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6个不同自然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群体22个性状比例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射阳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程度较大,微山湖、长江、鄱阳湖、安徽四个群体差异程度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方差贡献率群体主成分分别为35.060%、19.371%、13.714%、7.303%,累积贡献率为75.448%。雄性群体主成分分别为46.188%、13.080%、11.496%、6.785%,累积贡献率为77.549%,第二步足长和第五步长2个因素对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是有显著影响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P1为78.9%~92.1%,P2为76.6%~90.0%,综合判别率为85.0%;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P1为80.0%~88.6%,P2为79.6%~90.6%,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6%,判别准确率较高,综上结果表明不同水域的群体在形态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二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郊区,因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学特性,迅速入侵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本文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与台湾省桃园县及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共12个自然水体克氏原螯虾群体的14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散布图显示,台湾桃园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聚为一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趋于分为两类,长江水系中下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鄱阳湖支流群体与珠江水系群体聚为一类,长江水系上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太湖支流群体、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群体、长江水系洞庭湖支流群体、淮河水系群体、东南沿海水系群体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1.518%、23.382%、15.823%、8.767%;累积贡献率79.491%;雄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0.396%、23.407%、16.344%、9.665%,累积贡献率为79.811%。对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群体的判别分析中,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4.0%,综合判别率为82.1%;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6.8%,综合判别率为8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克氏原螯虾群体存在一定的种内不同群体间外部形态差异,该差异主要集中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的若干性状指标上,可能是因栖地自然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种群生态学概念论大黄鱼种群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种群生态学概念, 对我国沿海分布的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进行了论述. 以是否有地理隔离作为划分必要条件, 其他作为辅助参考. 经分析论证认为: 大黄鱼分布区域的天然屏障的地理隔离并不存在. 黄海、东海由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形成的环流, 台湾海峡、南海由季风形成的环流, 在我国沿海形成了完全分隔的海流体系, 作为海流形成的区域性的地理屏障, 将南北大黄鱼隔离形成南黄海-东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海2个地理种群. 南黄海-东海地理种群由朝鲜西南部、中国的吕泗洋、岱衢洋、大目洋、猫头洋、洞头洋、官井洋和东引列岛等8个产卵群体组成; 台湾海峡-南海地理种群由牛山岛、九龙江外诸岛屿、南澳岛、汕尾外海、硇州岛附近海区和徐闻海区等6个产卵群体组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7种水果番茄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叶、花、茎、果等28个农艺表型性状的调查测定、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17种水果番茄品种的农艺表型性状具有多样性,并且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品种间的农艺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0%~75%,其中叶和花的变异系数为10%~25%,果的变异系数为30%~75%;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品种间表型性状显著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发现,在遗传距离为12处可以将17种水果番茄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研究结果可为宁波地区水果番茄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获得了不同人群尿液的指纹图谱,对24个胃癌病人以及27个健康人的尿样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尿样三维荧光谱的特征参数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和健康人的尿样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对样品进行较好的分离识别,从而建立了识别癌症病人以及健康人的尿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份的化橘红功效和价格均存在差异,为了快速识别未知橘红样品的年份,采用电子舌对2001~2010年的10个样品和一个盲样进行了分析.对原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不同年份的样品进行有效的区分,判别因子分析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年份的样品,并能进行盲样识别.在模式识别中,判别因子分析法的识别结果均优于主成分分析法,前者2个判别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量达到了99.929%.电子舌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年份的化橘红,改进后有望应用于化橘红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4种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地(分别来自福建宁德养殖、浙江温州养殖、浙江舟山养殖和舟山渔场自然海域捕捞)的区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及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对大黄鱼肌肉中19种矿物元素及δ13C、δ15N和C、N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基于质量分数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Fisher判别分析对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进行区分。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事后多重比较(LSD和Tamhane T2检验)结果表明,12种元素(C、N、Mg、Al、K、Ti、Cr、Cu、Zn、Se、Sn、Ba)及δ13C、δ15N在不同产地大黄鱼中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差异。PCA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1%)的得分散点图分成了4个相对集中的区域,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彼此无重叠,能被有效区分。CA结果表明,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中除温州养殖大黄鱼样本被分为两类,其他3种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原始分类结果的判别准确率为100%,“留一法”交叉验证分类结果显示,有85.7%的舟山养殖大黄鱼样本被正确分类,14.3%的被误判为温州养殖大黄鱼,其余3种大黄鱼样本分类准确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元素及稳定同位素比值差异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手段,可有效实现大黄鱼的产地区分,为大黄鱼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获得藿香正气水的色谱指纹图谱,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藿香正气水存在显著差异,且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对样品进行正确分类,从而建立了识别不同厂家藿香正气水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中药藿香正气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感冒咳嗽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了4个不同厂家的11个感冒咳嗽颗粒样品、6种原药样品和1个原药混合样品,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及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厂家的感冒咳嗽颗粒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主成分分析和相似度分析能对样品进行判别,结合原药及原药混合样品色谱图对感冒咳嗽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鉴别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湖北省境内4个地点共9个拟南芥自然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观察和统计.该种的株高、莲座叶数目和形状、莲座大小、花果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变异,除了莲座叶形状等性状外,多数表现出居群问的变异.采用34个形态性状对这些居群作出了聚类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相邻居群之间有一定的形态相似性,但有一个地点的相邻居群之间存在极大的形态差异;对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和空间距离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自然居群中获得了超小型、长根型、长叶型、大莲座型、基部多分枝型和主茎多分枝型共6种形态变异型植株,对这些变异植株进行的栽培实验显示长叶型和大莲座型的子代都具有与亲本相似而明显区别于对照植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产索氏桃花水母的形态学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杭州和绍兴的桃花水母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鉴定,标本的形态学鉴别特征为:触手分3级,主辐触手明显较其它触手长;刺丝囊疣乳突状,围绕触手呈螺旋形排列;平衡囊管状,生殖腺为长囊状.其形态鉴别特征与文献报道的索氏桃花水母的分类特征一致,故将杭州与绍兴产桃花水母订为索氏桃花水母.对杭州产索氏桃花水母的形态特征系统地进行数量统计与分析,发现水母伞径与缘膜宽度、平衡囊数和触手数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平衡囊数与触手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性别对桃花水母伞径大小与缘膜宽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技术在移动通信客户信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移动通信客户信用预测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移动通信客户行为属性的统计分析,以其作为客户信用预测评估的依据,建立BP神经网络的训练和识别的模型.通过随机选择2003年8月全网数据(403206个客户)中3%作为样本进行训练,确定了网络模型参数,与已有的信用评估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泛化性能高,适用于大规模的客户信用评估,所得到的客户特征属性对移动通信客户信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诸葛菜属Orychophragmus Bunge为中国特有植物,至今为止在分类学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在文献考证、野外采集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对诸葛菜O.violaceus、铺散诸葛菜O.diffusus(O.violaceus var.homaeophyllus)、湖北诸葛菜O.hupehensis、太白诸葛菜O.taibaiensis的13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观测.基于对6个居群58个个体的形态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1)PCA散点图显示所分析的所有个体可分成3类,即诸葛菜、湖北诸葛菜+太白诸葛菜、铺散诸葛菜;(2)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诸葛菜属只含1个种,将湖北诸葛菜和铺散诸葛菜处理为诸葛菜的亚种,并做了新组合[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subsp.hupehensis(Pamp.)Z-H Chen et X.F.Jin,subsp.homaeophyllus(Hance)Z-H ChenX.F.Jin],同时将太白诸葛菜和秭归诸葛菜O.ziguiensis作为湖北诸葛菜的异名.  相似文献   

14.
甲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可以极大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未识甲骨字的语义预测是甲骨学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传统甲骨学研究中最棘手的问题。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辅助研究方法无法预测未识甲骨字的语义。利用复杂网络对甲骨文进行了抽象和理解,并对未识甲骨字的场景语义进行预测。首先,以甲骨拓片为基础数据,通过建模构建甲骨字网络;其次,在甲骨字网络之上,分析未识甲骨字的重要性、信息丰富度、闭合性等特性,为预测未识甲骨字的场景语义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根据网络特性和甲骨拓片的上下文语境预测未识甲骨字的场景语义。构建的未识甲骨字特性体系以及预测未识甲骨字的场景语义思路为破译其他未识甲骨字的语义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甲骨文考释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一榀门式木框架及其各种加固方案进行了静力弹塑性计算分析.通过各种加固方式下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大小的比较以及相对于未加固木框架提高程度的比较,从中提出了对门式木框架加固的最佳方案,从而为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的抗震加固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网络安全可视化可直观地提取网络安全特征、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但如何宏观把控网络安全的整体分析流程仍是一大研究难题。为此,引入了数据挖掘中经典的示例-探索-修改-模型-评估(sample-explore-modify-model-assess,SEMMA)分析范式,并结合网络安全可视化提出了一套通用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模型,将分析过程划分为数据处理、行为特征探索、异常对象定位、异常事件描述与行为模式关联分析等步骤,规范安全事件探索分析流程。在行为特征探索环节,用模糊C均值算法量化主机行为,识别网络资产结构;提出了用基于协议的节点链接图(protocol-based node link diagram,PBNLD)可视化表征形式构建网络通信模型,以提升大规模节点的绘制质量;以安全事件分析模型为指导,面向多源安全日志实例数据,搭建了网络安全事件可视探索系统,通过多视图协同与故事线回溯的方式实现网络资产划分、网络异常事件提取和攻击事件演化。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网络对潜在客户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帮助市场分析人员对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每一类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实现对消费群体的区分和对潜在客户的挖掘。SOM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该网络通过对样本数据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规定,将每条样本数据看作为一个基因数据,通过对基因数据的聚类,找出功能相似的基因。从而达到对潜在客户的挖掘。抽取一定量的样本数据,通过Matlab平台建立一个SOM人工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结果可以发现当训练步骤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样本数据向不同的“中心点”聚集,最后达到聚类的效果,从而发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点,也就是潜在客户。  相似文献   

18.
区域网络结构研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基于铁路客运视角开展研究是区域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2015—2019年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客运班次数据,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对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区域城市间铁路流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轴与次轴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整体网络;(2)城市网络密度显著上升,网络结构复杂,但处于弱连接状态,江浙沪省际联系紧密,安徽省有待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3)度数中心度两极分化显著、高低值区地域集聚特征明显、核心城市控制力强势;(4)由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等组成的宁沪主轴沿线城市群在长三角区域内关系最为紧密、一体化程度最高;(5)凝聚子群分布形态的组织性逐步增强,以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了具有地理邻近性的铁路客运联系网络;(6)长三角区域总体网络结构特征为空间分布不平衡、城市首位度突出、形成各级凝聚子群,总体演变趋势为网络联系趋于紧密、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分布形态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10个新疆荒漠林下土壤样品,每个样品选择6个变量,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计算结果,将原分类的林灌草甸土和盐土两个类型,聚类为荒漠灌木林土、棕漠林土、棕漠林盐土、荒漠灌木林盐土四类.结果表明,在测量数据正确、选用土壤样品适当的情况下,模糊聚类分析是研究新疆荒漠林下土壤分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