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对云母粉进行丁醛等离子体处理,通过测定各种液体对密堆积云母粉的渗透速度,确定了液体在云母粉表面的接触角,估算了云母粉的表面张力及与典型线形聚合物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极性液体在云母粉表面的浸润性因处理而削弱,非极性液体的浸润性基本来变;云母粉表面张力由处理前的41.34(N·m~(-1)·10~(-3))下降到处理5min时的31.51和处理30min时的25.59(N·m~(-1)·10~(-3));处理对云母粉与线形聚合物界面张力的影响因聚合物而不同,但该界面张力的极性分量均因处理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界面张力对高分子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界面张力对PP/EVA共混体系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首先将EVAc进行皂化反应得到一系列-OH基含量不同即极性不同的EVA,然后将这些EVA分别与PP共混从而得到一系列相界面张力不同的共混物。说明通过对共混物相界面张力的调整,可以达到随意控制梯度相形态形成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来研究两相聚合物体系的粗化过程 .将具有不同聚比的乙烯 聚醋酸乙烯酯 (EVAc)共聚物与聚丙烯 (PP)共混 ,制备不同相界面张力的系列共混物薄膜 .观察了在玻璃基板的作用下 ,不同界面张力体系的分散相粒子粗化行为 ,发现界面张力在约 0 4 8·1 0 - 5N cm以上的体系中分散相粒子的粗化有明显的加速现象 ,粒子体积生长与时间关系的指数大于 1 0 ;而两相界面张力较低的情况下 ,选择具有不同表面极性的基板对同一体系试验 ,我们均未发现有粗化加速现象产生 ,且采用不同基板之间的试验结果差异很小 ,亦即当高分子共混物的相界面张力大于一定值时 ,仅与基板存在有关 ,粒子的粗化行为被加速  相似文献   

4.
酸酐化聚砜对聚砜/液晶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增容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合成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砜.改性后聚砜材料的表面张力增大,其中的极性分量增加明显,并以此增容聚砜/液晶聚合物(VectraB950)为原位复合体系,研究了增容前后共混物的加工流变行为和界面性能.结果表明,酸酐化聚砜可增强聚砜与液晶聚合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引起共混物加工粘度的上升;漫反射FTIR研究表明,增容后共混体系中的特殊相互作用增大;XPS和PLM的研究表明,在熔融加工过程中改性聚砜与液晶聚合物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并生成了接枝共聚物.共混物相容性的提高应归结于相间化学反应与物理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 把不同高聚物通过共混方法对现有高聚物进行改性并制备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已成为试制与生产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等规聚丙烯(PP)是非极性的结晶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则是带极性的结晶性高聚物,两者的溶度参数相差很大,它们在热力学上是互不混熔的。我们经过多次的试验,选制了合适的分散剂,经过混熔纺丝,制成了新型的丙涤共混纤维。用差示扫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IPP/尼龙6、IPP/SBS、IPP/ABS、IPP/高密度聚乙烯(PE)和IPP/聚苯乙烯(PS)六种共混物中各高聚物对IPP过冷结晶温度的影响,结果说明,在IPP/尼龙6和IPP/PET中,尼龙6和PET共混中分别使IPP的过冷结晶温度提高7K左右。本文还研究了在不同降温速率和不同熔体温度下,PET和尼龙6对IPP的成核作用。同时还说明了第二种高聚物对IPP的成核作用与其熔点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7.
聚苯硫醚/尼龙6共混物界面对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分子作为材料时 ,其力学性能受其结晶形态的影响 ,而其结晶形态与其结晶行为有关 .结晶性聚合物共混物中结晶组分由于第二组分存在 ,改变了结晶组分在熔体时的化学与物理环境 .因此 ,其结晶组分的结晶行为不仅取决于两组分在熔体时的相容性 ,而且与第二组分是否起到异相晶核作用和 /或两组分间界面是否诱导成核作用有关 ,从而影响共混物中结晶组分的结晶行为 ,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的改变[1~ 4] .在PPS/PA6共混物中 ,由于PPS的熔点和熔体结晶温度都比PA6的高 ,共混物熔体降温结晶PPS是在PA6熔体存在下发生结晶 ,而PA6是在…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羧基化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聚乳酸/羧基化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相形态、热性能和结晶形态.结果显示,共混物熔体冷却时,聚乳酸和羧基化聚丙烯均形成球晶,但羧基化聚丙烯球晶较大而十字消光较暗,聚乳酸球晶尺寸较小而十字消光较亮,且聚乳酸球晶产生规则的、不连续的同心环线——裂纹,裂纹厚度约为1~2μm,且裂纹内部有微纤存在.当聚乳酸含量≤50%时,由于聚丙烯上羧基的存在而使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热分解温度的变化是聚丙烯上的羧基、聚乳酸和聚丙烯骨架分解三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少量聚乳酸能够明显提高共混物中聚丙烯上羧基的热稳定性.共混物中的羧基化聚丙烯组分可以发挥稀释剂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了聚乳酸的冷结晶温度.聚乳酸含量≥50%时,共混熔体降温时DSC谱图中聚乳酸和羧基化聚丙烯分别结晶,而聚乳酸含量<50%时,只观察到羧基化聚丙烯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9.
PA6/HIPS/PP-g-(GMA-co-St)反应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扫描电镜、热分析、熔体流动速率、熔融扭矩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对PA6/HIPS共混物的熔融流变性能、结晶行为、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P-g-(GMA-co-St)中的环氧基与PA6的端氨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有效地降低了共混物的界面张力,提高了共混物的界面粘着力,使共聚物的流动速率降低,熔融扭矩提高;PA6分子链的规整性降低,结晶完善性变差.在PP-g-(GMA-co-St)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减少,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其中冲击强度超过纯PA6,达到HIPS水平.通过反应共混,制备了力学性能均衡的PA6/HIPS/PP-g-(GMA-co-St)共混物合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玻璃基板作用下极性高聚物为低组分的共混物薄膜在退火条件下相形态的发展过程 .选用聚苯乙烯 (P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与聚苯乙烯 (PS) 聚ε 己内酯 (PCL)两个体系 ,在玻璃基板上Spin Coating成膜后退火 .由于共混物薄膜中极性相对较大的高聚物组分 (PMMA和PCL)相对于极性较小的PS组分对玻璃基板具有更好的润湿性 ,所以在上述的两个共混薄膜体系中其相形态分别显示PMMA和PCL在低组分比例下最终发展成为连续相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元素分析很好地验证了以上的结论 ,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 .此外 ,改变PS的分子量与PCL共混 ,研究了组分粘度对薄膜相形态发展的影响 .结果表明 ,PS组分粘度越大 ,共混物薄膜相结构发展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11.
<正> 在高分子多相体系中,相间界面张力(γ_(12))是微区的重要控制因素,无论是Donatelli,Sperling等提出的IPN体系微区尺寸关系式,还是Tokita提出的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粒径表达式,都含有界面张力因子。 然而,由于高分子体系中界面张力测定的诸多实际困难,当前在国内外非常多的研究工作中,广泛地采用了一些替代的办法,应用较多的有以表面张力差来代替界面张力的Antonow原则延伸及一些近似的计算方法,如Wu及Girifalco和Good提出的由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种烯烃嵌段共聚物(OBC1和OBC2)与等规聚丙烯(iPP)的相容性,其中2种烯烃嵌段共聚物具有相近的软硬段组成,软硬段中辛烯含量接近,但分子量不同.通过对OBC线性黏弹性的研究发现高分子量的OBC1会发生较强的介观相分离,而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低分子量的OBC2保持均相.利用了液滴回缩和流变学的方法测量了2种iPP/OBC共混体系的界面张力,同时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共混物中组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并通过自浓度模型估算了2种OBC与iPP互溶的溶解度.结果发现虽然OBC1与iPP的界面张力较高,但二者之间的相容性却优于OBC2与iPP的相容性,这很可能是OBC1分子量大,嵌段共聚物的强介观相分离所导致其与iPP相容性更好.对iPP/OBC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也证实了相容性差异对共混物中等规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详细研究PP/PMMA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体系和PP/PMMA/PP-g-PMMA增容共混体系的结晶和相形态.偏光显微照片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PP-g-MAH中PP结晶需要克服更多的能垒,导致PP结晶形态变得不完善,球晶尺寸变小.比较PP/PMMA和PP/PMMA/PP-g-MAH的相差显微照片可以看出,由于增容剂的加入,PP与PMMA相之间的界面变得模糊,两相的相容性变好.随着PP-g-MAH中MAH接枝率的增加,PMMA分散相的尺寸减小且变得均匀;当增容剂的接枝率为2.41%,添加的质量分数为4.71%,PP/PMMA共混体系中PMMA分散相的相?尺寸可达最小.PP-g-MAH作为反应型增容剂,一方面与PP在界面区域产生共晶;另一方面,MAH极性基团与PMMA的极性基团间产生的强的化学键合作用,使得界面区域的PP-g-MAH分子采取有利于降低构象熵的构象来起到增容作用.PP/PMMA共混物在130℃等温结晶的结果显示,PMMA相对PP的结晶形态的影响较小,PP结晶呈现典型的均相成核特征.PP/PMMA共混体系中加入PP-g-MAH,PP结晶尺寸减少.与非等温结晶相比,等温结晶的PP/PMMA共混物中PMMA相区尺寸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14.
以Washburn方程为理论依据,采用毛细管上升法,设计了简易实验装置,测定了氢氧化钙粉末在水、二甲基亚砜和甘油中的润湿接触角.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利用Y-G-G-F-V方程建立了计算固相表面张力和液-固界面张力的表达式,并分别计算出氢氧化钙粉末的表面张力、氢氧化钙与水、二甲基亚砜和甘油的液-固界面张力,为固体粉末的表...  相似文献   

15.
用偏光显微镜,小角光散射,动态力学测量和DSC等方法研究了聚丙烯和SBS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SBS的混入可以降低聚丙烯的结晶程度和阻碍球晶的形成,因而有利于提高聚丙烯塑料的抗冲击性能。从DSC实验也看到共混物中的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丙烯/顺丁橡胶动态硫化共混物橡胶相的交联行为、动态硫化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结构。结果表明,顺丁橡胶的加入对PP的熔点无明显影响,但结晶度降低。动态硫共化共混物在低于熔点处另有一熔化转变。动态硫化使共混物中PP的结晶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报告分形理论在固态高聚物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叙述该领域一些新进展,较详细地讨论了高分子混合物相变过程相态的自相似、分形与凝聚动力学,半结晶聚合物晶区与非晶区界面的分形散射,以及共混物界面的分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DSC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共聚物的形态,球晶径向生长速率及结晶熔融行为。马来酸酐与聚丙烯在接枝共聚物中是部分互容的。按照相容性共混高聚物结晶动力学理论计算,Ⅲ区向Ⅱ区转变的温度为132℃,接枝共聚物的结晶平衡熔点为200℃,比全同聚丙烯的相应值低8℃。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烯烃高分子共混物的初始相形态及相间界面张力的改变对退火热处理条件下共混物分散相尺寸分布梯度形态形成速度的影响.通过控制共混物共混过程中Brabender转子的转速来控制共混物所受的剪切力大小,可达到控制共混物初始相形态的目的.通过SEM电镜观察相形态,并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仪得到分散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转子转速越大,即共混物所受的剪切力越大,分散相初始粒径越小,且分散也越均匀.初始粒径较小的样品退火后形成梯度的速度相对较快.选用体系聚丙烯(PP)/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聚乙烯(PE)/EVAc及改变EVAc中的醋酸乙烯酯(VAc)含量与PE共混对比研究了不同相界面张力对梯度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体系退火热处理后均可形成梯度相形态,且相间界面张力越大.高分子共混物中梯度相形态形成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分子结构上含有大量羟基,可用于改进聚丙烯的非极性。本文采用不同结构的聚乙烯醇缩丁醛(B-98、B-76、B-72)与抗冲聚丙烯(ICPP)按5/95进行共混,并测试了共混物的相结构(SEM)、结晶过程(POM)、热性能(DSC)和力学性能。SEM测试结果表明,PVB和ICPP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其中B-98相容性最好;DSC和POM测试结果表明,PVB对ICPP的结晶有抑制作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B-98改性ICPP后的综合力学性能效果优于B-76和B-72。B-98和聚丙烯较好的相容性主要和其较小的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