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e(acac)3-Al(i-Bu)3催化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Fe(acac)3-Al(i-Bu)3催化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聚合反应,考察了温度,时间,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BMA的聚合速率与单浓度呈一级关系,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1.9kJ/mol.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丁酯(n-BA)的聚合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浓度和主副催化剂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以及该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丁酯(n-BA)聚合对单体的浓度呈一级关系,其表观活化能为32.3kJ/mol,且用红外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Fe(acac)3-Al(i-Bu)3-8-羟基喹啉(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酸丁酯(BA)聚合,考察了聚合规律,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3.9kJ/mol.  相似文献   

4.
应用Fe(acac)3 Al (i Bu)3 催化苯基环氧乙烷(SO)与马来酸酐(MA)交替共聚,共聚反应的适宜条件是: [MA] =2. 28mol/L, [MA]∶[SO] =1∶1, [Fe] /[Al] =1∶8, [Fe] =2. 87×10-2 mol/L,以甲苯为溶剂,在80℃下聚合6h,共聚反应转化率达59. 1%.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2-乙烯基吡啶与苯乙烯共聚反应时,其反应条件、第三组分及催化剂铁铝比的影响.并用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分解温度.结果表明:铁系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Fe(acac)3-Al(i.Bu)3-α.α’-联吡啶(acac=乙酰丙酮)催化环酸酐(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烷烃(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环氧环已烷及苯基环氧乙烷)进行开环交替共聚,并研究了Fe/Al、Fe/α,α’-联吡啶摩尔比、不同环酸酐及不同环氧烷烃对聚合的影响,以及环酸酐与环氧化物摩尔比改变对共聚合物交替度、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对聚合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发现Pr(naph)3-Al(i-Bu)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氯丙烷(ECH)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催化剂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02kJ/mol.  相似文献   

8.
Fe-Al-络合催化马来酸酐与环氧氯丙烷 共聚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与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 ,研究了 Fe(acac) 3-Al(i-Bu) -α ,α  联吡啶络合物 (acac= 乙酰丙酮 )催化马来酸酐 (M A)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的特征 . 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 了共聚物的结构 .  相似文献   

9.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19(4):I0001-I0008
渐近非扩展映象的稳定性问题……………………………………………………………胡良根(1:001)de Sitter空间中的紧致极大类空子流形…………………………………………………寿乐丽(1:005)多元Freund型指数分布的特征及参数估计………………………………………………李国安(1:009)均布载荷作用下正交各向性一端固支一端简支梁的解析解………黄德进,丁皓江,王惠明(1:014)苯胺红T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生物样品中核酸………………………葛从辛,胡富陶,干宁(1:018)Fe(acac)3-Al(i-Bu)3体系催化苯基环氧乙烷聚合……………………史亚君,胡富陶,房…  相似文献   

10.
以含铬化合物为前驱体,以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得了Cr(Ⅲ)-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果糖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的反应中。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如不同的含铬化合物的前驱体、Cr的负载量和催化剂的干燥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以CrCl3为前驱体,Cr的负载量为17.5wt%,催化剂干燥温度为80℃时,Cr(Ⅲ)-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考察了以Cr(Ⅲ)-Al2O3为催化剂时,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果糖脱水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以Cr(Ⅲ)-Al2O3为催化剂,在100℃时反应40min,HMF的产率可达到93.1%。  相似文献   

11.
掺Nd3+的Sr3 Gd(BO3)3晶体的激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硼酸盐激光晶体Nd^3+:Sr3Gd(BO3)3的激光特性.采用氙灯作为泵浦源,获得激光输出为17.84mJ,总效率ηo=0.092%,曲线的斜效率ηs=0.27%.实验表明Nd^3+:Sr3Gd(BO3)3晶体是一种新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激光晶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Fe3O4溶胶的正电荷特性,将络负离子PdCl 24-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Fe3O4胶体粒子表面,以抗坏血酸(Vc)进一步将其还原,即得到负载有Pd金属团簇的Fe3O4胶体粒子(Pd0@Fe3O4).该超顺磁性Fe3O4载体负载的纳米Pd对Heck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且反应完毕后可简单地通过永久磁铁将催化剂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循环使用.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在循环使用5次后反应活性没有明显下降,并对多种卤代芳烃的Heck偶联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用EHMO方法优化AG-Al_2O_3电极催化剂的构型,计算指出Ag-Al之间距离为0.23nm时体系总能量最低.Ag-Al2O3对O2有端基、侧基和桥式吸附三种方式,结果表明以端基吸附最稳定,桥式吸附次之,用吸附前后重叠集居数的变化和空成键轨道能级阐明了该催化剂改善电极性能、提高电流密度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磺酰氧基卤代芳基醚是一种多功能化合物,在众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以2-碘间苯二酚为原料,经化学计量的双磺酰化、选择性单侧水解及与溴化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系列2-碘-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基醚。结果表明,双磺酰化产物的选择性单侧水解比2-碘间苯二酚通过单烃基化进行原料中2个对称羟基的选择性官能化更有优势。以低成本碱为水解试剂,探索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2,6-双(对甲苯基磺酰氧基)碘苯单侧选择性水解的影响,水解产物核磁纯度>99%,为对甲苯磺酰氧基碘代芳基醚的合成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和选择性高的方法。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与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15.
以二甲基氯硅烷和γ-氯丙烯为原料,经硅氢加成、水解缩合两步反应得到双官能团有机硅烷单体1,3-双(γ-氯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总产率为81.0%.对第1步硅氢加成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2×10-5 g·mL-1,反应物配比1∶1,此时产率可达83.8%;第2步水解缩合反应产率为96.7%.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检测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6.
碱式碳酸铜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羞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测定了碱式碳酸铜Cu3(OH)2CO3在空气中的热分解曲线,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碱式碳酸铜热重分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铜在空气中分解生成粒径约为10nm的CuO,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求取了Cu2(OH)2CO3热分解的活化能为175.53kJ/mol,并用多元线性回归给出了分解过程的可能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稀土络合催化剂Nd(acac)3-Al(i-Bu)3催化邻苯二甲酸酐(PA)和环氧丙烷(PO)开环交替共聚(acac=乙酰丙酮).考察了共聚合反应特征,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与催化剂浓度呈一级关系,表现活化能为1.287×10 ̄5J/mol。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Co(Ⅱ)与 T( 4 -MO-3-SP) P 的显色反应. 当溶液 pH 为 4. 15 时, 显色剂 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 440. 0nm 和 427. 0nm. 显色反应完全后, 经酸化, pH 为 2. 65, 配合物不分 解,最大吸收峰不位移. 实验证明, 钴以二价态参与反应. Co(Ⅱ)与 T( 4 -MO-3-SP) P 的配位比为 1∶ 1, Co (Ⅱ)含量在 0~ 3. 0μ g/25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ε=1. 95×105L·mol-1·cm-1, 回归方 程 y =0. 009933 +0. 1222x, 相关系数 r = 0. 9991. 实验测定 VB12针剂中 Co(Ⅱ)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鉴于噻唑丙烯腈和吡啶两类化合物的优点,本文以丙二腈、2,6-二氟苯乙酮、2-氯吡啶酸为起始原料,经五步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的3-(2氯吡啶-3-基)-2EE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取代丙烯腈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IR、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均具有一定杀菌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