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植物生长激素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敏  张铭光  康经武  李菊白 《色谱》1997,15(6):482-485
以高效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对赤霉素(GA)、脱落酸(AB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等植物生长激素的分离和测定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操作参数及有机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得到良好的分离结果。对各组分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ABA、GA、IBA、IAA及NAA的最低检测浓度依次为5.0,3.0,0.58,0.15,0.14mg/L。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铽(Ⅲ)为荧光探针,探讨了吲哚-3-乙酸(IAA)、吲哚-3-丙酸(IPA)、吲哚-3-丁酸(IBA)与铽(Ⅲ)的作用。基于Fo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传递机理,推算了结合铽(Ⅲ)与吲哚环的IAA、IPA、IBP的距离,它们分别是7.97A,10.29A,12.56A。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控温、结合种子乳液共聚法,合成了MMA/BA/AA/HEMA无皂乳液共聚折。对共聚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反映出MMA/BA、AA、HEMA以及名加助剂含量对共聚物相结构、力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MMA含量增加,共聚物出现微相分离,断裂强度升高,伸长率降低。随着体系极性基团的增多,相分离趋势加大,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共聚物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流动注射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FIA-AAS)测定彩电荧光屏壁玻璃中的钾、钠、钙、镁、铁的含量、对方法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干扰情况及其消除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样品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本文对所建立的FIA-AAS法与常规AAS法进行了比较及讨论。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聚萘胺膜与Ag、Hg(2+)等十余种金属离子的络合特性。以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分析等方法研究了Ag-PNA电极对抗坏血酸(H2A)氧化的催化作用,提出了电极反应的可能机理。Ag-PNA电极可用于测定试样中的H2A含量。  相似文献   

6.
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植物生长激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杜黎明  许庆琴  范哲锋 《分析化学》2000,28(9):1114-1117
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多种植物生长激素进行了测定。萘乙酸(NAA)、吲哚-3-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5组分,不需衍生化处理,直接进样,获得了良好的分析结果。其NAA、IAA、IBA、ABA、和GA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2×10-5、1.2 ×10-4、1.7 ×10-4、2.2 × 10-4、8.5 ×10-4g/L;其回收率分别为 92.4%、91.8%、98.2%、89.7%、91.4%。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7.
钯系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对硝基苯液相加氢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以弱碱性(AH-1、AH-2ХH)、中等碱性(AH-31、ЭⅡЭ-10∏)以及强碱性(AB-17-8、AB-16ΓC)等阴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的钯系催化剂,测定了它们硝基苯催化加氢的活性,其中Pd-AH-1、Pd-AB-16ГC和Pd-AB-17-8的活性较好。本文还分析了树脂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AASI-2树脂对绞股蓝皂甙的吸附与洗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尽地研究了AASI—2树脂对绞股蓝皂甙的静态、动态吸附与脱附性能以及影响因素,确定了AASI-2树脂最佳工作条件。并考察了其在绞股蓝皂甙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AASI-2树脂是一优良的绞股蓝皂甙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AASI—2树脂对绞股蓝皂甙的吸附与洗脱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尽地研究了AASI-2树脂对绞股蓝皂甙的静态、动态吸附与脱附性能以及影响因素,确定了AASI-2树脂最佳工作条件,并考察了基在绞股蓝皂甙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AASI-2树脂是一优良的绞股蓝皂甙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动态光散射、粘度和透光率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M-AA)]/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M-AA)与P(AM-DMDAAC)复合比、溶液浓度和氯化钠用量影响溶液中复合物的构象和流体力学半径。P(AM-AA)与P(AM-DMDAAC)分子链间适度的库仑相互作用,可形成均相P(AM-AA)/P(A  相似文献   

11.
聚苯胺修饰电极上抗坏血酸与多巴安胺氧化峰的分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根喜  方惠群 《分析化学》1994,22(2):138-142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离抗坏血酸(AA)和多巴胺(DA)氧化峰的新方法。聚苯胺(PA)AA和DA有不同的催化性。因而在PA修饰电极上,AA和DA在不同的电位被氧化,从而解决了二者氧化峰不能分离的问题。实验表明,在PA膜电极上,AA和DA氧化峰可分开约140mV。  相似文献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各种用于有机化合物分析的AAS方法按其所用的化学反应分为七类,并按类介绍和评述了AAS在有机分析中的部分重要工作和近期发展,就间接AAS的优缺点、主要研究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酸酯无皂水溶胶阻尼涂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分步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两种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共混物[P(BA-HEMA-AA)/P(MMA-HEMA-AA)A],制成无皂水溶胶,加入交联剂配成涂料。两种共聚物既可相互贯穿缠结,又可通过交联剂交联,使涂膜同时具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扭辫分析法(TBA)考察了涂膜的动态力学性能,表明涂膜具有IPN结构,并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将乙酰丙酮(AcAc)、乙酰乙酸乙酯(AcAcE)、苯甲酰基丙酮(BzAc)作为β-二羰基基团通过烷基化反应,引入到氯甲基聚苯乙烯(PSt-CH2Cl)微球,研究了该微球在硝酸铈铵(CAN)存在下引发丙烯酰胺(AAM)的接枝聚合,以接技前后β-二羰基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吸水率及氮含量的变化、颗粒的增重、ESCA及FT-IR光谱、显微照相等方法,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接技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唐琴梅 《色谱》1995,13(5):403-405
 报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人尿液中的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尿样酸化后高心经稀释直接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尿液中5-HIAA和HVA的浓度在0.125~20只μg/mL之间,回收率线性关系良好。测定了正常人和接触锰人群组尿液中的5-HIAA和HVA。  相似文献   

16.
报道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人尿液中的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尿样酸化后高心经稀释直接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尿液中5-HIAA和HVA的浓度在0.125~20只μg/mL之间,回收率线性关系良好。测定了正常人和接触锰人群组尿液中的5-HIAA和HVA。  相似文献   

17.
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合的竞聚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酯(EMA)、丁酯(BMA)、丙烯酸丁酯(BA)和顺丁烯二酸二丁酯(DBM)等5种酯类单体的基团转移无规共聚.用Kelen Tudus法测定了二元共聚体系的竞聚率,分别为rAN=1022、rMMA=077、rAN=568、rEMA=016、rAN=859、rBMA=009、rAN=408、rBA=006;rAN=138,rDBM=006.发现竞聚率,单体组分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等都和阴离子共聚类似.  相似文献   

18.
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多孔乳胶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批量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种子乳液S1以及St MMA 丙烯酸(AA)三元共聚种子乳液S2,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AA或MAA(甲基丙烯酸)含量的St、MMA三元共聚乳液.将所得复合胶乳进行碱/酸分步处理,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乳胶粒.用透射电镜对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饱和酸种类和用量、碱处理初始pH值及溶胀剂对胶粒成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对用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在线液-液萃取流路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一种新型、适用、简便的相分隔器和相分离器,并用该流路系统对矿石、人发中的Cu(FAAS)以及矿石中痕量Au进行了测定(GFAAS)。在水相和有机相的流量比为25:1,采样频率为20h^-1时,用FAAS法测定Cu的RSD为1.9%(n=10)、DL(3σ)为1.0μg·L^-1;用GFAAS法测定Au的RSD为4.9%,n=10、  相似文献   

20.
采用差速离心分离技术与中子活化分析法(NA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人肝255中元素,并用标准参考物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元素在各亚细胞组分中并非均匀分布。As、Au、Co、I、Mg、Sb、Se在细胞核和线粒体浓度最高。Al、Ss、Au、Ba、Fe、I、Mg、Mo、Sb、Sc在细胞核和线粒体浓度最高。Al、As、Au、Ba、Fe、I、La、Mg、Mn、Sb、Se在胞液中深度最低,生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