不高,600×10-6 g/m L浓度下,10d对粘虫的杀灭活性为40%,5×10-6 g/m L浓度下,10f和10k对蚊的幼虫的杀灭活性达70%;(iii)50×10-6 g/m L浓度下,除10h对芦笋茎枯菌(Phoma asparagi Sacc.)有64%的抑制率,10q对棉花立枯菌(Rhizoctonia solani)有50%的抑制率外,其余化合物无明显杀菌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可作为杀虫剂或抗植物病毒剂先导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拟菊酯类杀虫剂是合成杀虫剂发展史上继传统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后开发的一种仿生类杀虫剂农药,因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环境毒性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使用化学合成修饰法,将二溴菊酸与苄胺或多取代苄胺经过N-酰基化反应合成了16个新型菊酰胺衍生物(DCA-01~DCA-16),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初步的抗蚊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DCA-06对白纹伊蚊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强,其半致死浓度为1.58 μM; DCA-06在浓度为1600 μg·bottle-1下作用白纹伊蚊雌性成蚊2 h,致死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7.
刘新华  白林山  王世范 《合成化学》2006,14(3):272-274,316
首次合成了7个新的5-(2-羟基-6-甲氧基苯基)-3-甲基-N-取代酰基-4,5-二氢吡唑-1-硫代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16个新型的含哌嗪的吡唑酰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1 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试验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和较好的抗TMV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活性较好的杂环农药,将噻唑基团引入到吡唑分子结构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噻唑环的吡唑肟醚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测试对标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的杀菌、杀虫或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与发现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吡唑肟类衍生物,利用活性基团拼接法,以杀螨剂唑螨酯为先导化合物,引入N-吡啶基吡唑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吡唑肟类化合物,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东方粘虫均呈现出100%的杀虫活性. 5个化合物在100μg/mL下对东方粘虫的杀灭活性均达100%, 2个化合物在20μg/mL下对东方粘虫仍具有40%的杀虫效果.此外,3个化合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苜蓿蚜的致死率为40%~60%.值得注意的是,5-(2-溴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醛-O-{1-(3-氯吡啶-2-基)-3-[(6-氯吡啶-3-基)甲氧基]-1H-吡唑-5-甲酰基}肟(10b)和5-(4-叔丁基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醛-O-{1-(3-氯吡啶-2-基)-3-[(6-氯吡啶-3-基)甲氧基]-1H-吡唑-5-甲酰基}肟(10k)对东方粘虫的杀虫活性较为突出,可作深入的结构优化与杀虫活性探究.  相似文献   

11.
李敏欣  黎勇坤  刘蓓  尹芃程  高慧  毛泽伟 《化学通报》2019,82(11):1043-1046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茋类化合物。为了寻找活性较强的新型分子,以白藜芦醇为原料出发,经Vilsmeier甲酰化和Knoevenagel缩合,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香豆素类白藜芦醇衍生物 (E)-7-羟基-5-(4-羟基苯乙烯基)香豆素(3a-3c),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3a具有与地塞米松相当的抗炎活性,并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吡唑肟类化合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取代嘧啶环结构的吡唑肟类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杀虫活性.在测试浓度为500μg/m L时,化合物6b和6c对蚜虫的杀死率分别为60%和70%,化合物6a,6b,6c和6d对褐飞虱的杀灭效果分别为100%,100%,100%和90%.当测试浓度降至100μg/m L时,化合物6a,6b和6d对褐飞虱仍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杀虫效果,其杀死率分别为60%,60%和50%.此外,化合物6f,6g和6m在测试浓度为500μg/m L时对粘虫的杀死率分别为80%,70%和90%.  相似文献   

13.
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5-吡唑甲酰肼(7,8)为原料合成了4类共30种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元素分析证实,部分化合物还经过了MS、IR确证,对大部分化合物做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均具有一定的杀菌和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吡唑n-硫代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水杨醛与丙酮缩合形成α,β不饱和酮,和硫代氨基脲关环形成吡唑硫代酰胺结构骨架,合成了7种未见文献报道的5-(2-羟基苯基)-3-甲基吡唑硫代酰胺类衍生物,并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c、3d和3g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杀菌活性,最小全杀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50、250和500 mg/L;化合物3g对变形杆菌有一定的杀灭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选取原儿茶酸和胡椒酸两种羧酸化合物,通过酰胺键与L-酪氨酸甲酯、D-酪氨酸甲酯、章胺、多巴胺4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胺类的化合物偶联。成功合成了8个新型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 13C NMR表征。此外,还测试所有目标分子的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目标分子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An efficient and feasible synthetic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n array of new flavane derivafives from the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 with the reduction of chalcones and subsequent cyclization as the key steps. The pur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were confirmed by the elemental analysis and a combination of its IR, ^1H and ^13C NMR, and mass spectra. These synthetic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xanthine oxidase (XO) inhibitions and antifungal actions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spergillus sp. and Trichophyton rubrum. 7-Hydrazinocarbonylmethoxy-4'-methoxyflavane (9)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XO inhibitory with IC50=76.4 μmol/L, and the most potent antifungal compound was 4'-hydrazinocarbonylmethoxyflavane (12) with 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8 μg/mL against Trichophyton rubrum.  相似文献   

17.
张贤  朱雪松  柳敏  谢艳  王忠波  薛伟 《合成化学》2015,23(11):993-999
以氨基硫脲和二硫化碳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5个新型的1,3,4-噻二唑衍生物(6a~6o),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细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N-[5-(2,4-二氯苄基)硫醚]-1,3,4-噻二唑-2-(2-N-甲基哌嗪)-乙酰胺(6b)和N-[5-(4-三氟甲氧基苄基)硫醚]-1,3,4-噻二唑-2-(2-N-甲基哌嗪)-乙酰胺(6e)的EC50分别为17.5 μg·mL-1和19.8 μg·mL-1; N-[5-(3-甲基苄基)硫醚)-1,3,4-噻二唑-2-(2-哌嗪)-乙酰胺(6k)在浓度为500 μg·mL-1时,对烟草花叶病毒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结构拼合原理,分别将1,2,4-三唑和嘧啶连接到酰胺骨架上,设计并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含氮杂环酰胺类衍生物——3-[N-3-(3-甲基-1H-1,2,4-三唑-1-基)-5-(三氟甲基)苯基硫代乙酰胺基-N-(2-氯苯基次甲基)]-5-(2,4-二氯苯基)-4H-1,2,4-三唑-4-胺和N-【3-【5-氯-2-N-{[2-甲氧基-4-(4-甲基哌嗪-1-基)苯胺]}嘧啶-4-氧醚】】苯基-1-{2-[5-(呋喃-2-基)-1,4-戊二烯-3-酮]苯氧醚}乙酰胺,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9F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杨梅苷、哌嗪和各种芳香酸为原料,通过甲基化保护羟基和脱苷形成选择性单一的杨梅素中间体,然后以三步取代反应连接哌嗪和芳香酸,合成了13个新型含哌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试了化合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含哌嗪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对MDA-MB-231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当浓度为1μmol/L时,化合物4a和4i的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表阿霉素;当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4h和4i的抑制活性高达86.7%和83.6%.  相似文献   

20.
以肌肽为原料,对伯氨基进行了结构修饰,合成了11种肌肽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及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丙烯醛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丙烯醛活性,尤其是化合物4k对丙烯醛的清除活性高于肌肽.脾细胞增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脾细胞增殖活性,特别是化合物4b,4d和4k对脾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于阳性对照伴刀豆球蛋白A.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预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4a,4j和4k对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预保护作用大于肌肽.血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肌肽相比,11种化合物均具有很好的血浆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