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电场中电介质的极化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鹏 《大学物理》1990,9(8):24-26
本文通过处于理想平板电容器中的一种电介质原子的极化模型,在经典物理范围内讨论了与电介质中静电场能量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静电场中电介质的极化能,说明它作为介质中静电场能量的组成部分在微观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介质的极化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宏 《物理与工程》2007,17(6):13-13,18
建立了电介质极化过程的物理模型,并讨论了均匀电场与各向同性电介质极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介质的极化机制与介电常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肖冬萍  田强 《大学物理》2001,20(9):44-46,F003
在简介电介质极化机制的基础上,通过Lorentz振子模型及其修正,分析电介南的极化机制与介电常量,比较分析了一些电介质介常量有规律的变化,分析了一些电介质介电常量与光频介电常量相等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4.
滕维中 《广西物理》2005,26(4):55-57
指出静电场的纯粹电场能与有电介质存在时的微观电场能的不同,以无极分子简单模型推证极化能为分子固有能的增加,阐明了电介质极化能贮藏于电介质分子的固有能和自由能中。  相似文献   

5.
周扩建 《大学物理》1995,14(5):28-29,35
用信号流图法来描述电介质的极化与电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并给出了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极化过程的一般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导体放入静电场发生的静电感应现象和将绝缘体(电介质)放入静电场发生的极化现象,演示一组实验,生动地显示了电介质被极化出的正、负电荷,既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中自由移动,就是将带有极化电荷的电介质与导体接触,极化电荷也不会与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中和,即极化电荷牢固地束缚在介质上.说明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之间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用做功的方法计算了电介质的极化能量密度与弱磁质的磁化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8.
导出了电介质极化时极化电荷体密度不为零的充分必要条件,并针对某些教材中的陈述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用做功的方法计算了电介质的极化能量密度与弱磁质质的磁化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木条演示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极化现象的实验方法,指出了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材料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极化或去极化过程,应用位错理论进行解释。导出了在冲击波作用下,计算材料极化率的公式。得出结论认为极化率不仅和位错密度有关,还和冲击波的频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盛勇  汪蓉  蒋刚  朱正和 《中国物理》2001,10(6):505-511
We have calculated the forbidden transition energies and magnetic dipol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of 2s22p4(3P13P2) and 2s22p4 (3P03P1) of oxygen-like isoelectronic sequences (Z=10-32) by a method of polarization potential correction. The transition energie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 and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 calcul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These results also illustrat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dipole expansion of the polarization potential to deal with some dynamic and non-dynamic effects in the central field approach. The relation of polarizability and cut-off radius with atomic number is discussed. We also give the fitted formula between the polarizability α1 and atomic number Z as α1=0.73429-9.56644×10-4Z+7.43016×10-5Z2-2.53298×10-6Z3+2.08306×10-8Z4.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定量分析轴上物点发出的部分偏振光通过透镜时的偏振变化。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中激子和双激子的极化率(解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科  赵二海  孙鑫  付柔励 《物理学报》2000,49(9):1778-1785
高分子的电致发光是载流子在电场中的输运和复合,为了阐明它的机理,需要研究高分子中激子的极化性质,首先求得了激子和双激子的解析解,然后用线性响应的Green函数方法计 算了两者的极化率,解析地证明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激子的极化率为正,双激子的极化率为负.从激子跃迁至双激子,高分子的电偶极矩要反转方向. 关键词: 激子 双激子 解析解 负极化率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extended Hubbard model and sum-over-state method, we have calculated the linear polarizability α and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 polarizability γ for (C59N)2. We find that (C59N)2 has very big γ value (around esu), and its α and γ values are bigger than those of C59N. In particular, when 1.2 eV≤3ω, (C59N)2 as much larger γ values than C59N.  相似文献   

16.
房超  吴国祯 《物理学报》2009,58(4):2345-2349
从拉曼峰强入手,求得了甲基紫分子的“时间分辨键极化率”,并与第一原理计算的基态电子密度做对比,讨论了该分子的激发拉曼虚态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的拉曼激发虚态中电子向分子外围以及两环之间的键流动,并且拉曼弛豫后的键极化率分布与基态电子的密度分布相似.通过研究键极化率的弛豫过程,发现连接两环的键上的键极化率弛豫时间较其他键大.这些结果说明了甲基紫这类双环分子拉曼激发虚态的性质,这对于研究拉曼散射的中间态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拉曼峰强 时间分辨键极化率 弛豫特征时间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reviews applications of parametric models for calculations of the Raman scattering intensity of materials with the main empha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nd polarizability model. The use of the model in studies of polymers, aluminosilicates, and nanostructures is discussed and the existing sets of electro‐optic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ir transferability are analyzed.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first‐principles and parametric approaches to the Raman intensity calculations and suggests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房超  吴国祯 《物理学报》2011,60(3):33301-033301
本文用拉曼峰强求得时间分辨键极化率的方法,分析了哒嗪分子在银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谱图.哒嗪分子在不同电位下的键极化率和其弛豫特征时间,显示该分子的吸附点为两个氮原子,以及该分子体系的电荷转移机制机理,包括共轭的效应.对于具有良好拉曼谱图的体系,这个方法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 哒嗪 拉曼峰强 时间分辨键极化率 弛豫特征时间  相似文献   

19.
共轭烯烃的共轭极化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轭极化出发 ,以共轭极化过程的双极态静电能的平均值与非极态静电能的差值作为共轭极化势(CPP) .用共轭极化势与共轭烯烃紫外吸收最大波长的能量相关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得到的前线轨道能量与其紫外吸收最大波长的能量进行相关 ,得到前者与后者相近的结果 .进一步以有效极化效应PEI(ef)来定量烷基极化效应对共轭烯烃双极态的稳定作用 ,并以CPP和PEI(ef)两个变量与共轭烯烃紫外吸收最大波长的能量相关 ,得到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定量方程 :ν =1.174 6 +5 .0 187CPP - 0 .4 32 0 4PEI(ef) ,R =0 .9995 ,s =0 .0 4 0 3,F =10 85 3.2 8,n =2 3研究结果还表明 ,依靠增加取代基数量的方法来降低紫外吸收能量不及增加共轭链的长度有效 .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和LANL2DZ水平上对碳基混合团簇GaC_n/GaC_n~+/GaC_n~-(n=1-10)的磁性和极化率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发现,除了GaC_2/GaC_2~+/GaC_2~-以外,这一系列团簇的基态构型是Ga原子位于碳链的末端的直线型.对系列团簇基态的磁性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对于中性团簇,其磁矩是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加而单调减小,阳离子和阴离子团簇的磁矩都随团簇尺寸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但阳离子是奇弱偶强,而阴离子团簇则是奇强偶弱.本文还研究了系列团簇的极化率,三种类型团簇的极化率张量的平均值和各向异性不变量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都是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