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CD)和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粘度实验和熔点测量,研究了麦芽酚(MAL)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结合性质和结合模式。实验结果表明,MAL与ctDNA的结合未引起ctDNA的熔点和粘度产生明显变化,NaCl浓度的增加,对MAL-ctDNA体系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影响,表明二者是以沟槽方式结合且不存在静电作用。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MAL与ctDNA的结合作用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圆二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L更倾向于与ctDNA的T碱基结合,并诱导ctDNA由从正常的B型结构转变为高度松散的B型ctDNA结构。分子模拟直观展示了MAL与ctDNA的结合模式为沟槽结合,且主要结合在ctDNA的T碱基富集区,证实了实验结果。凝胶电泳实验表明,MAL没有引起DNA明显损伤。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圆二色谱(C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并结合分子模拟,研究了咖啡酸(CA)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A与ctDNA的结合未引起ctDNA的熔点和粘度产生明显变化,NaCl浓度的增加,对CA-ctDNA体系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影响,且单链DNA与CA的结合常数大于双链DNA,表明二者是以沟槽方式结合。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疏水作用是CA与ctDNA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FT-IR和分子模拟结果显示,CA主要与胸腺嘧啶(T碱基)结合。CD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A诱导ctDNA构象发生由B型向A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并结合DNA单双链、盐效应、熔点和粘度测量等实验,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pH7.4)原儿茶酸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性质和结合模式。结果表明,ctDNA能够结合原儿茶酸,并通过静态方式猝灭原儿茶酸的内源荧光,两者的结合常数在10~3 L·mol~(-1)数量级,氢键和疏水作用是原儿茶酸与ctDNA结合的主要驱动力。原儿茶酸的加入没有明显改变ctDNA的熔点和粘度,单链ctDNA猝灭原儿茶酸荧光的能力大于双链ctDNA,并且NaCl浓度的增加对原儿茶酸-ctDNA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表明原儿茶酸与ctDNA主要通过沟槽模式结合。分子模拟显示原儿茶酸的结合位点在ctDNA的小沟区,且与碱基胸腺嘧啶(T)形成氢键。分子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证了二者之间的沟槽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生理条件(pH 7.4)下,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光谱(CD)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并结合熔点、粘度及盐效应实验,研究了西玛津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随着溶液中西玛津的浓度增大,DNA-AO复合物的荧光逐渐被猝灭,表明西玛津与AO发生了部分置换作用,而且西玛津的存在使得DNA的熔点和粘度增大,由此推断西玛津与DNA发生嵌插结合。此外,FT-IR光谱分析和盐效应结果表明西玛津与DNA还存在静电结合。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疏水作用力是西玛津与DNA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CD)、粘度实验、熔点测量、盐效应实验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维生素B_6(VB_6)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VB_6的存在没有引起ctDNA的熔点和粘度的显著变化,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也没有对VB_6-ctDNA体系吸光度产生显著影响,且VB_6与单链DNA的结合常数大于双链DNA,以上现象表明,VB_6与ctDNA是以沟槽方式结合且不存在静电效应。通过计算所获得的热力学参数表明,VB_6与ctDNA结合的主要驱动力为氢键与范德华力。CD分析结果表明,VB_6对ctDNA的构象产生轻微的扰动,ctDNA仍为B型构象。分子模拟的结果表明VB_6主要结合于ctDNA的T碱基富集区。  相似文献   

6.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7.4),运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C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DNA粘度试验和熔点测量,研究了积雪草苷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DNA能明显猝灭积雪草苷的荧光,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积雪草苷与DNA之间的结合使DNA的熔点升高,粘度增大,说明二者以嵌插方式结合。CD和FT-IR光谱分析表明积雪草苷主要作用于DNA的A、T碱基之间,且此结合作用未改变B型DNA构象。计算的热力学参数表明,积雪草苷与DNA的结合反应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  相似文献   

7.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过氧化苯甲酰(BPO)包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p-βCD与BPO形成11的包合物,两者的包合常数为2.40×10~4 L·mol~(-1)。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Hp-βCD-BPO包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Hp-βCD-BPO包合物存在下,ctDNA的熔点和粘度无明显变化,KI荧光猝灭效应和Na3PO4的存在使Hp-βCD-BPO-ctDNA复合物的荧光强度发生改变,表明Hp-βCD-BPO包合物与ctDNA主要通过沟槽和静电方式结合。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显示,Hp-βCD-BPO包合物主要与ctDNA的鸟嘌呤(G碱基)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引起ctDNA的B构象向A构象转变。  相似文献   

8.
手机辐射对DNA分子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同时已证实微波能与生物的DNA分子有直接作用,使DNA链断裂.由此推断可知,微波能够影响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并导致产生癌细胞.本文将整个DNA分子视为许多晶胞的集合与微波相互作用,根据分子物理学里的偶极子近似法,将电磁波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认为是一种偶极子近似,推导了DNA分子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博莱霉素(BLM)与DNA的结合作用、活化BLM与各种自由基在BLM介导的DNA断链反应中的作用以及BLM类似酶的催化行为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EB在有机溶剂和结合DNA时荧光增强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常见的有机溶剂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对EB及DNA-EB荧光光谱及其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的极性、粘度及EB所处环境的疏水性等是影响EB荧光光谱及其强度的主要因素。当EB分子的菲啶环嵌插到DNA的双螺旋碱基对之间,阻止了溶液中水分子通过质子转移而使激发态EB分子的能量损失,从而使EB的荧光强度大幅度增加,当在DNA-EB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先是增加,达到一峰值后,荧光强度又降低,实验结果表明这是由于DNA在有机溶剂中收缩引起的,当DNA收缩到其碱基平面刚好容纳EB分子时,EB与DNA结合最为紧密,激发态的EB分子被水分子通过质子转移所损失的能量最少,因而荧光强度最大;当DNA分子在有机溶剂的作用下进一步收缩成球形时,DNA的相邻碱基平面空间不足以容纳EB分子时,EB分子便被挤了出来,荧光强度大为下降,说明EB是一种探测DNA构象变化的优良探针。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抗过氧亚硝基及保护DNA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与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 anion,ONOO^-)的相互作用,利用电泳方法证实了Res能抑制ONOO^-引起的DNA损伤作用.结果表明Res与ONOO^-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对ONOO^-引起的DNA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当Res浓度为0.05mmol/L时,有近50%的断链DNA恢复为超螺旋态;CO2能显著降低ONOO^-引起的DNA单链断裂,并能加强Res的保护作用,当Res浓度为0.05mmol/L时,对DNA损伤的保护由50%增加到71%.  相似文献   

12.
在pH 7.4的tris-HCl溶液中,Gd(Ⅲ)与铬蓝黑R(EBBR)生成1∶3的配合物,配合物与鲱鱼精DNA形成5∶1的复合物Gd(Ⅲ)(EBBR)3-DNA.通过双倒数法和热力学公式计算得到复合物Gd(Ⅲ)(EBBR)3-DN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其他的热力学常数.结合探针法、碱基模拟、Scatchard法和黏度法表明Gd(Ⅲ)(EBBR)3与DNA是通过嵌插作用和沟槽作用形成复合物Gd(Ⅲ)(EBBR)3-DNA.配合物Gd(Ⅲ)(EBBR)3与鲱鱼精DNA形成复合物的过程是由焓和熵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3.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唑磷对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采用荧光光谱法并结合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I-离子效应、DNA熔点效应及盐效应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三唑磷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DNA对三唑磷的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两者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54×103L.mol-1和1.082  相似文献   

14.
利用SEM—EDS分析了稀土氧化物在熟料中的分布并结合熟料的岩相分析初步探讨了稀土对水泥熟料烧成的矿化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和Y在熟料煅烧过程中更多地分布在硅酸盐相中,同时增加了溶剂型氧化物(Al2O3、Fe2O3)在A矿中的固溶量;稀土离子的掺杂引起微观介质应力场发生畸变,增加结构中的空位缺陷,降低扩散活化能,从而提高质点的扩散速度,促进了C3S矿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恒温加速试验,研究了吐温80水溶液对氯霉素的稳定效果.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和反相胶束实验,分别模拟氯霉素在水相和胶束相的水解行为.结果表明,加入吐温80可以提高氯霉素水溶液的稳定性.氯霉素在吐温80胶束相内的水解速率常数约为在水相内的1/50,从而表明吐温80对氯霉素的稳定作用是由于氯霉素增溶于胶束相内,大大降低了水解反应速率.经过计算发现氯霉素在水相-胶束相的分配并不是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进行,而是随着氯霉素加入量的增加分配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Tris-HCl(pH7.40)缓冲溶液中萤光素(F)与稀土金属离子Dy(Ⅲ)形成的配合物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测得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为5: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4×105L·mol-1·cm-1,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结合常数K14℃=1.78×104L·mol-1,14℃时ΔrHm=1.03×104J·mol-1,ΔrSm=1.17×102J·mol-1·K-1,ΔrGm=-2.34×104J·mol-1.Dy(Ⅲ)(F)3与鲱鱼精DNA主要以部分嵌插和沟渠结合方式发生作用,作用过程为熵驱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脯氨酸手性转变裸反应机理、水分子的催化作用及水溶剂化效应.结构分析表明:三元环结构过渡态aTS2、五元环结构过渡态aTS2·1H_2O和七元环结构过渡态aTS2·2H_2O的稳定性顺次增加.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4个通道a,b,c,d.a,b和c通道手性碳上的质子分别以亚氨基为桥、依次以羰基和亚氨基为桥和只以羰基为桥迁移;d通道羧基内质子迁移后,手性碳上的质子再以羰基为桥迁移.势能面计算表明:a通道为优势反应通道,单体气相反应决速步骤吉布斯自由能垒为246.0kJ·mol~(-1);2个水分子的催化使决速步骤自由能垒降为122.6kJ·mol~(-1);2个水分子的催化与水溶剂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决速步骤自由能垒降为105.1kJ·mol~(-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的氮气吹扫新工艺中关键步骤——苯酚回收的问题,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苯酚水溶液浓度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苯酚回收率的影响以及与黏均分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苯酚水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双酚A型聚碳酸酯预聚体的初熔温度在182℃以上,最高可达224℃;随着苯酚回收率的增多,黏均分子量增大,苯酚的回收率可达85.6%.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环丙沙星(CFX)在自制的漫蜡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示差脉冲伏安法发现CFX在0.88V处有一明显的氧化峰,DNA的加入使这一氧化峰明显减弱.采用所推导的电化学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同时获得了CFX与DNA的结合常数(K=1.3610^5(mol/L)^-1)和结合位点数(s=1.94),并探讨了CFX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准确区分锰沉积过程中锰沉积和析氢反应的电位范围,然后采用传统三电极循环伏安技术和组分逐步添加的方式,考察氨水(NH_3·H_2O)、亚硫酸铵((NH_4)_2SO_3)和二氧化硒(SeO_2)等添加剂在单纯的硫酸铵((NH_4)_2SO_4)电解质溶液中对析氢反应的影响以及在同时含有硫酸锰(MnSO_4)和(NH_4)_2SO_4的电解质体系中对析氢和锰沉积反应的共同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H_4)_2SO_3可以显著促进锰沉积,但抑制析氢的作用不显著;NH_3·H_2O和SeO_2抑制析氢和促进锰沉积的作用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