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家庭作業,可以使学生鞏固地掌握課堂知識,加深理解,培养他們运用所学知識解决实际問題的技能和技巧。因此使自觉的按時完成作業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經常檢查作业,及時了解学生学習情况,檢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更是我們改進教学以提高教学質量所不可缺少的工作。物理通報1955年2月号發表了伊通初中理化組所介紹的“我們是怎样檢查家庭作業”的文章,使我得到很大的啟發。因为他們所走过的弯路也就是我所走过的,他們現在所使用檢查的方法也和我现在所使用的基本上相同。文中对学生的嚴格而細緻的要求是完全正確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教学效果欠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同行们研究 的重点. 笔者基于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的3个阶段采用换位思考激活科学课堂教学. 首先, 换位思考, 探在课前. 乐学生所乐, 精选教学情境; 思学生所思, 精设教学问题; 美学生所美, 精画教学板书; 其次, 换位思考, 研 在课堂. 着重关注学生错答背后的原因, 有的放矢地改进科学课堂教学; 最后, 换位思考, 趣在课后. 改变作业形式, 让作业展现生命的色彩等, 以期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識,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四項要求: 一、要使每一个学生对基本知識理解得深刻、透彻,能牢固掌握。二、要使每一个学生对作业、測驗、实驗等技巧,都能达到熟练程度,不出差錯。三、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課外閱讀的能力,对本科热爱,有钻研兴趣。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能直观感知重力,但航天知识涉及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学生感觉模型抽象、公式繁多、结论复杂,追根溯源是对模型的认知不足,对物理量背后的物理意义把握不准,从而形成理解误区,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听课及作业反馈,总结出本章知识理解的误区,以寻找理解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一节新课结束后,为了使学生在课后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巩固、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都要布置适当、相应的作业。作为一线的教师,常会有这样疑惑:"教师为了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拓展和延伸,对作业的设置与处理时,应把握哪几个环节?——是靠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作业进行机械操练?还是靠教师对所设置的作  相似文献   

6.
检查作业,在中学里常常是被用来作为定期的普遍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可是在运用这种作业时,往往是片面的,多般只是用它来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在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检查他们在运用这些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解决各种跟实验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技能。检查中应当考查他们完成这种实验作业的质量、快慢和劳动修养。因此,进行定期的实验检查作业是适当的。这种作业使教师有可能检查出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这种作业也是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在这篇文章里所介绍的实验检查作业,都  相似文献   

7.
黄莹 《物理通报》2003,(6):28-28
静摩擦力属于被动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要由物体所受到的其他力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决定.如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一个能定性地判定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的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实验和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物理课外作业一般都是让学生做习题,而不少学生也就模仿例题套用公式.学生往往还感到理论脱离实际,不知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途,更不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有部分学生为交作业而抄作业.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越学越乏味;对学好物理失去信心. 针对以上问题,我对物理课外作业的布置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在减少所布置的习题数量的前提下,布置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作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1 调查报告在学过“电流的功和功率”后,布置学生用一周时间每人做一份家庭用电情况调查报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则首先要学会物理观念的构建,因此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通过采用我国学者在层级复杂度和知识整合等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概念理解发展的层级模型,尝试构建出浮力概念理解体系分析表.并利用此分析表,以浮力概念为例进行概念理解能力的进阶分析,并用实验和问题帮助学生突破进阶,从而达到对浮力概念最高层级"整合层级"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按照科学概念理解发展的层级模型,进一步为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以及作业分层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进行实验作业,通常是两、三个学生,有时是四个学生一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学生是独立完成作业的。教师在评定学生知识质量时就要碰到困难,因为教师不知道根据实验报告所评定的分数,是不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把分数记到成绩册上限其他的成绩一同进行计算时,会使得那些不能单独进行实验作业和独立写实验报告的学生的成绩评定过高。这样会减低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努力获得巩固而深刻的知识。以上所说的对于高年级学生特别重要。仅仅根据学生的实验笔记而不按照实际的实验作业提问学生来评分,往往会在评定学生知识时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11.
本以笔所授课的两届部分学生为样本,通过统计、调查、测试、图表等方法,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学生作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探求了学生作业量与学习效益间的关系,给出了最佳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教完每一节课后,我总要自己检查一下,这一课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地方。然后通过课后跟学生接谈、作业批改、课堂提问等,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学生常常对我说:“你教的我们都懂,也可以当天复习和完成作业,可是过了几天以后就忘记了,尤其是计算部分更容易遗忘。”为什么学  相似文献   

13.
吴菁华 《广西物理》2023,(3):143-145
基于跨学科实践的初中物理单元长作业是安排在单元复习后,以实践形式实施的作业。长作业针对不同主题,布置不同跨学科任务。在设计单元长作业时,教师要制定准确的作业目标,并设计丰富的作业内容。在学生完成长作业后,教师还要采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上一学期,在讲完电能的输送这一节后,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给学生,题的内容是: 在110伏特和220伏特两种电压的情形下,输送6000瓦特电功率的电流,要使损失的电能相等,求导线横截面积之比(导线长度及电阻率均相等)。选择这一问题,是鉴于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须具备的物理知识要比较全面,如首先要对某些基本知识像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楞次定律以及电能的输送等问题有清楚的了解,并能由此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对有关公式的掌握,以收到复习和巩固的效果。可是在检查作业时,却发现能正确解答这个题的同学只占少数,大部份同学都做错了。为了接受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物理知识和概念、新的物理规律和物理研究的方法,很多学生为了学好物理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在课前进行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物理作业等,也摸索了适合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但还有一些学生总会出现对知识一知半解甚至难以理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近似算法的一些理解根据我校以前的经验,学生们在数学中学习近似算法时常常感到很困难;而在学习了以后,往往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其它课程的作业中,学生们仍然按照对待真值的办法对待近似数字,两三个有效数字(指1,2,……9以及用以表示数位的0,也叫作有效数字)的数相乘,结果得出六个以至九个有效数字的数  相似文献   

17.
作业是物理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应结合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理念,围绕学生发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业内容封闭性较强,忽略学科之间的融合,忽略与实际生活的融合;作业内容单一,强调死记硬背等,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2]。  相似文献   

18.
中专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讨李玉荣(山西省乡镇企业学校太原030024)“学法”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的最佳渠道,学生的认知活动应该是通过预习、听课、课后复习及完成作业、单元复习等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  相似文献   

19.
麥克斯韦速度分佈定律,是普通物理教学中比較困难的問題之一。每到这個地方,学生就感覺头痛接受不了。我想这是必然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分子这個东西,摸又摸不着,看又看不見,在講述本定律之前,教師是在一系列的假定之下,得出所謂氣体分子運動論的基本公式及均方根速度的,所謂1/3N的分子沿x轴方向運動等等,这些学生已經有很大的懷疑了。在这個基礎上,又來上一個不经証明突如其來的麥克斯韋速度分佈定律,假如交代得不好,我想学生也是会难於相信的。另一個造成学生困难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思想問題。如我过去一樣,總以為这個式子在这里既不能推導,那么学生的問題就是無法避免的,講的時候就没有足够的信心,於是交代不清,这樣就使学生更加糊塗,从而問題也就  相似文献   

20.
57年9月号本刊刊载的姚昌学同志“斜抛体运动习题解法”一文,提出了利用学生已有的几何和三角知识解决斜抛运动习题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但文中说到,在课本第181页第3题的提示中,把斜抛运动看作以抛出时的竖直分速度为初速度的上抛运动和以抛出时的水平分速度为速度的水平匀速运动的合运动。作者认为这样的解题方法,既脱离了教材的原有基础,亦不易为学生所理解,且教师们因为运用这种方法常常很自然地引进大学教本中三角公式的解法,更增加了学生的困难。我个人对上述论点有不同看法,兹提出供大家讨论。我认为课本中所提示的解题方法不是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