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及产业部门的磁性材料和器件情报网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于1979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四川绵阳召开.到会代表共332人.在会上共宣读论文241篇,除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内容较充实的特约报告在大会进行外,大部分在各专业小组会上进行.专业小组有:基础理论组、永磁组、软磁铁氧体组、软磁金属组、微波铁氧体组及磁存贮介质和器件组等六个.与会代表在会上和会下进行了充分地交换意见.大家认为,和一九七五年第三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相比,我国磁学工作者在非晶态磁性材料和磁泡等近年来较活跃的磁…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物理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磁学与磁性材料会议将于1983年11月召开,这是数年一度的全国磁学与磁性材料工作者的学术盛会. 大会共分:磁学基础理论;金属软磁及电工钢;金属永磁;非晶态磁性;软磁铁氧体;永磁铁氧体;微波铁氧体;磁头;磁记录及磁存储;磁性材料测量;磁性材料新设计及新应用;磁生物学等12个专业组. 大会筹备组设在北京8503信箱情报室.论文摘要的截止接收日期为1983年1月20日.第五届全国磁学与磁性材料会议将于1983年11月召开@于志弘…  相似文献   

3.
全国磁性材料新应用会议于1984年7月15-18日在辽宁兴城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学会和电子工业部磁性材料科技情报网联合主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83个单位的120多名代表.会上发表了近100篇论文. 这次会议报告的磁性材料新应用包括五个方面:(1)微波铁氧体材料和器件;(2)永磁材科和器件;(3)软磁材料和器件;(4)磁记录和磁存贮;(5)生物磁学应用.其主要内容分别为:(1)微波铁氧体近年的重要进展评述;微波铁氧体多晶和单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微波吸收材料的进展和应用;微波铁氧体器件在雷达、导航、毫米波技术以及微波测厚仪、高…  相似文献   

4.
1987年4月14日至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应用磁学会议,与会者超过3000人,可谓盛况空前。会议规模本身反映了磁学和磁性材料领域蓬勃发展的形势.会议涉及磁学应用的基础理论以及磁性材料的各个方面,共三十个专题.会议收到近700篇论文,或以口头报告方式,或以张贴方式同时在十个会场进行交流.本届会议论文按专题分类的情况列于表1.下面着重介绍本届会议的两大重点——磁记录和稀土永磁材料,并顺便提及非晶和软磁材料.1.磁记录 直接与磁记录有关的论文约290篇,若将薄膜、物理等专题中的有关论文计入,则几乎占会议论文总数的一半!这也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5.
张向群 《物理》2006,35(4):316-316
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中国计量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承办的“第12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于2005年11月16日至21日在福建武夷山市举行.这次会议是本世纪中国磁学界的一次大型盛会,内容涉及磁学和磁性材料科研、生产、市场和设备等各个方面,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的业界人士330余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磁学和磁性材料的发展前景.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磁学基础研究,磁性材料研究,磁性测鼍与计量技术,检测仪器和设备制造,磁性材料生产、应用和市场等.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全国磁学磁性材料会议简讯第八届全国磁学磁性材料会议于1993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材料学会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等七个学...  相似文献   

7.
第十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于1999年8月16—21日在北京昌平召开.本届会议是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物理学会磁学分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来自国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厂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代表和美国、中国香港特区以及中国台湾的代表共计390人参加了会议.8月17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有本届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李荫远院士、蒲富恪院士、王震西院士、戴道生教授、会议主席杨应昌院士…  相似文献   

8.
IEEE国际铁电体应用会议,1979年6月13日到15日在美国Minneapolis市召开,会议由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声能和超声学会主办,有16个国家约230名代表参加,宣读的学术论文约100篇(包括投稿和邀请的)。中国第一次参加这种专业性会议,会议程序主席L.E. Cross教授在开幕式上特为此表示热烈欢迎。中国有四名代表,宣读三篇论文和带有部分交换论文。会议反映了近年来铁电体材料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应用磁学(INTERMAG)会议的三个卫星会仪之一──第一届国际磁性材料物理会议,于1987年4月8-11日在日本仙台市召开.我国有近20名代表参加,是外国代表中人数最多的. 会议共有138篇论文,分七类:1.稀上永磁材料及非晶材料的磁性;2.薄膜;3.细粉末;4.无序及亚稳系统;5.磁各向异性及磁致伸缩;6.高频磁损耗;7.磁光、磁弹性波及新实验技术.其中有关薄膜的论文有48篇,占35%。软磁硬磁大块材料包括非晶合金及稀土永磁合金的文章数与薄膜文章数相比显得少得多.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薄膜的兴趣日益增长. 为了降低软磁薄膜的磁致伸缩以改善磁性,人…  相似文献   

10.
声学消息     
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分科学会1987年学术交流会召开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分科学会1987年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11月11—14日在江西景德镇市召开,会议由999厂承办。出席代表70人,会议收到论文67篇,会上报告57篇。在全体会上,吴文虬教授等作了“美国IEEE1987年超声会议概况介绍”、“静磁波器件的现状和发展”及“声光学、声光技术及其应用”三个综述报告。54篇论文分三个组进行交流,有关声表面波(SAW)器件的设计、研制和应用方面的论文有28篇;SAW激发和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1.
磁学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信息的记录、存贮、调用和处理都离不开磁学与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物质支柱之一. 1988年7月25—29日在巴黎召开的十四届国际磁学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gnetism,简称ICM)堪称磁学和磁性材料领域的盛会。国际磁学界的权威学者、知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此领域的大批新手们聚集一堂,交流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各学科的关键问题.本次会议集中地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它吸引了众多的会议参加者. 1939年,现代磁学…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津、鲁、浙、苏三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物理声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南京市南京大学召开,由江苏省声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承办。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张荣教授、中国声学学会秘书长宗健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淑仪教授、会议承办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与会代表等共70余人。会议得到三省一市及全国各地声学工作者的热烈响应,积极投稿,共收到论文摘要90余篇,接受论文70篇,其中有57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了宣读。  相似文献   

13.
《应用声学》1988,7(4):46-46
全国第一届声光技术研讨会(88全国声光技术研讨会)于1988年7月8日至11日在天津召开.到会代表来自全国23个单位,共34人,会上宣读论文16篇,会议收到论文23篇. 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应崇福教授到会作了讲话.充分背定了这次会议对促进学科技术交流、学科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并参加了整个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声学学会理事、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允武教授、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汪承浩教授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声学学会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及光电子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激光学术报告会于1984年11月16~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近130个科研、高校和工厂等单位近300名代表。 会议筹备组共征集到论文612篇,经征文评审委员会审定,从中选出122篇论文作为会议报告交流。在会议报告的论文中,有关激光器件方面的有25篇,激光物理、激光化学方面的有16篇,激光光谱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杨瑞民 《应用声学》1982,1(2):43-43
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与中国声学学会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七日至十一日在江苏省无锡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功率超声”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医院及机关团体的七十六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论文报告五十篇,其中综述报告七篇;换能器振动系统及测量十一篇;超声清洗五篇;超声加工(包括金属塑性加工)  相似文献   

16.
崔广中 《应用声学》1991,10(2):47-47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专业学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于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至甘二日在苏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8人,其中委员会委员23人,特邀代表15人。会议回顾了学会自1989年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并作了人事变动,研究了学会今后工作要点,会议传达了中国电子学会第九次工作会议情况及有关精神,会议期间进行了学术交流,共收到论文18篇,其中在会上宣读17篇,内容包括近代电声测量技术,扩声系统设计,音质评价和产品设计等,论文涉及面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一些文章既有较高的理论性,通过实  相似文献   

17.
1990年6月11日至13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电致发光讨论会。这是每二年召开一次的系列性国际电致发光学界的学术性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有来自13个国家的代表约109人,其中日本和芬兰的代表最多,各为32人,来自中国的代表有2人,中国发光学会理事长徐叙瑢教授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代表中除了大学和研究机构外,还有很多来自日本、美国、芬兰和西德的公司。在电致发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大部分参加了本届会议。本届会议共发表论文76篇。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发光学会和中国稀土学会发光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的全国发光新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上海松江县召开。 会议以邀请专题报告为主,同时接受部分投稿论文,共计收到三十四篇论文,大会报告二十八篇。来自三十余个单位,四十八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声学消息     
1991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 inter-noise 91于1991年12月2-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约450人参加,当地人当然最多135人,其次日本80人,美国40人,新西兰、瑞典和法国各约20人、中国12人。 会上报告的论文约300篇,两篇大会讲演,61篇在噪声控制工程特别专题分组上报告,其余则按国际噪声工程协会I-INCE分类法组织报告。  相似文献   

20.
Internoise 84     
1984年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于12月3—5日在檀香山召开,出席450人,提出论文报告约300篇,出版会议录二册,1426页,是声学界重要会议,我国有作者和赵松龄同志参加,另外檀香山、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处还有一些华侨学者参加。这次会议是美国和日本噪声控制工程学会联合组织的,美国人和日本人提出论文各近100篇,其余是其它国家学者、工程师提出的,会议的主题是噪声控制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