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性主动结构及模态(I)——基本概念及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明了主动结构的若干基本概念,归纳了主动结构动力学的主要问题.对线性主动结构的模态做了注释,注释包括:右和左特征向量的物理意义,右特征向量为振型,左特征向量表征响应的模态分量;伴随结构及互易定理,两个互为伴随主动结构,且有对偶反馈增益矩阵,左和右特征向量互易;主动结构与被动结构的关联用传递函数表示,可用于主动结构的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线性主动结构及模态(Ⅰ)”中给出了主动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模态的若干属性的基础上,对主动离散系统及主动梁的属性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包括稳定性和正交性,并用具体实例对模态做了解释.将伴随结构概念在梁结构中推广,具体讨论了两种配置的主动梁,它们分别代表离散传感和作动及分布传感和作动的配置,并给出了用主动梁振型和伴随主动梁振型表示的正交性条件.用实例给出了同位和非同位主动刚度梁的特征值随反馈大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左、右特征向量方法,Lancoster(1964)给出单参数下单特征根的微商表达式。本文则在多参数下,对具有不同特征值的任意方阵得出下面结果: 1.证明了任单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是多元解析函数。 2.给出了左、右特征向量微商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可得出它们的任何阶偏微商的表达式。 3.给出每一个特征向量的一阶全微分,特征值的一阶及二阶全微分表达式,进而求出每一个特征值残差佑计的理论性公式及实用性公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非完整模态信息进行结构动力模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复杂结构的振动问题,我们很难给出比较准确的数学模型。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非完整模态试验数据来确定结构线性动力模型的识别办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知道系统的全部模态信息,便可同时地唯一地识别出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及其他相关参数.我们假定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具有实对称性和正定性,并且系统的部分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已由实验给出,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及迭代修正技术进行系统矩阵及其他相关参数的识别.为了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文中给出了若干构造性算例。  相似文献   

5.
称为n阶Jacobi矩阵,振动反问题讨论由特征值(频率)和特征向量(模态)数据确定振动系统的物理参数,其研究对结构设计和结构物理参数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弹簧-质点系统的振动反问题归结为Jacobi矩阵的特征值反问题,这类问题已被许多学者研究[1-3].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含左正则lpp-断面的lpp-半群的结构.特别地,给出了合右理想左正则lpp-断面的lpp-半群的一个结构.另外,还把这个结构用于一些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7.
模糊(左,右)理想格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截集和集合套理论研究模糊(左,右)理想格的结构。证明了环R的模糊(左,右)理想格是模格,并给出了这类格中并HVK的构造。  相似文献   

8.
一类亚半正定矩阵的左右逆特征值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阳柏玉 《计算数学》1998,20(4):345-352
1.引言在工程技术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类逆特征值问题:要求在一个矩阵集合S中,找具有给定的部分右特征对(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和给定的部分左特征对(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的矩阵.文[2],[3]讨论了S为。x。实矩阵集合的情形.文[4]-[7]对S为nxn实对称矩阵.对称正定矩阵,对称半正定矩阵集合的情形进行了讨论.文【川讨论了S为亚正定阵集合的情形.并提到了对于亚半正定矩阵的情形目下无人涉及,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S为nxn亚半正定矩阵集合的情形进行讨论.给出了亚半正定矩阵的左右逆特征值问题有解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右消去幺半群、左正则带和左正则型A幺半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右消去幺半群,左正则带建立了真左正则型A幺半群.在证明了任一左正则型A幺半群均有P-覆盖后,给出P-覆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右对称环     
本文在左对称环的基础上提出了右对称环的概念,分别给出了是右对称环但不是左对称环和是左对称环但不是右对称环的例子.证明了(1)如果R是Armendariz环,则R是右对称环的充要条件R[x]是右对称环;(2)如果R是约化环,则R[x]/(x^n)是右对称环,其中(xn)是由xn生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矩阵摄动法,推广到系统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为非对称的情形,引入伴随特征向量的概念,应用复模态理论中的正交关系,导出了系统复特征值的一阶摄动解。数值算例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一类二次特征值反问题的中心对称解及其最佳逼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给定n阶实矩阵M,C和K,二次特征值问题:求数λ和非零向量x使得Q(λ)x=0, (1.1)其中Q(λ)=λ2M λC K称为二次束.数λ和相应的非零向量x分别称为二次束Q(λ)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Tisseur和Meerbergen概述了二次特征值问题的各种应用、数学理论和数值方法.在工程技术,特别是结构动力模型修正技术领域经常遇到与二次特征值问题相反的问题(称之为二次特征值反问题).对阻尼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时,应用有限元方法可得到系统的质量矩阵M,阻尼矩阵C和刚度矩阵K,从而可求得二次特征值问题的特征值(频率)和特征向量(振型).但是有限元模型毕竟是实际结构系统的离散化,并且  相似文献   

13.
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次伴随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王秀玉,白静纯(吉林工学院基础部,长春130012)本文主要讨论了n>2阶方阵A的伴随矩阵A的性质,以及A的高次伴随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和A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关系。一、”A的若干性质我们已知。”一(A.;),d,j—1...  相似文献   

14.
张福阁 《工科数学》1999,15(4):142-143
为了进一步对更广泛的环类结构的研究,引人了包括本原环在内的拟本原环.然而在定义的过程中,涉及到I-右正规元,I-正规右理想等一些概念.本仅就I-右正规元,I-正规右理想作了一些探讨性的工作,给出了几种类型的I-右正规元和,一正规右理想及其简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有效计算多参数结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阶灵敏度矩阵--Hessian矩阵的方法.将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阶摄动法转变为多参数形式,推导出二阶摄动灵敏度矩阵,由此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二阶估计式.该法解决了无法用直接求导法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阶灵敏度矩阵的问题.数值算例说明了该算法的应用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考虑了所有强平坦右S-系是正则系的幺半群的刻画,证明了所有强平坦右S-系是正则S-系当且仅当S是右PSF幺半群并且S的每一个左coilpasible子幺半群包含左零元.该结果对Kilp和Knauer在文献[7]中的问题给出了一个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上循环模,对于特征为O的域k上满足S~2=id_H的Hopf代数H,和左H-模代数A,利用日的右伴随作用以及H在A上的模作用,构造了上循环模(C)_H~#(A),并且证明了由H的右伴随作用和左伴随作用分别诱导的上循环模(C)_H~(#)(A)和(C)_H~(#)(A)足同构的.  相似文献   

18.
右Clifford左商半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平 《数学学报》2000,43(2):337-342
本文讨论了右Clifford左商半群.利用所谓的可适对刻划了右Clifford半群中的左次半群,因此扩展了商半群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代正贵 《数学学报》2000,43(4):653-658
本文得到了某些不可换Banach代数上左(右)乘子的Fredholm定理.作为应用,我们刻划了紧群上的Mredholm左(右)乘子.  相似文献   

20.
内平衡降阶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柔性结构的模型降阶问题,尤其是对于频率密集结构.然而由于存在如何从物理传感器测量中提取内平衡模态坐标的问题,目前关于内平衡降阶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少有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报道.该文以柔性梁为对象,开展内平衡降阶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且基于降阶模型进行主动控制的设计.文中介绍了一个基于DSP TMS320F2812芯片的实验系统,提出了一个从物理传感器测量中提取内平衡模态坐标的近似方法,并且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降阶模型的控制设计能够有效地抑制梁的弹性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