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原核表达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结构蛋白VP28口服免疫克氏原螯虾,以酚氧化酶和溶菌酶指标来监测机体的免疫反应,并检测免疫后的螯虾血清对WSSV的中和能力.结果表明VP28能有效激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酚氧化酶活性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低于GST对照组和健康组,溶菌酶活性则高于GST对照组和健康组.中和实验表明免疫血清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但其保护作用不是通过VP28进入体内与细胞受体结合,来阻止病毒进入,而可能是通过病毒蛋白进入虾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或分泌某种中和因子,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或进入细胞后阻止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2.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是常见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为获得高效抗 L. anguillarum卵黄抗体(egg yolk antibodies, IgY),用纯培养的L. anguillarum制备抗原,免疫蛋鸡,联用乙酸-乙酸钠稀释、(NH4)2SO4与 Na2SO4盐析、透析法由蛋黄分离纯化 IgY.对制备的 IgY进行了体内、外抑菌与吞噬调理活性研究: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 的IgY、由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3 CFU·mL-1)等体积混合后注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计算成活率;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的IgY、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6 CFU·mL-1)及血细胞混合后,接种平板培养、计数.结果表明,提取的IgY浓度为8.93 mg·mL-1,每个鸡蛋可获得IgY约120 mg,抗体纯度较高,效价为1:20480;体外抑菌率为65%;能促进细胞吞噬L. anguillarum,相对吞噬率为75%;对克氏原螯虾的保护率为33.3%.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克氏原螯虾为雌雄异体淡水水生甲壳类外来入侵物种,凭借其入侵生物学特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得以迅速扩张,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甚至成为优势种群已严重威胁到本地淡水底栖水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在对赣江中支南昌市杨子洲江段采集的克氏原螯虾进行形态学测量时发现一例雌雄间性的克氏原螯虾个体,即第一腹肢已特化为生殖肢,但第二腹肢并未特化,仍与雌性的第二腹肢相同。其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的基部,与雌性生殖孔的开口位置相同。本文拟就螯虾下目部分物种雌雄间性体可能的发生机制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常见人畜共患病病原.为获得高效抗E.tarda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将纯培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灭活,免疫蛋鸡,由蛋黄纯化IgY,用间接ELISA法检测IgY效价.对制备的IgY进行了抑菌活性检测和动物保护实验: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2×10~3 CFU·mL~(-1))孵育,涂平板,菌落计数;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2×108 CFU·mL~(-1))等体积混合后注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记录各组成活率.检测抗E.tarda IgY的吞噬调理活性: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103 CFU·mL~(-1))及小鼠血细胞混合后,接种平板培养、计数.结果发现:制备的IgY质量浓度为8.8 mg·mL~(-1),每个鸡蛋可以获得IgY约130 mg,效价为1:10 240;体外相对抑菌率为86.6%;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保护率为66.7%;能促进细胞吞噬E.tarda,相对吞噬率为79.8%.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测量了543尾克氏原螯虾成熟个体的体重、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长、第一腹节宽、尾节长、尾肢长、尾肢宽等10个表型性状,统计分析雌雄个体体形及体重差异。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各形态参数(除第一腹节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体重与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6.
用二价铜离子(Cu2+)胁迫克氏原螯虾,分析其肝胰腺、触角腺、鳃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在含10mg/LCu2+水中生活;在10mg/LCu2+胁迫下,在0~24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在24h达到最高;在24~36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活性开始下降,而SOD活性继续上升,在第36h时达到最高;48h后,肝胰腺和触角腺中SOD和SOD活性下降并均趋于平稳表达,SOD活性仍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时,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Cu2+处理时;鳃中的SOD和SOD活性未受到Cu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克氏螯虾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克氏螯虾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消化道内表面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克氏螯虾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前肠,中肠和后肠,整个消化道各段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表面覆盖有几丁质层,食道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有皮肤腺和纵肌束,消化腺即肝脏为多分支的盲管,肝盲管上皮由肝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胃的表面有刚毛,肠的表面有棘刺。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二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郊区,因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学特性,迅速入侵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本文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与台湾省桃园县及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共12个自然水体克氏原螯虾群体的14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散布图显示,台湾桃园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聚为一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趋于分为两类,长江水系中下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鄱阳湖支流群体与珠江水系群体聚为一类,长江水系上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太湖支流群体、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群体、长江水系洞庭湖支流群体、淮河水系群体、东南沿海水系群体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1.518%、23.382%、15.823%、8.767%;累积贡献率79.491%;雄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0.396%、23.407%、16.344%、9.665%,累积贡献率为79.811%。对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群体的判别分析中,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4.0%,综合判别率为82.1%;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6.8%,综合判别率为8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克氏原螯虾群体存在一定的种内不同群体间外部形态差异,该差异主要集中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的若干性状指标上,可能是因栖地自然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对鄱阳湖克氏原螯虾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肌肉中水分含量79.59%,粗蛋白含量18.70%,粗脂肪含量0.98%,粗灰分含量1.24%。钙含量443mg/100g干重,磷含量1 200.00mg/100g干重。氨基酸总量83.32%(色氨酸因酸解破坏),必需氨基酸含量28.25%,占氨基酸总量的33.91%,4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31.86%。必需脂肪酸含量14.38%,脂肪酸含量以C160和C181为最丰富,比例分别为21.50%和21.59%;EPA和DHA含量分别为9.17%和1.86%。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为33.59%,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为30.2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25.58%。鄱阳湖克氏原螯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淡水产品,值得大力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6个不同自然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群体22个性状比例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射阳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程度较大,微山湖、长江、鄱阳湖、安徽四个群体差异程度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方差贡献率群体主成分分别为35.060%、19.371%、13.714%、7.303%,累积贡献率为75.448%。雄性群体主成分分别为46.188%、13.080%、11.496%、6.785%,累积贡献率为77.549%,第二步足长和第五步长2个因素对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是有显著影响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P1为78.9%~92.1%,P2为76.6%~90.0%,综合判别率为85.0%;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P1为80.0%~88.6%,P2为79.6%~90.6%,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6%,判别准确率较高,综上结果表明不同水域的群体在形态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黄鱼胚胎在不同稀释液与抗冻剂中的成活及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效果, 开展了大黄鱼胚胎在不同稀释液及抗冻剂中的成活试验. 结果表明, 大黄鱼原肠期胚胎在BS2稀释液中培育30min后的成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说明BS2可能适合作胚胎冷冻保存用稀释液; 单一抗冻剂对大黄鱼胚胎的毒性依次为丙二醇(PG)<甲醇(MeOH)<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EG), 抗冻剂使部分胚胎的卵黄囊皱缩, 胚体发生损伤, 影响胚胎的成活率及孵化率; 混合抗冻剂PMD (PGMeOHDMSO=965)对大黄鱼心跳期胚胎的毒性较小, 不影响胚胎的成活率及孵化率. 以BS2为稀释液, 40% PMD为抗冻液, 采用两步降温法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大黄鱼胚胎试验, 解冻后成功复活卵裂期及尾芽期冻胚各1粒, 原肠期冻胚2粒, 心跳期冻胚3粒.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褐菖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 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6~18℃下, 仔鱼产出当日开口摄食, 4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 达(93.33±9.43)%, 饥饿不可逆点为7.2日龄; 投喂组仔鱼卵黄囊消耗较饥饿组快, 前者卵黄囊于5日龄基本耗尽, 后者维持到8日龄; 延迟投喂1~5d各组, 其10日龄仔鱼存活率在70%以上, 显著高于延迟投喂6~9d各组(P<0.05); 初产仔鱼平均全长为(4.15±0.10) mm, 饥饿3d内, 全长平均日增长量为8.3×10-2 mm?d-1, 第4天后出现负增长; 延迟投喂0~3d各组的20日龄仔鱼全长及特殊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延迟4d后各投喂组, 各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 因此认为, 褐菖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日龄, 对其以后的生长、存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13.
泥鳅早期胚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卵裂期,有些线粒体内含有片层状类脂物,或者含有糖原颗粒,有些线粒体嵴呈同心圆状.在胚胎细胞中也有片层状类脂物,其中有些片层体内含有黑色糖原颗粒,类似于次级溶酶体;外包一层单位膜的卵黄颗粒起始含无定形的卵黄物质,然后卵黄中间出现空泡,不久卵黄颗粒中出现线粒体、膜性物质、核糖体样颗粒、糖原颗粒和小的卵黄粒.由此可见,卵黄除了向胚胎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之外,还向胚胎细胞提供膜性物质和核糖体等.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对于丰富鱼类个体发育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PCR的方法,扩增了伪狂犬病病毒(PRV)gp50基因的一段较为保守区(216bp).检测了不同PRV毒株感染的BHK细胞以及接种的家兔,并对PCR检测的灵敏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CR法扩增gp50基因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性,是检测PR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WSSV、IHHNV和TSV这3种对虾病毒在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了检测,防止亲虾、卵、无节幼体、仔虾、亲虾饵料、丰年虫、水体等诸环节受到以上3种病毒携带或感染,保证培育出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是高健康的虾苗,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微黄镰玉螺卵黄发生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微黄镰玉螺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管状或泡状膜性囊泡,卵黄前体物质逐渐增多并开始向囊泡内聚集。在卵黄合成中期,细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活动很活跃,细胞质中爱渐形成和积累大量卵黄颗粒,核伸出伪足状突起,核质间交换频繁,卵黄合成后期,细胞南充满卵黄粒,细胞器不发达,但核糖体在整个卵黄合成期间很发达。电镜观察还表明微黄镰玉螺卵母细胞的卵黄颗粒形成 是通过多种胞器的共同作用完成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是参与卵黄粒形成的主要胞器,线粒体和核糖体也参与卵黄粒的形成。此外,对滤泡细胞与卵黄蛋白来源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冰冻断裂术制样,通过扫描电镜首次观察了莫桑鼻给非鲫的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内卵黄积累迅速,卵黄球最先在细胞核周围出现,然后逐渐充满细胞内,卵膜由卵母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18.
包囊游仆虫无性生殖中分裂沟形成期间的左、右两侧到皮层内出现形状不规则且大小各不相同的孔洞,围着孔洞的皮层细胞质边缘含有膜结构和膜下微管层。在各孔洞之间常形成电子致密层,孔洞附近还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分散的微管和膜囊结构。以后孔洞增加并横向扩大和融合,则母细胞完成分裂。  相似文献   

19.
硬骨鱼类卵子发生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骨鱼类的发育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种形式,其卵子发生的过程相似,目前人为地将卵原细胞到卵母细胞分为6个连续时相。卵原细胞期的卵巢体积小,卵原细胞均一,单层滤期卵巢体积增大,初级卵母细胞为主,卵黄和滤泡细胞出现,细胞代谢加强,卵黄泡期卵巢亦增大,卵膜开始形成,卵黄沉积,出现卵黄粒和脂肪滴,卵黄充满期卵巢继续增大,卵母细胞个体急剧增大,卵黄球和皮质泡形成,个别出现油滴,卵膜增厚,成熟期卵巢和卵子达到最大,各种不同鱼类的卵膜形态不一,衰退期卵巢退回到单层滤泡期,多次产卵类型退回到卵黄充满期,继续保持产卵能力。卵子发生的过程受MIH,GtH等多种激素的调控。对硬骨鱼类卵子发生的研究,将为人工增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