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集料接触特性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对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接触点数与集料倾角进行了分析,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仪评价了添加不同沥青的AC-13F、AC-13C与SMA-13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并以粗集料初始接触点数以及沥青软化点为变量建立了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定义了用于级配选择的混合料最佳接触点数以及最小接触点数.结果表明: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可以采用粗集料接触数量以及倾角变化量进行评价,沥青性能主要影响接触点与倾角的变化量;将接触点数量引入混合料的设计中作为级配选择的参考,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的分形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分形理论,对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的分形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集料颗粒、集料粒径分布、集料质量级配以及集料体积的分维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维值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复杂外观结构,在双对数坐标下集料颗粒周长与面积呈现线性关系,相同集料(同料源)不同级配的集料颗粒具有近似相同的分维,相同集料不同截面具有相同的分维,不同集料(不同料源)表现出不同的分维;分维值也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分布、集料质量分布、集料体积分布以及集料的空隙率等,集料质量级配分维值越大,其级配就越粗.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图像阈值分割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自动检测分析系统中的图像分割算法,给出了各种阈值的选取方法;并结合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灰度直方图的双峰特征,分析比较了采用平均灰度法、状态法、迭代法、基于最小误差理论法以及基于最大方差理论的阈值分割法的不同处理结果,选用基于最大方差理论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割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对沥青混合料自动检测系统测量精度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劈裂荷载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试件内部的应力分布状态,基于X-ray CT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二维非均质数值模型,分析通过试件中心的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路径条件下不同位置截面的内部应力分布情况,并与均质模型内部应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均质模型不同,不同位置截面的非均质模型内部应力峰值没有出现在模型中心处,而是分布在试件中部呈现多峰值状态且较好地反应各个组分的力学行为;在分析路径上,不同位置截面的非均质模型应力分布趋势相同,但应力峰值出现的位置以及应力最大值均存在差异,说明试验截面的选取对二维虚拟试验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业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精度工业CT获取大量断层图像,首先对重建后的三维空隙各体积参数进行研究,统计各空隙的测量值,掌握其分布特性;对不同成型方法、路面不同层位取芯试件中的面空隙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马歇尔成型的试件,其面空隙率沿试件深度方向不断变化;对旋转压实成型的试件,在30~105 mm高度范围内其面空隙率分布较均匀;上、中、下面层取芯的试件,三者的面空隙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面空隙率最大值都出现在试件上部。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粗集料空隙填充法的OGFC混合料组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OGFC混合料中粗集料的嵌挤特性,提出了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最小值的测定方法和骨架嵌挤的新标准;改进了粗集料空隙填充法,应用于设计OGFC混合料;并通过车辙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了所设计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技术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矢量化建模问题,提出采用拆分合并强度方法对沥青混合料轮廓曲线进行多边形近似,并以均方根误差作为迭代计算收敛判据.采用自编程序完成了多边形迭代逼近计算.与现有的矢量化方法相比,本方法避免了多边形近似中对尺寸的依赖效应,对于构建多尺度的沥青混合料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小了分析模型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个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大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并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正态分析和Weibull分析,得到了沥青混合料试件疲劳寿命、初始模量和累计耗散能的概率分布规律.研究分析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累计耗散能和初始模量呈3参数Weibull分布和对数3参数Weibull分布,可以采用3参数Weibull分布来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按路用性能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采用旋转压实仪(GTM)模拟施工工况,分别对Sup-13、Sup-16两种级配进行了GTM成型试验,通过拟合测定的旋转稳定系数(GSI)随油石比变化曲线的曲率半径突变点,确定了Sup-13的最佳油石比为4.8%, Sup-16的最佳油石比为4.9%.室内模型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和试验路用性能长期观测表明:GTM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于马歇尔法;旋转稳定系数突变点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是合理的;突变点处的油石比与路用性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与概率统计方法的VCA_(mix)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是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重要体积参数之一.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红色石料作为粗集料,普通石料作为细集料,利用颜色的对比精确区分粗、细集料;进一步对试件做薄片切割,采用概率统计理论,推导了由多幅二维截面图像上的粗集料面积比计算三维空间中粗集料体积比的方法;并对如何确定薄片数量,及其与保证率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说明和验证.结果显示,40片薄片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吴文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1)
对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道路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别对AC-13C沥青混合料试件的APA车辙试验前、加载500次、1000次、2000次、4000次和6000次时的截面图像中粗颗粒的运动轨迹做出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能够观测粗颗粒的运动情况,通过定义转角和位移量L,以及 和两个统计量能够描述车辙试验过程中各个加载阶段粗颗粒的复杂运动过程并将其量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自行研制的粗集料形态特征研究系统(MASCA),对粗集料的图像级配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将二维数字图像级配转换为三维机械筛分级配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级配与室内机械筛分级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者间的相对误差小于5%;该方法对于不同岩性石料与不同的工程级配均具有很好的普适性.采用MASCA系统来检测粗集料的级配特征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DSP处理器,设计了一个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对此系统的分析表明,用FPGA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结合,可以实现系统对图像进行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试件截面图像,使用彩色石料区分粗、细集料,并根据彩色阈值分割图像,可直接提取粗集料。选取6种典型的沥青混合料级配,通过对试件截面的X、Y方向扫描,得到粗集料的分布状态;采用颗粒面积比的变异性作为评价指标,能够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靳铁良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1):42-44
在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中,为了提高处理和传输的效率并减少信息损失量,需要将大量信息进行压缩编码.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变换域压缩编码技术是将图像信号以图像数据块为单位作二维变换,然后对各变换系数逐个地进行量化和编码,达到压缩信息的作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在实数域中得到变换结果,并且有快速算法.本文通过Visual C 编程,对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DFT)及离散余弦变换,通过分析比较原图像和经过变换后的图像,以及它们的直方图,比较DFT与DCT两种变换域分析方法和两种变换域分析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膜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中建立准确的几何模型,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灰度变换、中值滤波、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和矢量化等方法,处理了膜的SEM(扫描电镜)图像,得到了膜的边界矢量图和膜的孔隙率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膜断面图像准确地呈现出了膜内部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油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然而,油圈的分布特性迄今为止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来研究油圈的分布特性,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采用数码相机对油圈进行拍照,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片进行图像相减、二值化、连通分量提取等处理,即可得到油圈的尺寸、数目等信息.采用直方图、高斯拟合等方法对上述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可得到油圈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搅拌处理后,直径大的油圈数目较少,直径小的油圈数目较多,且油圈数目与直径之间近似满足高斯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VC++6.0的数字图像处理综合性设计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阶段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情况,为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引入实际应用中.文中利用VC++6.0软件平台,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综合性设计实验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综合性设计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