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代数課在工農速成中学里,連續地進行了五个学期,到畢業前总复習的时候,同学們感到不少困难,这是因为:第一,代数課講的材料多,單元划分又很零乱,教材之間缺少系統性。第二,代数課內容大部分都是些抽象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則,缺少直观形象,因此难以巩固知識,大部分学生复習代数只是背誦一些公式,看看作業就算完事,因为复習的时候沒有把所学得的代数知識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統的巩固的概念,所以过后不久就又忘記了,作業也就又發生了困难,針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学生首先应該完整的直观地掌握代数課的主要系統,然后学生們才能够有所遵循地独立地進行全面复習。於是我繪制了一套中学代数复習圖表,对学生進行了代数課的复習展覽,下面就是关於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全等三角形一章是學習平面幾何的基礎,學生在這階段學習的好壞,影響到以後的幾何學習,所以這一章在整個幾何學習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這一章教學中,如何貫徹教學大綱的精神,充分發揮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從而教好學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個人對這個問题正在進行學習,所以今天談不到向大家作報告,僅把個人初步學習的點滴認識,向同志們談談如有錯誤或不妥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批評。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分以下六部分來談: (I)本單元教學的目的首先,我們看看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以前已具有那些幾何知識,然後結合本單元教材的中心內容,來考慮本單元教學目的,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以前已具有的幾何知識,我個人分析起來有下面幾點:(1)概念方面,通過了線段與角的相等與不等的學習。懂得運用移形公理和重合法,懂得線段和角的四則運算及直線公理,以及其他有關角的一些概念等;(2)作圖方面,已能熟練地運用工具(直尺、三角尺、圓規、量角器等)書出直線、線段、角、角的平分線(用量角器)、垂線、圓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高級中学課本代数第一册,在今年秋季开始,將在全国各地使用。这本書是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編写的,供高中一年級代数教学之用。这本書主要取材於苏联A.Ⅱ.吉西略夫所編的十年制中学代数課本第二册和Ⅱ.A.拉尼切夫所編的十年制中学代数習題彙編第二集,在不少的地方引用了(?)法捷耶夫和(?)索明斯基合編的代数学下册中的材料。但是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力求适合我国的情况。这本書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講冪和方根,第二章講二次方程和可以化成二次方程的方程,第三章講函数和它的圖象,第四章講二元二次方程組。第一章冪和方根分为四节。第Ⅰ节講乘方。这一节的大部分教材是学生在初中代数里学过的,因此基本上是复習的性質,主要是复習乘方的定义和冪的运算法則,替学習下一节方根做好准备。这一节中一个新的內容是把二項式平方的公式推广到多項式平方,这样在下一节复習开平方的一般方法的时候,遇到有必要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进行論証。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的三角課里,最初是把三角函数定义为以角或弧为自变量的函数.在引入角和弧的弧度制(经制)以后,开始把三角函数解释为以实数为自变数的函数(現行課本沒有明确指明这一点),这无論对进一步学习本門課程或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都是必要的。但是,为什么可以把三角函数解释为以实数为自变数的函数呢?这个問题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在闡述上不够清楚。特別是,角的弧度制在这一問題中究竟起着怎佯的作用,也往往被不恰当地解释了。例如,认为只有引入了弧度制以后,才能把三角函数的自变量解释为实数,这并不是个別的。那么,問題应該如何解释呢?我們說,問題的实貭并不在于选择怎样的度量制度。因为,无論在角(或弧)的那一种度量制度下,都能使角的集合(有向角)与实数集合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这就是說,当度量方  相似文献   

5.
第六十一課 本課主題:複習,論證問题的解法本課計劃 I.課外作業檢查。II.複習提問。1.證明多角形内角和的定理。多角形内角和与其邊數有關係嗎?舉例,凸多角形外角和與其邊數有關係嗎?舉例,20角形內角和等於若干度?外角和呢?2.兩多角形的內角和各為10直角与4直角問各有幾邊?其外角和等於若干度?3.若多角形內角和為19直角,問邊數若干?多角形外角和連同一內  相似文献   

6.
在高一代数讲完二次函数之后,我們上了一堂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解应用題的課。我們认为,在这个地方加入这样一堂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識,进一步提高学生學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貫彻理論联系实际原則。下面,是这堂課进行的情况。复习提問:我們已經知道二次函数y=ax~2 bx c。这个函数显然可变形为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次根据中学數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参考了苏联的立体幾何課本所編寫的高級中学課本立体幾何,在1956年春季開始在全國各地試用,筆者得到机会参加了这个課本的編寫工作,在編寫的过程中,比較更進一步地体会到了教学大綱和苏联教材的优越性,现在願意通过課本內教材的編排來談談教学大綱和苏联教材的科学系統性,並且对於使用本課本時的一些教学上的問題,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作为学習教学大綱和苏联教材的体会。一、新編課本的編排系統 中学的立体幾何課,是在学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平面幾何全部知識的基礎上開始的,教材的內容主要包括着空间的直線与平面間的一些重要性質,以及一些幾何体(多面体和旋轉体)側面積和体積的求法,就学習順序來看,旋轉  相似文献   

8.
六年級 1) 在學習了教學大綱中的主題“平行線公理及其推論”以後;因之在學生們知道了歐幾里得第五公設的表述(附錄1)以後,必須在做習題的課上,考察關於平行線公理各種表述的等價證明的習題,在貝斯金(H.M.BeckИH)的幾何教學法(?)第115頁中可以找到證明。(附錄2) 2) 歐幾里得的第五公設無異於下列命題:同一直線的垂直線和斜線恒相交。說明這一點是有好處的,其證明需要用到一個定理,即所有三角形中,任意二內角之和小於二直角。 3) 學習到教學大綱中的主題“三角形諾角之和的定理”時,必須讓學生來分析這定理的證明,說明我們在證明中用到了平行性的反定理。顯然平行性的反定理可根據關於平行線的公設來證明,因此“三角形諸角之和等於二直角”的定理的正確性可從歐幾里得第五公設推出來。  相似文献   

9.
几何作圖題,在中学数学教材里,是一个重点,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因此同学对於作圖題一般均感到困难,無从下手,特別是面积的作圖,更觉困难,怎样去分析,怎样去作补助線这一系列的問題,同学往往因难於思考,而感到苦悶,由於我們教师自己業务水平低,在講解过程中,也往往是演繹多啟發少,甚至照本宣讀,講解例題,关於补助線的問題,为什么这样作?从何思考得来?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很自然地引出这一补助線的道理来,以致同学也無法来掌握关於作圖問題的規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期末复习是細致的工作。上好期末复习課要在备課上下工夫。备复习课要考虑两个問題:复习什么?怎样复习? 期末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識。将一学期所讲过的知識摆一摆,从是否已經巩固的角度,分为不必复习、应当复习但不必着重复习与必須着重复习三类,后者是复习的重点。复习的重点与讲課的重点或难点不一定是一致的。复习的方法应多样化。复习课可用“讲”、“問”、“练”三种方法进行。“讲”是由老师主讲,“問”是提問学生,“练”是令学生做題。复习的重点(即知識最不巩固的地方),一般是概念不清的地方,这样地方在复习中应当“讲”。所謂“讲”不是依样葫芦重讲一遍。学生的概念不清,大都是因为我們未能将道理讲透,因此重讲必须改善讲法。多举实际例子足以說服学生,并能使学生认識到問題的本质,这是改善讲法的一个方向;尽量与旧知識  相似文献   

11.
第Ⅰ單元线段的度量的复習提綱 (甲) 关于阿基米德公理 1)阿基米德公理的內容是什么? 2)用数学式子怎样將它表出? 3)我們用它解决了什么問題? (乙) 公度 1)什么样的綫段叫做兩条已知綫段的公度? 2)兩条线段如果有公度,它有最小的嗎? 为什么? 3)怎样说明当兩条已知綫段有公度时一定有最大公度,並且还只有一个? 4)当兩条已知綫段有公度时用什么方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三代数課复数这一章的教学中,一个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向学生讲授“复数无大小”?教学大綱的說明中沒有涉及这个問題,但現行課本中关于这个問題却有一段比較含糊的敍述。根据历年来我讲授这部分教材的經驗,都有較多学生提出問題,最普遍的問題是:“为什么不規定复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凡学过三角的人,誰都知道“用線段去表示三角函数”这节教材的重要性。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講的不深不透,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記硬背現象;此如有的学生問:“正切線为什么一定画在單位圓的右边而不能画在它的左边”?有的教师回答“这是一个規定”!这样的回答当然不会使学生滿意的,甚至有的教师認  相似文献   

14.
1.怎樣編製提問的問題 複習提問主要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鞏固的程度怎樣;另一方面又為了得以系统地導出新課。但由於每堂課具體內容的不同擬定提問的問題也應當隨之不同。一般的我們從下列幾方面來考慮編製: (一)為了回憶起來与新課內容有密切聯繫的舊知識編成問題來提問学生,是用來集中學生的已知知識作為講授新課的基礎,在作法上是提問單個學生但要求全體學生都能回憶起來這些知識才算達到目的,從而才能順利的講授新課。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的教学实踐,使我感觉到复習課的必要,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复習課的备課和課堂教学工作較講解新課,确实为难。考其原因,除去是限于个人的業务理論水平和教学經驗外,就是对于复習課的目的理解的不够全面和深入。伯拉基斯著的“中学数学教学法”第一册§27中指出:“复習追求着兩个目的,即:澈底完成教学大綱上規定的內容,琢磨它,同时在学生的理解和記忆內巩固下来。复習絕对不是逐字  相似文献   

16.
我过去教軌跡这部分教材時,由於对教学大綱精神体会得不够,教材处理得下当,曾遇到許多困难,最近对这部分教材及有關参考資料作了次系統的学習,以下將我所见到的幾个問题及初步意見,提出与各位教師研究。一.如何下軌跡的意义? 在我看到的幾种參考賽料中,对軌跡的定义,有這麽三种情况: 1.梁紹鴻在他的“略談軌跡問題”,一文中提到与教本意义相同的定义。 2.許蒓舫在他所编“軌跡”,一書中,認為应依运動观點來下軌跡的定义,所以他提出:“一動點,依着一定的條件而移動,它所經过的路線,就是这一動點的軌跡。” 3.鄒兆熊在他的“軌跡敔法經驗”,一文中,主張在教本規定的定义之外,加上依运動观點所下的定义。这三种情况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第一种的定义,作为以後軌跡兩面証的依据,其意义來得明確,且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同角的平分線性質後提出,符合教材的系統性。其缺點是学生不易明瞭軌跡的成因及忽略了軌跡的發展变化過程。第二種的定义,照顧到以上缺點,但由於定  相似文献   

17.
反三角函數     
引言“反三角函數”是十年級学生难以学習的題目之一,这个题目,同样也引起了初次任教的年青教師在講授它時的詐多困難,因为它在固定課本中实質上並未完善地安排好。下面我要寫出“反三角函數”的課時計劃,我就是这样地教我的学生們的。这个願目的学習在第二学季中整整佔16个課時。第一課 課題:關於反两數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先是以代數函數的例子建立起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們在讲完正比例这一課以后,普遍感到有一个問題很难解决,卽在讲了新的正比例定义之后,不論教員怎样强調,学員回答两个变量为什么成正比例的問題吋,还是应用算术中的正比例定义:“甲量扩大(或縮小)若  相似文献   

19.
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功課,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極密切的关系;現在师范学院数学系暫行教学計划,除規定政治、教育及高等数学各科外.还設置了初等数学复習及研究一科,意即在此.但是几年以来,尤其是近一年来.时时有人对于初等数学課提出种种不同的意見,于是發生了問題:究竟这种功課該存?該亡?还是該部分地裁減或归併?这問題必须及早地搞清楚;否則教学双方日益惶惑,造成混乱,直接地影响了师范学院数学系的任务.而况当此准备修訂教學計划的时候,更不容再緩了. 初等数学課是在制訂暫行教学計划的吸取苏联先进經驗而設置的.苏联高等教育部于1951年批准的师范学院数学系教学計划,規定完全系总学时数为3995,初等数学宨T課的学时数为402.至1954年修訂了計划,总时数减为3816,初等数学課的时数增为412.总时数減少了,初等数学課的时数不但不相应地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可見苏联很重视这种功课.侭管如此,在苏联也有些人提出一些意見.苏联?抑Z窪塞洛夫撰文討論,文中所談,几乎都包含了我們現在所發生的問題.因此,选刊这篇譯文,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二項展开式的特点,課本里是分做八个性質来叙述的,其中第六个性質就牽涉到二項展开式中的最大系数問題(代数第三册,22頁)。通过第五个性質的講解,我們已作出二項展开式系数对称性的結論:和兩端等距項的兩項的系数都相等。又由于展开式的系数与组合数相关联,我們已經看出了系数絕对值起始漸增,后来漸減;因而确信最大系数必定在展开式的正中。在这样初步認識的基础上,接着提出下面二个問題: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层开式中存在着一个最大系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着兩个最大系数?2)最大系数究竟是展开式中第几項的系数?怎样迅速而合理地把它計算出来?这样,就順利地过渡到新的課題——最大系数上面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