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前"珠算(珠算文化、程大位珠算法)"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走进谐趣横生、鲜为人知的——中国珠算之最  相似文献   

2.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库通过决议,中国珠算项目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首先是我国文化界、财政界、珠算界多年努力争取的目标,也是数学史界、数学教育界和数学界协力联合攻关的结果。各方面长期为之奋斗的梦想终于实现,它凝聚了关心发展传统文化的广大民众的共同期望。至此,中国列入此名录的共有30项,世界其他各国无出其右。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由衷感到高兴,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3.
<正>算盘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创造,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保护中国算盘、传承算盘文化,我们任重道远。一、传承保护中国算盘,意义深远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议》是这样评价中国珠算的:“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运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算盘"与"珠算",被誉作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在此之前, 2008年6月14日,包括"算盘"、"程大位珠算法"在内的"珠算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从拙作《中国珠算物语》在本刊(2014.02~03期)发表之后,引起大开眼界的读友们的极大兴趣,特撰此《难得一见的算盘们》,以再飨各位读友们趣赏。  相似文献   

5.
<正>珠算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迄今1800多年。2013年底,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决议指出:“珠算既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一种实用工具;这种计算技术经过世代传承,融入日常生活。多个方面,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向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将中国珠算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促进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尤其是提供了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4日17时23分(北京时间21时23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届会议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通过决议,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体现了全世界对这一中华文明成果的承认与尊重,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中国珠算项目的"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国珠算被送上  相似文献   

7.
正鱼,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传统简便的计算工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长方方一池塘,鱼儿排成一行行。捞鱼的人儿不用网,捞了半天没出塘。"这是带有"鱼"的算盘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23日)各位代表,各位来宾:2013年12月4日下午5时23分(巴库时间,北京时间当日晚9时23分)在里海之滨、美丽的阿塞拜疆首府巴库,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执行主席一锤落定,全场掌声雷动,"中国珠算"通过评审,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委员会的《决议》中指出:"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中国珠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高度评价为"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是"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中国珠算以其独特的科学性、文化性、教育性、社会性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联合国"非遗"保护项目,"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三年,各有关方面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的作用下,开始重新认识珠算的使用价值,使珠算文化的保护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珠算作为国家课标编入小学数学教材,尽管只有两个页码的文字与图形说明,而不是算盘实物操作,但比起2001年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删除珠算还是一个较大进步。与此同时,教育部允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2008年6月14日,由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与中国珠算心算协会联袂申报的“珠算(程大位珠算法、珠算文化)”项目.就已经正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天大的喜讯!我作为一名珠算爱好者,为之高兴,为之振奋。我发自内心地说:"没有珠算就没有我的今天。"自从我第一次学习珠算开始,到今天,珠算、珠心算带给了我太多的光荣与自豪。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已三年整。该委员会的决议指出:珠算既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一种实用工具;这种计算技术经世代传承,融入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向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将中国珠算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促进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尤其是提供了一个适应当代需  相似文献   

14.
《珠算与珠心算》2013,(6):42-43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讯传遍“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江淮大地。曾经为中国珠算的“申遗”工作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安徽省珠算协会的全体会员们.心情格外亢奋,祝贺格外诚挚。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0月23日)中国珠算于2013年12月4日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珠算文化不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珠算人所从事的这项事业是庄严而神圣的,肩负着人类的责任和使命,可以说任重道远。尽管经过我们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终身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将定期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验收,也会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2月7日上午10时.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简称中珠协)在北京举行“中国珠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珠算作为"另一种知识体系"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珠算与发展珠算科学文化,使其发扬光大。因此,如何让民族优秀文化落地生根,让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教育进入千家万户,造福社会,是全体珠算人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2月4日,是一个载入珠算史册的日子。三年前的此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第八届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殿堂,珠算界历时五年的不懈努力终成现实。珠算成功入遗,体现了全世界对这一中华文明成果的承认与尊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珠算成功入遗,标志着"中国珠算"被送上了世界文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珠算文化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项目名录",2013年12月"中国珠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基础更稳固了,但是推广传承仍然是任重道远。中美珠心算学会于1996年成立,学会的宗旨开宗明义第一章,即为提倡珠算心算的传播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因此在国际活动上,我们都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30项非遗项目。这不仅是珠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里程碑,更是世界对中国珠算的认可。中国珠算申遗成功,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不少媒体,对珠算进行了积极地宣传和热情地关注。国人也为我们有被称作"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