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测试学报》2016,(6):661-661
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团队,以贵州省万山汞矿区不同污染类型(土法炼汞区和废弃汞矿区)的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汞矿区水稻田各介质中汞的分布特征、主要来源及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环境污染》、《生物地球科学》。稻田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其间歇性的淹水环境有利于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2.
环境汞污染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的毒性,汞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污染物.本文对目前大气汞的来源、汞在大气中的形态分布及在全球大气分布的特点和汞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提出了大气汞研究的展望.评述了近年来水生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对汞甲基化机理认识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的观点.对汞矿开采和混汞法炼金区环境汞污染及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评述,指出矿区居民汞暴露的主要途径.最后,本文还总结了目前人体暴露不同形态汞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汞和硒作为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强的元素,一直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为保障后续饮用水安全,前端水源地中汞和硒的含量测定尤为重要。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检出限低、设备成本低、可实现半自动化操作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水中汞和硒含量的测定^([1]),相关标准方法有HJ 694-2014《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地化所研究人员针对贵州万山汞矿区汞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他们找到了示踪土壤汞来源的有效工具,并发现汞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过程可发生较大汞同位素变化,同时汞矿冶炼过程能导致汞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5.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番茄不同部位中微量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不同品种番茄 ,采用微波溶样技术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测定番茄不同部位的汞含量 ,初步研究了汞在番茄植株各个部位的分布情况 ,同时确定了微波消解该类样品的最佳条件 ,优化了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工作参数。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 ,汞含量在0.01~2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r=0.9998。研究结果还表明 ,汞含量在番茄各部位中的分布规律是根 叶>茎 果实 ,只有1/10的供试番茄品种在汞胁迫下果实中汞含量超标 ,为评价番茄作为菜蔬食品在生产中受汞污染的风险以及发展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六枝、遵义矿区煤中汞和硫的赋存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省六枝(LZ)、遵义(ZY)两不同矿区的高汞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对煤样进行煤浮沉、逐级化学萃取等实验,利用低温灰化(LTA)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分析研究煤中汞和硫存在形式和两种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LZ煤中,硫主要以黄铁矿硫的形式存在,汞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煤中硫和汞有很好的相关性;在ZY煤中,硫主要以有机硫的形式存在,汞主要赋存于黏土矿中,汞与硫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汞是对环境有高度敏感性的重金属,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敏感议题。我国汞资源相对匮乏,对汞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汞污染是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PVC)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针对电石法生产PVC中的严重汞污染问题,分析了生产过程中汞的来源、流向,并且提出对应的处理技术,为电石法生产PVC中的汞污染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污染修复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的机理、优缺点以及实用性进行了综述,并对矿区土壤修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汞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汞污染的来源、危害、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土壤汞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汞作为一种高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其危害性已广为人知。工业及农业活动中都有可能造成水环境中汞污染,汞排入水中后,受污染水体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水中高上万倍,汞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1-3]。  相似文献   

11.
韩恒斌  倪哲明 《化学学报》1984,42(8):809-892
汞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为防止其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人们对未污染地区的本底,生物和食物等样品中汞的监测问题十分关注.通常在这些样品中汞的含量在ppb级.因此研究干扰少、灵敏度高的测汞法越来越引起环境分析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测定汞的方法有双硫腙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冷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MIP)、高频等离体发:射光谱法(IOP)、原子荧光法、X荧光法、电化学法及中子活化法等.这些方法中,~(?)MIP法较为灵敏,可测定ppb级以下的汞(最低检出限为0.001ng),其设备简单,易于普及,但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本文介绍常压微波氩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系统;研究了该系统中各参数对汞测定的影响,找出了测定汞最佳参数条件;同时采用直接加热固体样品而挥发分离汞的技术,探讨了在加或不加柠檬酸情况下,标准样中汞的挥发与温度关系.最后测定了湘江底泥、高井电厂煤飞灰和上述标准样中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锌精矿是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大宗资源性商品之一,其中含有镉、砷和汞等多种微量有害金属元素,在加工冶炼过程中,这些微量有害金属元素不但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冶炼价值,而且会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进入开放的环境,对人类环境产生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测定并严格控制进口锌精矿中有害金属元素含量非常重要。国家标准GB20424—2006《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已限制锌精矿中镉、砷、汞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后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的开采和利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通过选择对该矿区中3种重金属污染物Pb、Cd、Mn进行了调查和实验。确定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的相应采样面,通过湿消化法处理样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重金属的含量,并作了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Cd平均值为21.89 mg/kg,超标率为100%,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d,Mn,Pb,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区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单项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为Cd(21),Pb(0.87),Mn(0.81)。可见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中Pb、Cd、Mn的污染已经呈现出了危害人群健康的趋势,其中Pb、Cd污染最严重,对于重金属污染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于“公害”问题严重,多次发生汞污染食品的中毒事件,因而人们迫切要求了解生活环境中汞的污染情况,从而促进了痕量汞测定方法向着高灵敏、准确、简单、快速的方向速迅发展。无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由于灵敏、快速、简单、准确,目前已被认为是测汞的最好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空气、水、河流沉积物、血、尿、鱼、蛋、谷物、金属、岩石和土壤中痕量汞的分析。无焰法测汞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汞在常温下具有足够大的蒸汽压和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的特性,用还原剂将试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金属汞后,随即通空气流将汞蒸汽导入两端具有石英窗的吸收管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的开采和利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通过选择对该矿区中3种重金属污染物Pb、Cd、Mn进行了调查和实验.确定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的相应采样面,通过湿消化法处理样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重金属的含量,并作了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Cd平均值为21.89 mg/kg,超标率为100%,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d,Mn,Pb,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区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单项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为Cd(21),Pb(0.87),Mn(0.81).可见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中Pb、Cd、Mn的污染已经呈现出了危害人群健康的趋势,其中Pb、Cd污染最严重,对于重金属污染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汞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机汞化合物在农业中常用作杀虫剂和杀菌剂,无机汞和单质汞在生活中也普遍使用[1]。但汞是对人类和高等生物最具危害的元素之一,它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元素之一。汞化合物的毒性与其含量和不同的化学形态有关,因此不同形态的汞对人体  相似文献   

17.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汞污染与农产品安全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农产品的汞污染及其安全生产问题作了综述,内容包括: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循环,汞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威胁与对策措施,例如,可利用植物生物技术选育低积累汞的作物基因型、采取植物修复及相应的农艺措施,以进行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调控,减小环境中过量的汞对土壤.植物系统和食物链造成的危害,最终保障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汞污染来源、人体暴露途径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环境汞污染的来源、人体暴露途径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预防和治理汞污染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鹏  高彬彬  高建强  张锴  杨勇平  陈鸿伟 《化学进展》2016,28(12):1834-1846
由于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汞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当前除汞方法中,吸附法为一种较有潜力的方法。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汞离子(Hg2+)吸附剂,以物理、化学手段改性后的衍生物更具有对环境中的汞吸附容量大,吸附效率高的优点。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溶液中Hg2+的研究近况,介绍了壳聚糖物理(冷冻干燥、静电纺丝等)、化学修饰手段(交联和接枝等)以及与新型碳材料(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等)复合脱汞的最新研究,分析了壳聚糖及其复合物对水中Hg2+的去除效果和影响因素。最后,对壳聚糖吸附剂在汞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汞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强,同时也是可引起人体器官和大脑损伤的神经毒素,所谓的"水俣病"即是汞污染造成的病症,人体受到过量汞的污染甚至还会致死。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照明以及"逐步淘汰白炽灯"相关政策的实施推广,荧光灯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随着节能灯推广数量的不断增加,节能灯报废后的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和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