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2006年秋季开始,福建省全面启用高中新课标教材.新教材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物理实验真实直观,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活动,对于促进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中物理实验应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全面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下面具体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情境创设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丁立海 《物理通报》2007,(11):25-27
随着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新的课程并认真地研究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与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打下了形象直观的基础,也是连接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知识的桥梁.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形象直观地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吕朝阳 《物理通报》2007,(10):33-35
不同的课程观对课程的理解是不同的.若将课程比喻为“固定的跑道”还是“在跑道上跑的全过程”,则可形象地反映两种不同的课程观——现代课程观和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能片面地理解为静态形式存在的教材,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对话和反思中也建构着、生成着课程,课程专家、教材编者是课程开发者,广大师生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不能脱离实践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而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等为学习载体,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多方面体验以及科学知识.这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育,与高中物理新课标的思想吻合,对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种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感性的体验中提高能力.现以一道力学题目为例,谈谈物理解题思路中运用数学知识使解题变成严谨、更形象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专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既要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又课时紧、进度快,如何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  相似文献   

8.
戴金平 《物理通报》2007,(11):20-22
中学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方法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为基础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转变单一、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中学采用“研究性学习”是必然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并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课程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必须加以改革.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探究一建构”型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相协调的教学模式,它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究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宗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展大学物理课程的生动形象化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开阔学生眼界,本文以电磁场中易于自制的课堂演示仪器为例,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制作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理工类中等专业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实验内容涉及面广,有边讲边做、验证有关的定理或定律、研究性或综合设计等等,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中学阶段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中专物理实验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研究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少学时物理课程特点,认为应在物理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介绍新知识.要强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要重视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季涛 《物理通报》2007,(6):23-24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而新的学习模式就是要注重学生三个能力的提高: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同济大学在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室建设和改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创了一套具有同济特色的全新教学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气压保温瓶和高压锅的设计制造原理主要依据了压强等物理知识.以它们为载体的物理问题既能让学生知道其中的物理知识,又能使学生从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领悟到物理课程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多层次的大学物理课后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专业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由于其偏重数理逻辑,因此,教学中非常强调课后学习环节.随着以网络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加之一般工科院校强调工程背景培养的要求,原来的“课后习题作业+教师辅导答疑”的课后学习模式就显得单调,不利于学生物理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我们在建立“精讲讨论”基础物理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开放互动”为教学特色的分层次基础物理系列课程中,研究了多层次的大学物理课后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任务和特点实验教学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动手技能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师专学生只有少部分来自县以上的城镇,大多来自农村.县城中学和乡村中学的学习条件(尤其实验条件)差别很大,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亦不同,有的教师党在教室内讲实验,让学生死记实验步骤、现象.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给大学中普物实验的统一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师专实验设备套数较少,许多实验两人一组,常常是一人做实验,另一人看实验.而看的人往往是动手能力较差的,他们常因做不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质量下降,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加剧.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实施“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次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以课程为单元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是解决当前教学难题最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将我校《物理》课“分层次教学”的情况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全面展开,江苏成为第五个高中进入课改的省份已有8个多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看,说得多好!当这些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示时,你就会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对待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对一些问题思考的力度和角度。会让老师们既感到惊讶又为他们表现出来的智慧感到骄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特别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由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增加,教师负担加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在探究学习中,好学生收获颇多,差的学生稀里糊涂,两极分化加重等.尤其是考试的分数不理想时,让你对新课程的理念“爱恨”交加,觉得新课程是“酸葡萄”.到那时一切围绕“应试”的需要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将会重新抬头,愈演愈烈.因此,课改,呼唤灵动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