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Ⅲ)离子与3,4-二羟基苯甲酸(H3L)在水溶液体系中生成羧基配位化合物的条件,表征其组成为Ce(H2L)2(OH).3H2O。并研究了该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铈离子由羧基配位反应变由为两个邻酚羟基配位的配合物(Ce(HL)n的转型反应及氧化物铈(VI)配合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丙烯酸铜和α-甲基丙烯酸铜与1,10-邻菲绕啉形成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谱等数据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C4H5O2)2(phen).H2O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的组成为CuL2(phen).H2O(L=CH2=CH-COO^-,CH2=C(CH3)-COO^-),结构为畸变的四方锥形,属单斜晶系,P21/n群,晶胞参数:a=0.7322nm,b=1.7948nm,c=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乙酰基二茂铁与2,6-吡啶二甲酰肼的缩合反应,首次合成了乙酰基二茂铁2,6-吡啶二甲酰基腙(H2L),在甲醇溶液中得到了它与醋酸锌的固态配合物,其组成为Zn2L(CH3COO)2.8H2O用摩尔比法测定了H2L与Zn(Ⅱ)的配位比,结果表明与固态配合物中H2L与Zn(Ⅱ)的配位比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3个分别以C2O^2-4(「Cu2(L1)2(ox)」,1),AcO^-(「Cu2(AcO)(L2)2」BF4,2)和酚氧(「Cu29L302」(ClO4)2,3)为桥基的双核铜配合物,并测定了1的复配合物「Cu2(L1)2(ox)」「Fe(OH)2(H2O)4」ClO4.H2O及2和3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稀土—β—苯基丙烯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β-苯基丙烯酸与稀土的14种配合物,经分析测定其组成的REL3(RE=Y,La~Yb,HL=β-C6H5CH=CHCOOH)。用IR,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此类配合物的性质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rL3为单斜晶系,P21空间群,在每个配位单元中,Er与来自6个羧酸根的7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五角双锥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6.
范玉华  毕彩丰 《合成化学》1997,5(3):299-302
由邻香兰素缩邻氨基苯甲酸(以H2L表示)与稀土硝酸盐作用合成了3种新的固体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及摩尔电导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L)(NO3)(H2O)]NO3(Ln=Tb,Ho,Lu)。推测了配合物的配位方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魏俊发  俞贤达 《分子催化》1998,12(4):271-278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用EA,IR,UV-Vis,XPS,EPR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这些Cu2配合物模拟双核铜单加氧酶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特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两种类型的结构:脱质子型Cu2LOH和非脱质子型「(Cu2H2LX)Y」Y(X=Y=Cl^1-,Br^-;X=OH,Y=O2ClO^-2),两类配合物可相互转化。非脱质子型配合物催化PhIO对苯乙烯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以4,4-bpy为中继基,Gly,GlyO为螯环的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经X射线单昌结构分析确定该配合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CCH2CONHCH2COO)Cu(OH)Cu(OH)(C10H8N20Cu(OH)-(H2NCH2CONHHCH2OO).」10H2O。  相似文献   

9.
硝酸钴与2,2'-(1,4-亚乙二氧基)-二苯甲酸(H2L,图1)作用分别得到红色配合物CoL'和蓝色配合物CoL″。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CoL'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oL.H2O].3H2O,近八面体构型,羧酸根以双齿形式与Co(Ⅱ)螯合;CoL″配合物分子式为[CoL″]。H2O,近四面体构型,羧酸根以单齿形与Co(Ⅱ)配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2-甲酯基丙基三氯化锡与六甲基磷酰三胺(L^1)、苯甲醛缩邻氨基苯酚(HL^2)及2-甲基-8-羟基喹啉(HL^3)的低热固相反应合成了六个新的含2-甲酯基丙基的锡(Ⅳ)配合物nCl3{CH2CH(CH3)CO2CH3}L^1n」(n=1,2)和「SnCl3-n{CH2CH(CH3)CO2CH3}(民,2:L=L^2,L^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Schiff碱(SALEN)与钴的配合物Co(SALEN)(NO3)2.3H2O及镧系-钴的异核配合物LnCo(SALEN)2(NO3)5.2H2O(Ln=La,Nd,Sm,Gd,Yb,Y)以紫外红外光谱,特别是HNMR是EPR波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组成、结构和配位等方面的异同,中讨论了配合物EPR谱在不同溶剂中峰宽的相对关系,配合物在晶体场强度及Gd^3+周围局部对称性等  相似文献   

12.
硝酸钴与2,2'─(1,4─亚乙二氧基)─二苯甲酸(H2L,图1)作用分别得到红色配合物CoL’和蓝色配合物CoL″.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CoL'合物的分子式为[CoL·H2O]·3H2O,近八而体构型,羧酸根以双齿形式与Co(Ⅱ)螯合;CoL″配合物分子式为[CoL″]·H2O,近四面体构型,羧酸根以单齿形式与Co(Ⅱ)配位.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的十一个2-(N-十六烷基氨基甲酰基)-8-羟基喹啉(C26H39N2O2,简写为HL)的配合物[ML2],(M=Mn(Ⅱ)、Co(Ⅱ)、Ni(Ⅱ)、Zn(Ⅱ)、Cd(Ⅱ)、Pd(Ⅱ)、Mg(Ⅱ)和Ca(Ⅱ))、[ML2Cl(H2O)4](M=La(Ⅲ)、Ga(Ⅲ))和[CuLCl],并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性和红外光谱所表征。红外光谱表明:配合物是以三齿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中C-O键伸缩振动频率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中心离子的电离势呈双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6─二乙酰吡啶和1,3一二氨基一2一丙醇通过模板合成西佛碱大环配体H_2L(图1),并合成了它的Co(Ⅱ)、Ni(Ⅱ)及Fe(Ⅱ)的双核配合物,重点讨论了Co_2(HL)(ClO_4)_2(NO_3)·4H_2O配合物的光谱与磁性。变温磁化率数据(4─300K)通过用最小二乘法与理论方程拟合,得到磁参数为J=-1.24cm ̄(-1),θ=-0.24K,表明配合物中co(Ⅱ)-Co(Ⅱ)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分子间也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铜(Ⅱ)的嘧啶类三元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二价铜与多取代嘧啶类(L1或L2)的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它们的性质、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u(L1)Cl2]·12H2O和[Cu(L2)Cl2]。  相似文献   

16.
苏锵  胡刚 《应用化学》1995,12(5):33-36
在H6TeO6/KOH水溶液中以臭氧为氧化剂,将二价铜化合物氧化成三价铜化合物,并获得一个新的三价铜化合物Ba4K[Cu(H2TeO6)2](OH)4.6H2O;描述了碱性溶液中“Cu(Ⅲ)/Cu(Ⅲ)”循环伏安图。对铜(Ⅲ)化合物,Na4H[H2TeO6)2].17H2O以及相应的铜(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Cu2pXPS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其配位场场强参数和Cu2PXPX的电子结合能。由于价态升高  相似文献   

17.
首次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三乙四胺六乙酸铜配合物单晶,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可用Cu2(H2TTHA)·8H2O表示.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Cu2(H2TTHA)(H2O)2]·6H2O.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每一晶胞中有2个配合物单元,形成二核配合物.晶胞参数如下:a=0.7162(4),b=1.3077(8),c=1.5839(9)nm;β=91.66(5)°,Z=2,v=1.483(2)nm3,dcalc=1.706g/cm3.配合物铜的配位数为5,构型为四方锥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甲烷与配位不饱和PtCl2(H2O)x(x=0,1,2)形成的σ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通过RHF/Lan12DZ和MP2/Lan12DZ水平计算讨论了溶剂H2O分子与位的影响。在RHF/Lan12DZ级别上有4个稳定的(CH4)PtCl2配合物,分别属于η^3,η^2,η^3,并都具有Cs对称性。根据能量和结构分析,η^1配合物是进一步氧化加成反应的可能的起始物。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2个取代三联吡啶配体(4′-苯基-2,2′:6′,2″-三联吡啶(L1)和4′-二茂铁基-2,2′:6′,2″-三联吡啶(L2)的Co(Ⅱ)配合物(Co(Ⅱ)(L1)2)(ClO4)2.4CH3CN(1)和(Co(Ⅱ)(L2)2)(ClO4)2H2O(2)的合成及配体L2的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配合物2中,由于Co^2+的作用,二茂铁基的氧化电位较配体L2中的二茂铁  相似文献   

20.
在微波辐射下用低温固相配位反应合成出多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a2(CoL2)3(L=-S2CNHCH2CO-2),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o(HL)2和La2(CoL2)3有一定的抗癌活性;La2(CoL2)3对肝癌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