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制了以中性载体(ETH1097)为电活性物质的PVC钠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电极尖端直径小至2.5μm,线性响应范围10~(-3)-5×10~(-1)MNa~+,检测下限1.2×10~(-4)M,斜率为58.2mV(25℃).对K~+,Mg~(2+)、Ca~(2+)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0.050,6.5×10~(-4)及5.5×10~(-3)。该微电极特别适用于细胞内钠离子活度的测量。实验探讨和比较了癸二酸二丁酯(DBS)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为增塑剂的钠微电极的性能。研究了四苯硼钠(NaTPB)和硫氰酸钠(NaSCN)加入膜中后,电极性能的变化。为用于细胞内及临床微量试样中钠离子活度测量,电极采用DBS为增塑剂,并加入适量的NaTPB较宜。  相似文献   

2.
陈榕  郭艳玲  杨频 《化学研究》2000,11(3):12-14,22
使用Fura - 2荧光探针技术 ,检测细胞内的镧离子浓度 [La3+]i 变化 ,研究其跨膜行为。结果显示 ,细胞外镧 [La3+]o(0 .1mmol/L)可使细胞内镧离子浓度增加 ,说明镧离子能够跨越小鼠心肌细胞膜 ,讨论了跨膜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有机磷酸盐为活性物质的PVC膜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电极尖端直径小至4μm,浓度线性范围为10~(-1)-10~(-7)M (10~(-5)M以下采用EDTA体系的金属离子缓冲液配制),检测下限可达2.2×10~(-8)M,选择性系数K~(Pot)Ca,K2.0×10~(-5)、K~(Pot)Ca,Na2.2×10~(-5)、K~(Pot)Ca,Mg2.7×10~(-3),pH适用范围4-10,血清试样中测量游离钙活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7%。探讨了影响电极性能的一些因素。曾用该电极测定了某些生理、生化及临床微量试样中的钙离子活度,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苝四羧酸二酐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3个苝四羧酸二酰亚胺类化合物[1,7-二溴-3,4,9,10-苝四酸酐(1), N,N′-二(十二烷基)-1,7-二溴-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2)和N,N′-二(十二烷基)-1,7-二对叔丁基苯氧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3)],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热分析法研究了2和3的电化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结果表明:2和3的氧化电位分别为931.6 mV, 170.1 mV,还原电位分别为-1 028 mV, -1 941 mV;2和3具有高的分解温度(>300 ℃),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研究DDTC在脆硫锑铅矿表面的吸附(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以D表示)与脆硫锑铅矿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电位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电极过程.从-178~472m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脆硫锑铅矿表面主要是DDTC,PbD2,S0等疏水性物质的吸附,界面电容也比较小.当电极电位高于472mV时,由于PbD2,S0等疏水性物质被氧化成Pb2+,SO32-,SO42-,PbSO4等亲水性产物,脆硫锑铅矿表面是亲水的.由此推测用DDTC做捕收剂浮选脆硫锑铅矿的电位范围为-178~472mV,最佳电位范围为60~222mV.  相似文献   

6.
冯殿义  赵波 《分析测试学报》2005,24(6):29-31,36
研究了脉冲磁场下AgCl电极对Cl-的响应,提出脉冲磁场离子选择电极瞬时电位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高精度的测量。在脉冲磁场作用下AgCl电极对Cl-试液响应的瞬时峰电位Vp不受平衡电位值的影响,有很好的再现性和准确性,多次测量所得的峰电位最大偏差小于5.0 mV,平均偏差小于2.23 mV,明显优于常规电位分析方法;氯离子浓度c(Cl-)在1×10-4~0.1 mol/L范围内Vp~lgc(C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且离子的瞬时活度大于常规分析方法的活度,用“离子氛”理论解释了电位的变化。用该法测量了氯碱电解液的Cl-的浓度,与化学分析方法比较得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1,1,1-三[1′-(2′-氧杂-4′-氧代-5′-氮杂-5′-甲基)十二烷基]丙烷(即ETH 227,Fluka No.71732)为中性载体的钠离子选择电极由于具有较强的抗钾离子干扰的能力,因而颇受注意。Guggi等首先用邻硝基苯辛醚和癸二酸二丁酯增塑,以合成的ETH227制成了K_((Na)~+,K~+)~(pot),<<10~(-2)的PVC膜钠离子电极.Jenny等以癸二酸二异辛酯为增塑剂,  相似文献   

8.
功能高分子膜电极的研究——钆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功能高分子为活性材料,制成PVC膜钆离子选择电极。其电位与钆离子活度的负对数成线性关系。电极斜率为52~59mV(室温),对镨、钐、钕等离子有一定的选择性。内阻约为1.8MΩ,适宜的pH范围为5.2~6.1,检测下限为3.2×10~(-6)M,响应迅速。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5,10,15,20-四(苯基)卟啉钴配合物(CoTPP), 并利用该配合物与氧化石墨烯(GO)的π?π堆积作用组装了CoTPP/GO电催化产氢复合材料. 研究发现, 当CoTPP与GO的质量比为1∶15时, 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该材料的拉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 与GO相比, CoTPP/GO复合材料表面的无序程度增加, 形貌改变有利于促进反应体系的电荷迁移与分离; 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 阻抗值由GO的1180 Ω降低为CoTPP/GO材料的734 Ω; 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 析氢起始过电位由-761 mV降低为-337 mV, 塔菲尔斜率由296 mV/dec 降低至174 mV/dec, 法拉第效率却由23%提高至87%. 加入二苯硫醚(SPh2)轴向配体后, CoTPP(SPh2)/GO材料的析氢起始过电位进一步降低至-235 mV, 塔菲尔斜率降低至163 mV/dec, 法拉第效率提高至94%.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氧化石墨烯与金属卟啉的非共价键自组装是构筑石墨烯基电催化产氢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较研究了尿石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尺寸、粒度分布、聚集状态、自相关函数和ξ电位随放置时间的变化. 患者尿样放置3 h后, 其尿微晶平均粒径(Da)由506 nm增至958 nm, 粒度分布范围变宽, 自相关时间由1.84 s延长到3.93 s, ξ电位由-1.34 mV降低至-3.89 mV; 而健康对照者尿微晶的Da仅由330 nm增加至416 nm, 自相关时间由1.44 s延长至2.10 s, ξ电位由-8.35 mV降低至-8.90 mV. 此结果表明, 尿石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尿液中的纳米微晶不但在尺寸、粒度分布、聚集、自相关函数和ξ电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而且患者尿微晶的稳定性比对照者的差; 随着时间的延长, 患者尿液中的纳米微晶会逐渐团聚, 而对照者尿微晶的团聚要轻微得多. 从两类尿液中尿大分子和小分子抑制剂的浓度、尿微晶表面形成双电层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尿微晶的聚集是泌尿系结石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动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水中卤素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化验室滴定分析普遍采用指示剂滴定法检测水中卤素离子。由于指示剂受到人眼辨色能力、有色或浑浊样品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滴定平衡常数[1]较小(Ka/b<10-7),变色不敏锐,或者指示剂不够灵敏时,会造成一定的终点误差。电位滴定法克服了这些缺点,以测量待测溶液的电位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本文利用卤化银的Ksp差异,用自动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Cl-、Br-I、-的含量。水样无须预处理,对有色、浑浊等水样可直接参与滴定分析。1试验部分1.1仪器808 DMP型自动电位滴定仪。1.2工作条件信号漂移值为30 mV·min-1,最小增液量为10μL,加液速率50 mV…  相似文献   

12.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到凹凸棒石粘土(Attapulgite,简称凹土)表面,制得HRP-凹土纳米复合物(HRP-Attapulgite),并采用电化学阻抗、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表征了HRP固定化过程.HRP-Attapulgite电化学性质测试表明,凹土能促进HRP的直接电子转移,其循环伏安曲线有一对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c=-370 mV,Epa=-300 mV,式量电位E0′=-335 mV.凹土表面HRP的H2O2响应电流与浓度(0.3~75μmol·L-1)呈线性关系.该电极可用于巨噬细胞中微量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新的电子传递中间体α-萘甲酰尼罗蓝(NNB)能强烈吸附在石墨上以构成修饰电极,在-0.5V至+0.6V(vs.SCE)电位区内,固定化的NNB表现出相当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总反应中有2个电子和2个质子参加,在pH7.0缓冲溶液中其表面标准电位E°′为—170mV,表观电子传递常数K_s为3s~(-1),NNB对还原辅酶NADH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催化作用,可使氧化过电位降低550mV.NADH的电催化氧化遵循EC机理,催化反应步骤为速度决定步骤,其速度常数为3×10~3dm~3·mol~(-1)·S~(-1)。NNB在中性和弱碱性介质中的稳定性优于其它电子传递中间体,是有前途的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无损伤性研究细胞内游离[Mg2+]i的31P-NMR方法,通过测量细胞的31P-NMR谱中ATP的α磷和β磷的化学位移差值,得出细胞内Mg2+与ATP结合的复合物MgATP和整个ATP量的比值,计算得到细胞内游离Mg2+浓度.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31P-NMR测定细胞内游离Mg2+浓度具有对细胞样品无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曾涵  龚兰新 《应用化学》2012,29(6):682-690
采用不同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与纯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聚合物非共价功能化多壁碳管复合物,测定了这些载体对漆酶(lac)的担载量、固定漆酶的比活力及稳定性.以固定漆酶的复合物修饰玻碳(GC)电极后,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这些电极在无氧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催化氧还原活力,粗略地测定了固定漆酶与电极间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物中含亲漆酶基团或能与漆酶活性中心发生相互作用的官能团时利于直接电子转移,而且复合物固定漆酶保持了游离漆酶的天然构象.这些电极中,lac/NIPAM-co-BPCP-M WCNTs/GC(NIPAM-co-BPCP:N-烯丙基-1-苯甲酰基-3-苯基-4,5-2H-4-甲酰胺基吡唑-co-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无氧PBS中发生直接电子转移的式电位(605mV)更接近漆酶活性中心的式电位(580mV),具有较快的异相电子转移速率(0.726s-1),较高的漆酶担载量(103.5mg/g)和固定漆酶比活力(1.68U/mg),较高的催化氧还原能力(氧还原起始电位820mV,在650mV时的催化峰电流为85.5μA)以及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和长期使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有机碱类离子选择性电极常以有机碱四苯硼盐为电活性材料而制成。我们发现以氯代铬酸喹啉盐为电活性材料而制成的PVC膜电极分别为对喹啉盐酸盐与铬酸钾标准系列溶液中喹啉、钾离子具有Nernst响应。C_9H_7NH~+,K~+分别在1×10~(-1)~1.6×10~(-5)M、1×10~(-1)~2.5×10~(-6)M浓度范围内,电势与浓度的关系符合Nernst方程,级差分别为55mV与51mV。 1.制备电极: 参照合成氯代铬酸吡啶盐的方法合成氯代铬酸喹啉盐C_9H_7NHC_rO_3CI(Ⅰ);称取C_rO_32g,加5ml6mol的盐酸盐将其溶解,加入5ml喹啉,有黄色晶形沉淀生成,将其过滤,用50ml稀盐酸洗涤、抽滤,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773 K时GdCl3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在Mo和Al 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热力学特性. 利用开路计时电位曲线得到了Gd(III)/Gd(0)体系在723-873 K温度范围的平衡电极电位和表观电极电位. 结果表明: 平衡电极电位和表观电极电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正. 通过吉布斯自由能变进一步计算得到了GdCl3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不同温度下的活度系数. 结合稳态极化曲线, 求得去极化值, 并通过热力学计算, 求得773 K时Gd的理论提取效率. 在773 K时, 在LiCl-KCl-GdCl3体系中, 以Al 为工作电极在-1.5 V左右通过恒电位电解提取Gd, 电解20 h后实际电解提取效率为94.22%. 对电解沉积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 检测到了Al3Gd合金相.  相似文献   

18.
谢乃贤  黄义祥 《化学学报》1989,47(3):227-23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硫在DMSO溶剂中的第二步氧化还原过程. 该过程在扫速大于200mV/s时表现为简单的电子转移过程; 扫速小于200mV/s时转化为ECE机理. 发现了S8^4^-, S3^2^-, S4^2^-的氧化峰, 峰电位分别为 -1.50, -0.96, -0.60(相对于银参比电极), 对S8^2^-/S8^4^-电对测定了标准电极电位和标准速率常数, 分别是-1.547±0.002V(相对于银参比电极)和3.3×10^-^3cm/s.  相似文献   

19.
新的电子传递中间体α-萘甲酰尼罗蓝(NNB)能强烈吸附在石墨上以构成修饰电极。在-0.5V至+0.6V(vs. SCE)电位区内, 固定化的NNB表观出相当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 总反应中有2个电子和2个质子参加。在pH7.0缓冲溶液中其表面标准电位E°'为-170mV, 表观电子传递常数kg为3s^-^1。NNB对还原辅酶NADH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催化作用, 可使氧化过电位降低550mV。NADH的电催化遵循EC机理, 催化反应步骤为速度决定步骤, 其速度常数为3×10^3dm^3.mol^-^1.s^-^1。NNB在中性和弱碱性介质中的稳定性优于其它电子传递中间体, 是有前途的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硒代蛋氨酸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库仑法研究了硒代蛋氨酸(SeMet)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当SeMet不存在时,铜离子在-132和71mV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Ⅴ,Ⅵ).当铜离子与SeMet共存时,配合物在14,128,271,-194mV有4个峰(峰Ⅰ,Ⅱ,Ⅲ,Ⅳ).扫描电位从600mV到-600mV时,Cu(Ⅱ)-(SeMet)2配合物在14mV时被还原为Cu(I)-SeMet配合物;Cu(Ⅰ)-SeMet配合物在-194mV被还原为Cu(0)和SeMet.由-600mV回扫时,还原产物被逐次氧化为Cu(Ⅰ)-SeMet配合物(128mV)和Cu(Ⅱ)-(SeMet)2配合物(271mV).同时发现Cu(Ⅰ)-SeMet配合物在电位-100mV至200mV间是稳定的,Cu(Ⅰ)的氧化还原过程被观察到.此外,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得二元Cu-SeMet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1和K2)分别为2.24×107和2.24×106.最后,推测Cu-SeMet配合物的结构为:在pH3.9时,铜离子通过Cu—Se和Cu—OCO键与SeMet发生配位作用;在生理条件时,铜离子通过Cu—N和Cu—OCO键与SeMet发生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