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正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4)
常用的室温环氧树脂固化剂为脂肪族胺类,此类固化剂毒性较大、性脆,且易开裂。为了扩大环氧树脂的应用范围,晨光化工研究院对这类固化剂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工作。H_2系和J-203系是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固化体系;79-3系具有韧性低毒等优点,它们都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本文用红外吸收光谱方法追踪了这类新型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并讨论了若干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
3.
4.
红外吸收光谱法研究磁控溅射沉积SiOx非晶薄膜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Si衬底上生长了SiOx非晶薄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显示,SiOx非晶薄膜存在3个吸收谱带.研究发现,随着溅射功率的提高,薄膜中先后形成Si-Oy-Si4-y(0<y≤4),Si6环以及无桥氧空位中心(NBOHC)缺陷等结构,这几种结构对应的Si-O-Si键的伸缩振动吸收、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以及O-Si-O键的振动吸收是导致薄膜的FTIR光谱出现3个吸收谱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鸡胆汁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将鸡胆汁与其它动物胆汁阴干,分别做红外吸收光谱;再将各种不同来源的鸡胆汁阴干,分别比较其红外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鸡胆汁与其它动物胆汁的红外吸收光谱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特征性;而各种不同来源的鸡胆汁的红外吸收光谱却有着很好的一致性。揭示鸡胆汁与其它动物胆汁相比化学组成各不相同;而各类鸡胆汁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6.
7.
我们详细研究了Ru1-xSbxSr2Gd1.4Ce0.6Cu2O10-δ(Ru1222Gd)和RuSr2Sm2-yCeyCu2O10-δ(Ru1222Sm)系列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680 cm-1,600 cm-1,530 cm-1,400,380cm-1附近分别出现典型的红外吸收峰.通过与类似结构的高温超导体进行比较,对吸收峰进行了指认和分析.同时,我们还分析讨论了体系的晶格结构、声子振动和输运性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b掺杂和Ce含量的变化对平面氧O(3)沿a轴的伸缩振动和顶点氧0(2)沿z轴的伸缩振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晶SiOxNy薄膜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改变O和N含量研究SiOxNy薄膜中从600到1600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结果表明,起源于单-Si-O、Si-N键的吸收峰在1105和865cm^-1处;而随着薄膜中O或N含量的升高,位于单一键吸收峰的两侧出现因O-Si-O、N-Si-N的对称和反对键吸收的左右肩;对O-Si-N,其特征吸收峰位于1036和856cm^-1处。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O和N含量研究了SiOxNy 薄膜中从 6 0 0到 16 0 0cm- 1 范围内的红外吸收谱特征。结果表明 ,起源于单一Si—O、Si—N键的吸收峰在 110 5和 86 5cm- 1 处 ;而随着薄膜中O或N含量的升高 ,位于单一键吸收峰的两侧出现因O—Si—O、N—Si—N的对称和反对称键吸收的左右肩 ;对O—Si—N ,其特征吸收峰位于 10 36和 85 6cm- 1 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浮选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捕收剂为核心的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焦点。红外光谱以速度快、成本低、无损等特点成为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研究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首先从文献报道数量和比例说明红外光谱在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总结了常见浮选药剂的红外光谱特征,最后分别阐述了红外光谱在捕收剂、抑制剂、活化剂等浮选药剂作用机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出红外光谱用于判定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作用三种机制的判据: 如果捕收剂作用后的矿物表面有新的吸收峰,则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仅有吸收峰的位置发生移动,并超过测试设备本身误差范围的移动量,则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形成的是化学吸附;排除上述产生的新红外特征吸收峰和红外特征峰的移动,且通过反复水洗即可清除表面沾染的捕收剂分子,则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发生的是物理吸附。并指出红外光谱在浮选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将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吸附机理混淆;二是忽视红外光谱仪器吸收峰位移2~4 cm-1背景误差。展望未来红外光谱在浮选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应该着眼于多种药剂混合用药在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的研究,该领域内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研究及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移的背景误差分析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室温下记录了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二苯甲酮三种不同偏振的红外反射光谱(200-4000cm^-1)。利用K-K变换确定了晶格振动模的模,纵频率。根据由K-K变换得到的介电常数和折射率的色散曲线外推得到晶体的静态介电常数,高频介电常数和近红外波段的折射率。还对反射带进行了认定。研究表明该晶体二苯甲酮分子间不存在氩键,只以弱的范德华键相结合。结合晶体结构对强反射带出现的原因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七种N-二茂铁酰胺酸的红外光谱,讨论了分子中氢键对一些主要吸收峰的影响,并对某些构象异构体和互变异构现象用红外光谱作了定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测试和分析了多种ZY(ZrO2+2.25mol%Y2O3)前驱体的拉曼和红外光谱发现采用湿化学法制ZY超细粉体的过程中,氢键缔合是前驱体产生团聚的主要原因,空间阻效应是聚乙二醇控制团聚生成的主要机理,同时分析了前驱体的在水洗,加热等后处理工艺中聚乙二醇的控制团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于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的积分强度来进行碳氢化合物的族分析作了初步尝试。从分析原子团CH2及CH3的结果来看,这方法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聚酰胺类高聚物红外光谱的类比和对聚酰胺6试样进行氘化和碘处理后红外光谱的改变,以及根据对拉伸过的聚酰胺6薄膜试样的偏振红外光谱的观察,我们对聚酰胺6红外光谱中400cm-1—1400cm-1之间的主要吸收带,作了如下解释:1370cm-1吸收带为ν(cщN);1265cm-1和1205cm-1吸收带为δN-H+ν(cщN)(酰胺Ⅲ);1170cm-1吸收带为ν(cN);730cm-1吸收带为γ(CH2)[当(CH2)n的n≥4时];690cm-1吸收带为δN-H(面外);580cm-1吸收带亦为δN-H(面外)。 相似文献
16.
1,5—二羟基蒽醌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位素取代技术,并比较1,5-二羟基蒽醌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光谱变化,归属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带。确认了Ln—O键的特征带,分析了配位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铜-多孔硅的稳态光致发光,瞬态光致发光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研究,讨论了铜在多孔硅表面吸附产生的表面电子态所起的非辐射复合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铜-多孔硅的稳态光致发光,瞬态光致发光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研究,讨论了铜在多孔硅表面吸附产生的表面电子态所起的非辐射复合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描述在X光激光实验中用平晶谱仪测量类Ne锗离子L带线谱,首次借助于碰撞辐射模型,用L带特征线的强度所确定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温度。并用平晶谱仪配条纹相机测量等离子体的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