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力学与实践》1993,15(5):46-48
本文讨论光滑连接多段圆弧预应力筋,使用文[3]的公式和光滑连接条件,导得了张拉锚固损失的解析解和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地下结构中常用的正交圆柱形岔壳的内力计算。应用集中在二维域的一维光滑曲线上的广义函数理论,成功地处理了壳体的非光滑连接问题。这个方法是对文[4]的一个推广。可以估计采用本文的原理能解决一系列由光滑曲线连接而成的组合壳体。  相似文献   

3.
有环壳过渡段的锥—柱组合壳的应力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析方法计算了受静水外压载荷作用的有环壳过渡段的锥—柱组合壳中的应力值,并用瑞利法计算了其失稳临界载荷。计算结果说明,利用环壳过渡值锥—柱壳形成光滑连接,可使连接部位的局部应力值显著降低,并使失稳临界载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发现氮化硅与灰铸铁配副在硅酸钠缓蚀液润滑下,氮化硅磨损表面由于发生摩擦化学反应而变得超光滑;灰铸铁磨损表面则经历局部表面膜的反复形成与剥落过程,最终形成一支含硅胶,硅酸盐和石墨的表面膜,表面膜的形成使灰铸铁磨损表面光滑化。超光滑的氮化硅表面与光滑的灰铸铁表面的润滑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岩石裂纹开裂扩展问题,将应变光滑技术与连续-非连续细胞自动机方法相结合,构建了非连续裂纹贯穿单元和裂纹尖端单元光滑应变场,提出快速自适应光滑边域连续-非连续细胞自动机方法.构建了裂纹面位移非连续精细表征的非连续增强形函数,建立了裂纹贯穿单元和裂纹尖端单元的光滑应变矩阵求解方法,利用高斯散度定理将单元的区域积分转换为光滑域边界线积分,推导给出了光滑边域连续-非连续细胞自动机应变矩阵计算表达式,并提出了快速自适应更新方法,建立了加速因子随元胞更新而同步更新的自适应加速算法,基于此,最佳加速因子随更新自动获得,收敛速度较传统细胞自动机方法得到极大提高.利用C++编制了分析计算程序,针对多裂纹开裂扩展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扩展有限元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光滑边域连续-非连续细胞自动机方法在解的精确性、稳定性和收敛性上较扩展有限元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非光滑动力系统Lyapunov指数谱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金俐  陆启韶 《力学学报》2005,37(1):40-47
对 n 维非光滑(刚性约束和分段光滑)动力系统引进局部映射,利用 Poincaré映射分析方法得出了非光滑系统 Lyapunov 指数谱的通用计算方法.以一类刚性约束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为例,给出了 Lyapunov 指数谱随参数大范围变化的规律,并与相应的 Poincaré映射分岔图进行对照,验证了上述通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田中旭  刘正兴 《力学学报》2002,34(3):379-388
研究弱形式方程中的分片光滑函数因求导数出现的奇异性问题,意在为得到离散格式时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提供依据。在不改变拟合性质的情况下,将分片函数光滑化,则分步积分公式仍然有效。通过光滑后的函数讨论其积分的性质,总结出了几条计算规则。文中的典型例子说明这些计算规则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激光织构仿生非光滑表面抗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采用激光织构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4种仿生非光滑表面形态,分析了织构表面金相组织结构,考察了其抗磨性能.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经激光织构处理后形成了微细的硬质金相组织,这有利于提高表面的抗磨性能;而将这种激光表面织构技术用于仿生非光滑表面形态,可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的抗磨性能;其中经激光织构处理的鳞片形非光滑表面的抗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弹塑性接触问题的非光滑非线性方程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求解三维弹性摩擦接触问题的非光滑非线性方程组方法推广到弹塑性(Mises材料)情形,提出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是将非光滑非线性方程组方法和求解弹塑性问题常用的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结合起来;另一种是将问题写成统一的非光滑非线性方程组,直接求解。数值算例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了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10.
李会知  叶倩 《实验力学》1997,12(3):416-420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上海电视塔上下球体的风压和气动力.结果表明:两球体的压力分布均不同于光滑圆球,阻力比超临界光滑圆球大得多.  相似文献   

11.
连接界面上存在的跨尺度、多物理场和非线性行为是引起结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原因.由于连接界面的力学行为的复杂性,以及难以对连接界面进行直接试验观测,连接界面的力学建模一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结合面的跨尺度物理机理入手,将名义的光滑平面视作凹凸不平的粗糙面,考虑单个微凸体的黏滑摩擦行为,建立接触载荷与变形的非线性关系,然后采用GW(Greenwood and Williamson)模型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整个粗糙界面的跨尺度力学模型,并与公开文献中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考虑连接界面具有典型非线性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Iwan唯象模型,利用精细有限元方法获得非线性特征结果,采用系统辨识理论建立连接结构的降阶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结果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粗糙界面跨尺度模型在法向载荷较小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改进的Iwan模型能够较好描述连接界面的非线性特征,并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连接结构接触界面非线性力学建模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王东  徐超  胡杰  万强  陈红永 《力学学报》2018,50(1):44-57
连接界面上存在的跨尺度、多物理场和非线性行为是引起结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原因。由于连接界面力学行为的复杂性,以及对连接界面进行直接试验观测的困难,连接界面的力学建模一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结合面的跨尺度物理机理入手,将名义的光滑平面视作凹凸不平的粗糙面,考虑单个微凸体的黏滑摩擦行为,建立接触载荷与变形的非线性关系,然后采用GW(Greenwood和Williamson, GW)模型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整个粗糙界面的跨尺度力学模型,并与公开文献中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考虑连接界面典型非线性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Iwan唯象模型,利用精细有限元方法获得非线性特征结果,采用系统辨识理论建立连接结构的降阶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结果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粗糙界面跨尺度模型在法向载荷较小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改进的Iwan模型能够较好描述连接界面非线性特征,并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LY12铝合金氮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的基础上,制备了3种含不同中间层的碳改性层,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改性层的成分分布,考察了中间层对改性层同钢球对摩时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层改性层表层为平整、光滑、致密的类金刚石碳膜,在界面上注入的碳与中间层反应生成连接化合物,从而使得其表面硬度及摩擦学性能大幅度提高;中间层使改性层结构、厚度及表面形貌发生变化,进而对其表面硬度及摩擦学性能产生影响,其中以注钛后注氮钛中间层所对应的改性层摩擦学性能最佳;但随载荷增加,改性层加速减薄,摩擦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齿面微观形态对齿轮耐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试验优化技术设计试验方案,采用激光图形雕刻加工的手段实现齿轮表面仿生非光滑形态,研究非光滑与光滑两种形态齿轮的耐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具有非光滑形态的齿轮,试验后其齿形误差大部分降低;而未处理过的光滑形态齿轮,其误差值明显增大,甚至出现了负值,说明光滑形态的齿轮在磨损试验过程中磨损量较大,非光滑形态齿轮较光滑齿轮的耐磨性提高了近2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加权残数法,给出了考虑有限变形时刚塑性板在冲击载荷下的能量守恒方程。广义屈服条件由Mij和Nij表示,通过将非光滑屈服函数用其内切和外接光滑函数代替,从而得到板位移的上、下界限解。采用此方法对一矩形板受横向冲击载荷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沟槽面与光滑面湍流边界层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DV技术对沟槽面及光滑面湍流边界层流速和湍流度分布进行了精细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面相比,沟槽面湍流边界层时均流速分布对数公式中具有较大的积分常数C值,且沟槽面湍流度最大值较小,但其出现的位置距壁面较远。另外,偏斜因子及平坦因子的分布特性区别不大,但是在近壁区内沟槽面结果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简化实际工程结构中斜向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分析与设计,利用欧洲规范EC3的组件法提出了斜向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恢复力模型。首先,采用组件法计算了斜向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和屈服承载力,提出了外伸端板连接节点考虑钢梁倾角影响的初始转动刚度计算公式。通过对试验试件骨架曲线的无量纲化拟合了此类节点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斜向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卸载刚度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斜向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通过与试验及参数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斜向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恢复力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斜向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工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由干摩擦引起的两个弹性体之间自激振动的数学模型. 利用平均法 求出了由干摩擦引起的多自由度分段光滑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分析了搓动速度、 振动频率与振幅的关系曲线,相位角与搓动速度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与数值解基本吻合. 为研究多自由度分段光滑非线性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近似解析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剪切试验装置,探讨了复剪、反复加卸剪应力、含水率、正应力和岩性对光滑结构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得出了初剪与复剪时、水饱合状态下与干燥状态下的光滑结构面抗剪强度都具有峰值转换性,复杂加载比简单加载的抗剪强度大。所得结论对于进一步认识岩体结构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段线性系统动力学的非光滑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胡海岩 《力学学报》1996,28(4):483-488
分析了分段线性系统的非光滑向量场对Poincare映射可微性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当周期运动接近鞍结及其退化分叉或以很低速度穿过两线性区的切换面时,这类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显著有别于具有光滑向量场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