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了 3 ,5 二芳基 4,5 二氢异唑化合物 ( 1a~ 1e) ,1,4 二氢吡啶化合物 ( 3a~ 3c)和 1,3 ,5 三苯基 4,5 二氢吡唑化合物 ( 5 )分别在二铬酸氢四吡啶合镍 (II) [(Py) 4 Ni(HCrO4) 2 ]氧化下脱氢反应的结果 ;研究了在 [(Py) 4 Ni(HCrO4) 2 ]存在下 ,吡啶叶立德、喹啉叶立德或异喹啉叶立德分别和缺电子烯烃反应 ,一步法合成中氮茚衍生物 9a~ 9b ,11a~ 11b ,13的结果 .发现金属配合物氧化剂二铬酸氢四吡啶合镍 (II)可用于多类杂环化合物的脱氢芳构化 .  相似文献   

2.
王炳祥  何婷  李邨  胡宏纹 《有机化学》2003,23(8):794-798
研究了3,5-二芳基-4,5-二氢异(口恶)唑化合物(1a~3c)和1,3,5-三苯 基-4,5-二氢吡唑化合物(5)分别在二铬酸氢四吡啶合镍(II)[(Py)_4Ni (HCrO_4)_2]氧化下脱氢反应的结果;研究了在[(Py)_4Ni(HCrO_4)_2]存在下,吡 啶叶立德、喹啉叶立德或异喹啉叶立德分别和缺电子烯烃反应,一步法合成中氮茚 衍生物 9a~9b,11a~11b,13的结果,发现金属配合物氧化剂二铬酸氢四吡啶合 镍(II)可用于多类杂环化合物的脱氢芳构化。  相似文献   

3.
在[(Py)4Co(HCrO4)2]存在下,吡啶叶立德、喹啉叶立德或异喹啉叶立德分别和1,4,4a,8a-四氢-1,4-桥亚甲基萘-5,8-二酮反应,一步法合成了中氮茚类多环化合物(1a~1c,2a~2b,3).该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容易控制,为合成这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二铬酸氢四吡啶合钴(Ⅱ)[(Py)4Co(HCrO4)2, TPCD]存在下, N-吡啶甲基吡啶叶立德与缺电子烯烃反应, 一步法合成了3-吡啶基中氮茚类化合物(2a~2c). 该方法原料易得, 反应条件易控制, 为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研究了化合物在乙醇等溶液中的荧光光谱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在不同pH溶液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荧光性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王炳祥  何婷  胡宏纹 《化学学报》2003,61(6):889-892
研究了在[(Py)_4Co(HCrO_4)_2]存在下,吡啶叶立德、喹啉叶立德或异喹啉叶 立德分别和1,4-萘醌反应,一步法合成萘并[2,3-a]中氮茚-7,12-二酮类衍生物 (6a~6d,8a~8c,10a~10c)的结果。该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容易控制,从而 提供了一种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Py)_4Co(HCrO_4)_2]存在下,吡啶叶立德、喹啉叶立德或异喹啉叶 立德分别和1,4-萘醌反应,一步法合成萘并[2,3-a]中氮茚-7,12-二酮类衍生物 (6a~6d,8a~8c,10a~10c)的结果。该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容易控制,从而 提供了一种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1,3,5-三芳基吡唑类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现了一种以查耳酮(1a~1g)等不饱和酮(1h)和苯肼为主要原料,二氢铬酸四吡啶合钴(TPCD)为脱氢芳构化试剂,经“一锅法”合成1,3,5-三芳基吡唑(3a~3g)等吡唑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合成过程中首先生成的1,3,5-三取代吡唑啉不需要分离,直接在二氢铬酸四吡啶合钴氧化下脱氢芳构化成相应的吡唑类化合物,反应物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不受加入的二氢铬酸四吡啶合钴影响.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65%~93%).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双金属配合物重铬酸四吡啶合镍(Ⅱ)[Py4Ni(HCrO4)2,TPND],晶体结构解析表明,TPND是一个以Ni(Ⅱ)为中心的正八面体配合物,而每两个分子之间由两个Ce-O-Cr桥相连接.并对TPND的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很高的脱氢活性,对芳香酮腙的脱氢氧化产率较高(8l%~91%).  相似文献   

9.
由异喹啉、喹啉或酞腈与α-卤代苯乙酮反应生成的鎓盐在二氢铬酸四吡啶合? 埽═PCD)存在下与乙酸铵反应,可一步法合成咪唑并[2,1-a]异喹啉(2a~2b)、? 溥虿1,2-a]喹啉(4a~4b)或咪唑并[1,2-a]酞腈(6a~6c)衍生物,该方法原料易? 茫从μ跫子诳刂疲佣峁┝艘恢趾铣烧饫嗷衔锏男路椒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制备的铱双膦(或膦氮)配合物在碘存在下催化2-取代-1,2-二氢喹啉、2-甲基-2,3-二氢吲哚、1,4-二氢吡啶及3,4-二氢异喹啉等化合物的脱氢芳构化反应, 并考察了不同金属前体、配体、催化剂用量、溶剂和碘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原位制备的[Ir(COD)Cl]2/(±)-MeO-Biphep在碘的存在下催化2-取代-1,2-二氢喹啉的脱氢芳构化反应速率快, 选择性好,催化剂的用量少; 对1,4-二氢吡啶和2,3-二氢吲哚的催化脱氢芳构化反应则须在高温下进行; 而对 3,4-二氢异喹啉, 即使在加热回流条件下也只有不到5%的转化率. 催化体系中碘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刚性结构的推拉型1,2,3,4-四氢喹啉-4-酮衍生物: 1-苄基-1,2,3,4-四氢喹啉-4-酮(BTHQ)、2-(1,2,3,4-四氢喹啉-4-叶立德)丙二腈(THQM)、1,6-二羰基久洛尼定(DOJ)和1,6-二(二氰甲烯基叶立德)久洛尼定(BDCJ).测定了其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和双光子上转换荧光光谱. 这类化合物的单双光子荧光参数都存在着很强的、规则的溶剂效应, 表明分子激发态可能存在较大的极性. 它们的二氯甲烷溶液在800 nm飞秒激光(150 fs)照射下, 能够发射出很强的双光子上转换荧光. 采用非线性透过率法测得四个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在0.83~23.95×10-50 cm4•s•photon-1之间. 这类化合物的激发态存在有效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对双光子吸收和双光子荧光发射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对通过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制备的那可丁及其衍生物的立体选择性进行了研究. 以N-β-(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乙基-6 ,7 -二甲氧基苯并呋喃酮-3-酰胺(1)和N-β-(3,4-亚甲二氧基苯基)乙基-6 ,7 -二甲氧基苯并呋喃酮-3-酰胺(2)为原料, 经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和硼氢化钠还原制得五对苯酞类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对映体3, 4a, 4b, 5a, 5b, 其中3和5a经氮甲基化反应得到外消旋的那可丁(α-narcotine)和白毛莨碱(b-hydrastine). 该法制得的苯酞类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立体选择性, 产物构型以赤式对映体为主, 中间产物二氢异喹啉环8位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将导致硼氢化钠还原时产生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在亚磷酸三乙酯催化作用下,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1)分别与2-噻吩甲醛(2a)和3-噻吩甲醛(2b)发生成烯偶联反应,生成二硫富瓦烯化合物[2-(2-噻吩)亚基-1,3-二硫环戊烯-4,5-二硫基]双邻吡啶(3a)和[2-(3-噻吩)亚基-1,3-二硫环戊烯-4,5-二硫基]双邻吡啶(3b);含噻吩和吡啶基的二硫富瓦烯化合物3a和3b分别经过单质碘诱导氧化偶联反应和硫代亚硫酸钠还原反应,得到含噻吩和吡啶基的插烯式四硫富瓦烯化合物1,2-双(4,5-二邻吡啶硫代-1,3-二硫环戊烯-2-亚基)-1,2-双(2-噻吩基)乙烷(4a)和1,2-双(4,5-二邻吡啶硫代-1,3-二硫环戊烯-2-亚基)-1,2-双(3-噻吩基)乙烷(4b).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质谱(MS)方法对插烯式四硫富瓦烯衍生物(4a和4b)分别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分析确证了化合物3a,3b,4a和4b的晶体结构.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a和4b呈现准可逆的两电子转移行为.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探讨了噻吩基的位置差异对化合物4a和4b电化学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硕文  刘缘  徐振华  曾蓉  陈义  唐石 《应用化学》2020,37(4):424-432
发展了一种可见光诱导的1,7-烯炔与全氟烷基卤串联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ATRA)/环化合成含氟2,4-二氢异喹啉-2(1H)-酮的反应。以多氟烷基碘或溴为自由基前体,面式-三( 2-苯基吡啶)合铱(摩尔分数1%)为光敏剂,在5 W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照射下,多种苯桥联1,7-烯炔顺利发生串联(ATRA)/环化反应,以中等到优秀(62%~84%)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多氟化异喹啉酮衍生物。 此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清洁、高效且底物适用范围广,为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多氟化2,4-二氢异喹啉-2(1H)-酮的合成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醚化、Claisen重排、环合得2,2-二甲基-5-乙酰基-2,3-二氢苯并呋喃(4a).2,2-二甲基-5-乙酰基-2,3-二氢苯并呋喃(4a~4c)经卤代、缩酮化、取代反应得12种2-(2,2-二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5-基)-2-(1,2,4-三唑-1-甲基)-1,3-二氧戊环(1a~1l).化合物经NMR,元素分析等确证结构,并测试了其对7种植物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a,1b,1e,1f,1g和1l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大于70%(25 mg/L),化合物1a和1b对小麦白粉病菌杀灭活性较好,抑制率均为80.0%(500 mg/L).  相似文献   

16.
1,6-二氢-S-四嗪与异氰酸酯催化重排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6-二甲基-1,6-二氢-S-四嗪与异氰酸酯反应,在N′,N-二甲基苯胺催化下生成N-苯基-3,6-二甲基-1,6-二氢-S四嗪-1-甲酰胺,在4-二甲胺基吡啶(DMAP)催化则生成一类新化合物.与14种不同的取代苯基异氰酸酯反应,生成14种新化合物,产率中等.化合物3i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其结构为N,N′-双(邻甲苯基)-3,6-二甲基-1,4-二氢-S-四嗪-1,4-二甲酰胺,这表明发生了重排.据1H NMR测定结果,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讨论.14种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检测表明部分化合物有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氢吡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设计了一系列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酯新化合物. 含有易于水解基团的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重要中间体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单酯, 收率93%~99.8%. 该二羧酸单酯与α-溴代芳基乙酮在相转移剂催化下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收率74%~99%. 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经1H NMR, 13C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等确证.  相似文献   

18.
在乙酰乙酸乙酯和氧化亚铜共同催化下, 二-(1,3-二硫环戊烯-2-硫酮-4,5-二硫)合锌酸四乙基铵盐分别与2-碘吡啶(1a)、 3-碘吡啶(1b)和4-碘吡啶(1c)反应, 制得硫酮化合物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2a)、 2,3-二(3-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2b)和2,3-二(4-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硫酮(2c). 在醋酸汞催化下, 硫酮化合物2a, 2b和2c分别被氧化为2,3-二(2-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酮(3a)、 2,3-二(3-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酮(3b)和2,3-二(4-吡啶硫基)-1,3-二硫环戊烯-2-酮(3c). 以亚磷酸三乙酯为偶联剂, 氧酮化合物3a, 3b和3c分别发生自偶联反应生成2,3,6,7-四(2-吡啶硫基)四硫富瓦烯(4a)、 2,3,6,7-四(3-吡啶硫基)四硫富瓦烯(4b)和2,3,6,7-四(4-吡啶硫基)四硫富瓦烯(4c).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质谱(MS)分析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吡啶基四硫富瓦烯衍生物4b和4c的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4a, 4b和4c呈现准可逆的两电子转移过程, 结合量子化学计算, 分析了不同位置取代的吡啶基对四硫富瓦烯电化学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2-溴甲基-3-喹啉甲酸乙酯(1)为底物,分别与α-萘酚和β-萘酚"一锅法"高产率合成了2-(α-萘氧甲基)-3-喹啉甲酸(2a)和2-(β-萘氧甲基)-3-喹啉甲酸(2b).化合物2a,2b用Eaton试剂(五氧化二磷一甲基磺酸)作为环化试剂,发生分子内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两种新型闭环产物:萘并[2',1',6,7]氧杂(艹卓)并[3,4-6]喹啉-7(14H)-酮(3a)和萘并[1',2',6,7]氧杂(艹卓)并[3,4-6]喹啉-15(8H)-酮(3b).化合物3a,3b在氢氧化钾的乙醇-水溶液中经1,2-Wittig重排和空气氧化生成萘并[2,1-b)吖(啶-7,14-二酮(4a)和萘并[1,2-6]吖啶-7,14-二酮(4b).所合成新化合物2a~4a,2b~4b的结构通过IR,UV,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测定了化合物2a~4a,2b~4b在三氯甲烷中的紫外光谱和化合物3a,4a和3b,4b的固体荧光光谱,2a~4a,2b~4b在三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280,261,312,273,256和313 nm;3a,4a和3b,4b在固态状态下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50,300,274和330 nm.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正性肌力作用更强、副作用较小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正性肌力药物 ,本文参照有关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正性肌力活性的文献报道[1- 5] ,在喹啉环上并入三氮唑 ,设计合成了 4,5二氢 [1 ,2 ,4]三氮唑并 [4 3 a]喹啉衍生物 ,以进一步探索二氢喹啉酮并入三唑环对其活性的影响。其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1 合成路线以苯胺为起始原料 ,经酰化、环合、硝化、还原、硫代、环合得 6 氨基 4,5二氢 [1 ,2 ,4]三氮唑并 [4 3 a]喹啉衍生物 :2 实验部分熔点用毛细管法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谱仪为FT IR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