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量的I~-(1×10~(-3)-4×10~(-2)mol I~-/mol AgBr)进行表面掺杂的正八面体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频谱, 并用强X射线光源相应作了多晶X射线物相分析。当I~-的加入量小于1×10~(-2)mol/mol AgBr时, 介电吸收峰随加入I~-量的增加而逐渐向高频方向位移。吸收峰弥散, 分布很宽。当I~-的加入量大于1×10~(-2)mol/mol AgBr时, 样品的介电吸收峰不再明显向高频方向移动, 峰形亦相对比较尖锐。已有证据表明, 在掺杂I~-以后, 在AgBr微晶的表明层内除生成Ag(Br, I)混晶外, 还附生有一薄层β-AgI。分散相颗粒表面层大约2.0 nm范围内的组成与结构对非均匀电介质中的界面极化效应有重要影响, 此外, 对界面极化效应应用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量的I~-(1×10~(-3)-4×10~(-2)mol I~-/mol AgBr)进行表面掺杂的正八面体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频谱,并用强X射线光源相应作了多晶X射线物相分析。当I~-的加入量小于1×10~(-2)mol/mol AgBr时,介电吸收峰随加入I~-量的增加而逐渐向高频方向位移。吸收峰弥散,分布很宽。当I~-的加入量大于1×10~(-2)mol/mol AgBr时,样品的介电吸收峰不再明显向高频方向移动,峰形亦相对比较尖锐。已有证据表明,在掺杂I~-以后,在AgBr微晶的表明层内除生成Ag(Br,I)混晶外,还附生有一薄层β-AgI.分散相颗粒表面层大约20范围内的组成与结构对非均匀电介质中的界面极化效应有重要影响,此外,对界面极化效应应用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XRD和XPS法研究WO3/SiO2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X射线衍射(XRD)相定量外推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峰强度比(Iw_(4f)/I_(i-p))法定量测定了WO_3在硅胶表面的最大分散量,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为1.8×10_(-4)克WO_3/米~2(即4.6×10~(17)W原子/米~2)。表明WO_3在硅胶表面呈单层分散,但不是密置单层分散,WO_3在硅胶表面的单层覆盖率只有9%。  相似文献   

4.
将铜离子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的乙酰半胱胺单分子层上,获得了乙酰半胱胺铜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CuACYS CME),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仪(XRFS),X射线光电子能仪(XPS)以及循环伏安法(CV)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在pH 3.0时,循环伏安图显示Cu修饰层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位分别为Vp1a=246 mV,Vp1c=101 mV(vs.SCE)。它的表面电子转移系数α为0.52,速率常数Ks=0.04 s-1,表面覆盖度Γ=1.2×10-10mol/cm2,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在pH 2.0~5.0的NaAc底液中,该电极对NO的还原有催化作用,pH 3.0时NO的还原过电位为VpcⅡ=-672 mV,较在裸电极上(-1.1V)降低了约600 mV,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催化电流与NO的浓度在3.1×10-9~4.7×10-8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O催化还原过程的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12×10-3cm/s。  相似文献   

5.
新吖啶酯发光剂测定过氧化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帆  庄惠生 《分析化学》1992,20(3):342-344
本文报道了新发光剂氟磺酸-10-甲基-9-(对甲酰基苯基)羧酸吖啶酯测定饮用水和降水中H_2O_2的研究。该方法无需任何催化剂,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达1.2×10~(-9)mol/L,线性范围宽(3×10~(-9)~1×10~(-2)mol/L),测定5×10~(-9)mol/L和6.6×10~(-7)mol/L H_2O_2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1.6%。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蒸馏与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仪相结合进行高纯镉和高纯碲中铁、铝、镍、铬、铜、银、锰等元素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测定下限分别为Fe3×10~(-8)%,Al8×10~(-8)%,Ni5×10~(-8)%,Cr7×10~(-8)%,Cu4×10~(-8)%,Ag 2.5×10~(-9)%,Mn2.5×10~(-9)%。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法测定了弱酸介质中UO_2~(2+)和L-酒石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數。结果是:离子强度(μ)为0.5,温度在25°、35°、45°、55℃时,β_1分别为2.4×10~(-6)、1.7×10~(-6)、9.1×10~(-7)、5.9×10~(-7);在45°、55℃时,β_2分别为4.7×10~(-9)、7.2×10~(-9);并求得△H(β_1)=-3.8×10~4焦·摩~(-1)。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用碳毡电极富集和分离稀土元素镧、镝、镱(10~(-4)—10~(-9)g/mL)。研究了富集效率、电场影响、洗脱效率、分离效率、饱和富集率和电极重现性。实验结果表明:碳毡电极对浓度为10~(-5)g/mL以下的镧、镝、镱水溶液富集效率为90.5%以上,当电场负于各元素还原电位时富集效率明显上升,反之下降。被富集元素的洗脱效率高于89.3%。对10~(-5)g/mL的上述三种元素混合液进行分离时镧、镝和镱三者的富集效率分别为3.7%、30.4%和56.4%。每克碳毡电极对镧、镝、镱的动态饱和富集车分别为0.953×10~(-3)、1.072×10~(-3)和1.089×10~9-3),静态饱和富集率分别为1.137××10~(-3)1.173×10~(-3)和1.196×10~(-3)。电极经处理后十次重复使用所测富集效率的贝塞耳标准差小于0.9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镧中十四种稀土杂质的方法。利用简单的加热去溶装置成功地测定了99.99%La_2O_3中14种稀土杂质。10mg/ml La_2O_3基体工作曲线下限为(以氧化物百分含量计算)Ce、Pr、Sm_2×10~(-3);Gd、Tb1×10~(-3);Nd,Lu 8×10~(-4),Er,Ho,Dy4×10~(-4); Tm.Eu 2×10~(-4),Yb 8×10~(-5),Y_4×~(-5)。相对标准偏差为2.8—9.7,回收率为85—114%。  相似文献   

10.
三维荧光光谱法连续测定苯胺、二苯胺和N-甲基苯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苯胺、二苯胺、N-甲基苯胺的二维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提出了同时测定苯胺,二苯胺和N甲基苯胺的分析方法,它们的浓度分别在2.0×10~(-7)~5.0×10~(-6)mol/L,9.0×10~(-8)~7.4×10~(-6)mol/L,1.3×10~(-7)~2.0×10~(-8)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8.0×10~(-9)mol/L,1.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7%,7%.此方法用于混合样品和工业废水的分析,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石墨杯作为原子化器,对钠原子进行了激光增强电离光谱研究。观察了诸因素对信号强度的影响。绘制了钠的标准曲线,含量范围为5×10~(-9)g—2×10~(-7)g。当钠为5×10~(-3)g时,相对标准偏差为18.5%。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Eu(Ⅲ)配合物[Eu2(bbimp)(CH3COO)(CH3CH2O)2(CH3CH2OH)](ClO4)2(A),产物经IR谱、UV谱、1HNMR谱、摩尔电导、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基本鉴定。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磷酸二酯键模型物双 (2,4 二硝基苯基)磷酸盐BDNPP与配合物A在pH7.26,25和37℃时,[BDNPP]=[A]=2.5×10-5mol·L-1时的动力学性质,得到BDNPP的二级水解速率常数为k25℃=3.027×103(mol·L-1)-1·min-1,k37℃=6.060×103(mol·L-1)-1·min-1,半衰期t1 2分别为12.9和6.6min,使BDNPP的水解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间接液相色谱电化学的方法对非电活性的酯类混合物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其线性范围分别是3.2×10~(-9)~4.4×10~(-8)mol、2.4×10~(-9)~2.8×10~(-8)mol、2.0×10~(-9)~4.0×10~(-8)mol和2.2×10~(-9)~2.4×10~(-8)mol。对甲酸甲酯8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9%。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利用吸附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人参中锗的方法。最佳体系为:2.5×10~(-2)mol/LH_2O_2、2.0×10~(-2)mol/L邻苯二酚、2.0×10~(-3)mol/L H_2SO_4。线性范围为2.0×10~(-9)~2.0×10~(-7)mol/L。当富集时间为4 min时,最低检测浓度为4.0×10~(-10)mol/L。此法己成功地应用于测定人参中的锗。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阳离子交换法研究了低酸度介质中不同温度下UO_2~(2+)-1-酒石酸的络合形成,证明在溶液中存在有UO_2HL~-络离子;较高温度时,还发现存在有[UO_2HL(H_2L)]~(3-)络离子。在25,35,45和55℃时,β_1分别为9.6×10~(-7),5.0×10~(-7),3.4×10~(-7),2.4×10~(-7)。在45,55℃时β_2为2.6×10~(-4),3.1×10~(-3),求得△H(β_1)=-8.7千卡/摩尔,此外,证明了酒石酸异构体的络合能力存在着差异,验证了Fronaeu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氯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这一新技术,在自行设计的装置上分别对镉、铅和镍进行了考察;选出了合适的操作参数。它们的测定灵敏度(1%吸收)分别为7×10~(-10)g、7×10~(-9)g和2×10~(-9)g;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7.6%和8.0%。该方法装置简单,测定灵敏度较高,预计可测近40种元素。  相似文献   

17.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分析胺液中的热稳态盐离子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离子色谱(IC)法测定脱硫胺液中热稳态盐(HSS)离子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萃取上样量、流速、解吸溶剂等条件。Cl-、2-4SO、SCN-、HCOO-、H3CCOO-和H3CH2CCOO-的检出限为0.02×10-6(w),0.1×10-6(w),0.4×10-6(w),0.002×10-6(w),0.15×10-6(w),0.4×10-6(w),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2%~7.6%。同时建立了离子交换-容量法分析胺液中的热稳态盐分析方法,对离子交换和固相萃取两种处理样品的方法进行了对比,SPE法检出限低而且重复性好。采用SPE-IC和离子交换-容量法,对实际胺液样品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胺液中HSS的含量大于1%时,采用容量法简单快速;当HSS的含量小于1%时,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8.
由 N-甲基吡咯烷酮 (NMP)和 Hn XMo1 2 O40 · m H2 O(X=P,Si,Ge)合成了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电荷转移盐 ,(NMPH ) 3PMo1 2 O40 · CH3CN ( ) ,(NMPH) 4Si Mo1 2 O40 · CH3CN ( )和(NMPH) 4Ge Mo1 2 O40 · CH3CN( ) ,并以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漫反射电子光谱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杂多酸形成电荷转移盐后其阴离子结构未变 ;N-甲基吡咯烷酮通过 N原子与酸中的质子H 结合成阳离子而成盐 ,在高压汞灯照射下阴阳离子之间可以发生电荷转变 .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表明 ,电荷转移盐的倍频效应强度分别为 I2ω =0 .3IKDP,I2ω =0和 I2ω =0 .0 2 IKDP,三阶非线性系数分别为χ( 3) =5 .0× 10 - 1 4 esu,χ( 3) =3.1× 10 - 1 3esu和χ( 3) =4.3× 10 - 1 3es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了上海和苏州地区2402例正常人头发样品,探讨了儿童的发铅特征及正常值上限和慢性铅中毒界限。结果表明,人发铅的正常值上限为25.0×10~(-6),筛选慢性铅中毒的界限为42.5×10~(-6)。以苏州地区260例0~10岁儿童所作的统计,有38.8%的儿童发铅超过正常值上限,17%的儿童可能有慢性铅中毒的危险。其中0~4岁儿童超标分别占超标总数的88.1%和86.7%。  相似文献   

20.
铬(Ⅵ)-亚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铬(Ⅵ)-亚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测定铬(Ⅵ)的高灵敏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10~(-11)g/ml铬(Ⅵ);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对1×10~(-10)g/ml铬(Ⅵ)11次测定);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是1×10~(-10)~6×10~6g/ml铬(Ⅵ)。此方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