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基于DSP的高功率TEA CO2激光器控制系统直接利用DSP F2812内置A/D转换器(ADC)进行模拟量采样时存在转换误差较大,且模拟量易受电磁干扰等问题,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提出了校正DSP2812内置ADC的方法。硬件上采用硬件模拟滤波和隔离等手段对输入的模拟量进行处理;软件校正则通过将两路给定的参考电压值送入DSPF2812内置A/D转换器的两个转换通道,计算出ADC的偏置误差和增益误差,以此误差对其它通道A/D转换器进行校正。最后,实验分析了参考电压和A/D采样时钟频率对A/D转换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A/D转换器的精度,A/D转换误差达到±3 LSB,特别是在对腔压值精度要求很高的0~12 000 Pa区段,A/D转换精度达±1 LSB,可以保证TEA CO2激光器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TMS320F2812控制器的自动调光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面阵CCD航空相机获得清晰图像的需要,设计一种以数字处理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调光控制器,结合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完成逻辑运算与电平转换,集成光敏二极管芯片OPT301M为检光元件,模数转换器AD7865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直流电机控制单帘幕快门帘缝速度,光电编码器反馈速度信号,程序代码实现调光算法与控制的自动调光控制系统。实验表明,在180r/min的阶跃输入信号下,得到调节时间为0.095s, 最大超调量为7.2%,速度误差为1.08r/min,其特性参数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实际的应用系统中,需要同时测量多点温度,为了解决多支路测温需要相同参考标准的问题,保证各路参数具有可比性;巧妙地设计同基准A/D转换电路,运用低导通电阻模拟开关构建矩阵开关进行分时切换各支路,有效地解决了多支路同基准测量问题;结合实际应用确定A/D转换器输入电路滤波电容大小与开关切换延时的关系;利用台阶电阻使A/D转换器的输入端的“零”电平得到抬升,偏离A/D转换器非线性段,解决了微小信号输入的测量精度;对于温度测量普遍使用的铂电阻传感器,利用模拟开关实现了铂电阻传感器静态下预热电流与测量状态下工作电流的电路转换,保证电路的信号稳定起到很好作用;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检定数据和使用效果表明,同基准16路电流型测温电路具有高稳定度、高精度特点,适用于各种相参测量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罗集睿  张政权  刘庆想  王庆峰  王烜  胥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1):015002-1-015002-5
根据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采用了一种混合控制方式,整合了电荷控制和传统频率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与目前的电荷型控制、双频率控制等常用控制方式相比,该控制方式增加的频率补偿斜坡,使得补偿器的设计十分简单,改进的线路瞬态性能可降低输出电容器值。根据基波分析法得到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确定了直流增益与品质因数、归一化频率和谐振电感与励磁电感的比值之间的关系式,并由该关系式设计出合适的谐振器件参数。通过混合控制方式与设计的LLC谐振参数搭建了一台5 kW/±85 V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样机动态特性良好,能够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和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和基波分析法设计的LLC谐振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AC-Link串联谐振的Buck-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用状态平面分析法对串联谐振电路在Buck模式和Boost模式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波等效分析法具有直接、精确和求解简单的特点。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提出了一种控制算法。建立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够实现Buck和Boost的功能,能够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输入电流谐波含量低的特点,可以实现变换器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6.
光纤陀螺数字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战军  张春熹  王夏霄  张晞 《光子学报》2007,36(9):1582-1586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动态性能受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根据光纤陀螺数字闭环检测过程,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在全频带内对模型进行验证,提出了基于Faraday效应的光纤陀螺频率响应测试方法,对该测试方法与角振动台测试方法的等效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频率响应测试系统,测试范围大于50 kHz,波形失真小于0.1%.实测了采用一阶积分控制算法的数字闭环光纤陀螺频率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7.
在J-TEXT 装置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数字式峰值检测电路,该电路先对负载电流进行模数(AD)转换,再经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进行数字滤波,然后用峰值算法获取电流峰值,最后经数模转换器(DA)输出电流峰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扰动场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峰值反馈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动态性能好、检测精度高,能很好满足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反馈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J-TEXT 装置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数字式峰值检测电路,该电路先对负载电流进行模数(AD)转换,再经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进行数字滤波,然后用峰值算法获取电流峰值,最后经数模转换器(DA)输出电流峰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扰动场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峰值反馈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动态性能好、检测精度高,能很好满足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反馈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何圣仲  周国华  许建平  包伯成  杨平 《物理学报》2013,62(11):110503-110503
通过对V2控制Buck变换器电路进行降阶处理, 利用不同工作模式, 推导了两个边界电压, 建立了V2控制Buck变换器的等效一阶同步映射迭代模型, 研究了它的非线性分岔行为. 通过稳定性和工作模式分析, 推导了V2控制Buck变换器从稳定的周期1工作状态到次谐波振 荡状态转移以及从电感电流不连续导电模式 (DCM) 到连续导电模式 (CCM) 转移的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 当电路参数变化时, V2控制Buck 变换器发生了倍周期分岔和边界碰撞分岔, 不同的参数变化有着不同的分岔路由. 搭建了仿真和实验电路, 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等效迭代模型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2控制')" href="#">V2控制 迭代模型 分岔 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吴松荣  何圣仲  许建平  周国华  王金平 《物理学报》2013,62(21):218403-218403
在断续导电模式下, 建立了电压型双频率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动力学模型, 并推导了相应的特征值方程. 根据动力学模型, 采用分岔图研究了电路参数变化时变换器存在的边界碰撞分岔行为和周期2, 周期3,周期4等多周期行为, 结果表明: 变换器经历了周期1态、多周期态、周期1态的分岔路由; 周期态的转变均是由边界碰撞分岔引起的. 根据特征值方程, 采用Lyapunov指数研究了变换器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随着电路参数的变化, Lyapunov指数始终小于零, 变换器一直工作于稳定的周期态, 验证了电压型双频率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周期3行为并不意味着变换器会必然发生混沌. 通过电路仿真, 分析了负载变化时变换器的时域波形、相轨图和频谱图, 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 开关变换器 双频率控制 边界碰撞分岔 多周期行为  相似文献   

11.
A novel scheme for all-optical serial-to-parallel conversion (SPC) is proposed for label recognition of ultrafast asynchronous burst optical packets. Compact SP converter modules were developed using a fiber array or a surfaceemitting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 and 1-Tbit/s and 40-Gbit/s SPC for 16-bit optical packets is demonstrated using the modules. The key device in the converter is a spin-polarized surface-reflection all-optical switch (LOTOS) with an ultrafast switching time (250 fs) and an extremely high on/off ratio (>30 dB). Label recognition of 40-Gbit/s 16-bit burst-mode optical packets is experimentally confirmed using an optical clock-pulse generator and a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 electronics circuit as well as the all-optical SP converter. 1 x 4 self-routing is also demonstrated using 2-channel control signals generated from the CMOS circuit according to a routing table.  相似文献   

12.
对轴误差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学礼  王学锋  张蔚  徐鹏 《光子学报》2009,38(7):1658-1661
理论分析并试验研究了Y波导保偏尾纤与保偏光纤线圈之间熔接点的对轴误差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根据简化的光纤陀螺光路误差模型,对光纤陀螺的输出相位误差与光路中主要耦合点的对轴误差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并利用一个实际的闭环光纤陀螺试验研究了主要熔接点的对轴误差变化对光纤陀螺零偏和零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波导保偏尾纤与保偏光纤线圈之间的对轴误差是引起光纤陀螺输出误差的重要因素,必须尽量减小.  相似文献   

13.
李冠林  李春阳  陈希有  张效伟 《物理学报》2013,62(21):210505-210505
本文以SEPIC变换器中前置电感电流为控制对象, 采用共振参数微扰法对电流模式控制SEPIC 变换器中的混沌现象进行控制. 该方法通过对电路参数的微小扰动实现了对SEPIC变换器中混沌现象的控制, 并通过时域波形、功率谱及分岔图等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最后实验结果表明, 以前置电感电流为控制对象, 利用共振参数微扰法可以实现SEPI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关键词: SEPIC变换器 混沌 混沌控制 共振参数微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外光谱吸收原理的CO浓度测量装置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吸收原理 ,利用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实现一氧化碳浓度测量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探测器系统、信号放大与处理系统及显示报警系统三部分组成。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主要技术指标。讨论了其中的技术难点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NovelAlDigitalSchemeforOpenLoopFiberOpticGyroscopesYANGYuanhong(The5thResearchDivisionof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s&Astronau...  相似文献   

16.
针对BAC时统节点在PCIe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基于新型线性隔离和PCIe端点硬核应用和BAC码转换解析,实现了一种BAC时统节点设计。实现了该节点的总体电路设计,同时实现了BAC输入信号的线性隔离电路、迟滞比较输出BAC信号采样点电路、BAC信号的A/D转换采集电路、ALTERA FPGA的FIFO和PCIe端点硬核应用设计。基于FPGA实现的PCIe接口、FIFO和控制逻辑计以及实现的线性隔离,在简化节点设计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字光纤陀螺的第二反馈回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纤陀螺受外界环境,主要是温度影响,提出了一种控制相位调制器长期漂移的方法。用数字光纤陀螺的第二个反馈回路来控制相位调制通道的增益,尤其是2π复位来控制相位调制器相应的长期漂移。在-40°C~60°C,将标度因子的稳定性控制在0.000 4以内。在陀螺解调电路中采用FPGA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实现了两级反馈环路。  相似文献   

18.
付博  陈淑芬  付雷  邹正峰 《光学技术》2006,32(6):900-902
为了实现光纤陀螺的工程化,对数字滤波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多级抽样率转换器(SRC)与梳状带阻滤波器相结合的滤波算法。把闭环光纤陀螺的信号处理系统分为环内和环外两个部分,环外输出使用了加凯泽-贝塞尔窗的FIR滤波器。介绍了改进算法的优点,给出了新算法的实现方法。使用MATLAB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明显地提高数字信号的处理效率,可保证在采样频率变换的过程中有用信号不会产生混叠,提高了光纤陀螺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单光纤光纤陀螺的原理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光纤光纤陀螺是全光纤光纤陀螺的一种,它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易于工程化的优点。它是应用在线制作技术,在一根光纤上制作光器件,形成无焊接点的光路。在线技术包括光纤环缠绕技术、耦合器制作技术、偏振器制作技术、发光模块制作和光接收模块制作技术等。详细地介绍了其原理、关键技术及生产工艺,并提出了提高其性能的措施。在分析不同型号单光纤光纤陀螺性能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应用前景。随着单光纤光纤陀螺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信号处理技术的提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促进光纤陀螺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Integration of a proposed all-optical analog-to-digital (A/D) converter is described. To realize a high-speed and highthroughput system, optical A/D convers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D conversion generally consists of three processes of sampling, quantization and coding. Whereas an optical sampling technique has already been realized, there have been few investigations on the optical quantization and optical coding technique. We previously proposed an alloptical A/D converter which realizes both optical quantization and optical coding. In this paper, we integrate the proposed all-optical A/D converter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We verify the ope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all-optical A/D converter composed of a short high nonlinear fiber,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s and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