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及经济快速发展,江西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承载力为一定条件能够承载的陆域生态发展、人口社会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力,对其研究可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基于对水生态承载力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压力层、支撑力层、弹性力层),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1999~2008共10年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承载力10年都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波动;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下降趋势由压力层主导,上升趋势由支撑力主导,波动趋势由弹性力主导.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良好耦合有利于乡村资源要素的整合,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得出浙江省整体及11个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借助耦合协调模型, 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程度. 结果表明 (1)2011—2020年浙江省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状态, 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协调逐步过渡到良好协调; (2)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属于乡村振兴主导型发展模式; (3)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4)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度、旅游文化服务功能以及人才引入等是影响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公路与经济两大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协调性模型,对研究区2007年―2017年公路指数和经济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协调性.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河南省公路指数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内部差异显著,指数总体增长较少且分布不均衡,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不均衡,局部波动"的趋势,各市经济指数差异较大,增长相对较少;从空间上来看,公路指数分为五个等级,郑州市等级最高,其它城市从低到高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公路指数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圆环状包围结构.经济指数分为五个等级,位于第三等级的城市数量最多且分布集中,指数较低的城市呈零星分布态势,经济指数呈现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半环状格局.根据协调指数可以把河南省的城市分为三种类型:超前城市、协调城市和滞后城市.  相似文献   

4.
根据海岸带土地资源特征,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多期土地利用数据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发展潜力数据进行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及开发强度评价与分析,并以杭州湾南岸为例,对其2000~2005年与2005~2010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弱,但2005~2010年开发强度与2000~2005年的开发强度相比有所下降;(2)研究区土地开发利用平均强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至内陆呈U形趋势,且慈溪岸段较余姚、镇海岸段强;(3)开发强度较大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主要为农用地转城乡建设用地、滩涂转城乡建设用地、浅海水域转滩涂等.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地处浙东沿海,是典型重洪涝灾害地区.以宁波市下辖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定21个指标因子建立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宁波市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主城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最高;镇海区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高;北仑区、鄞州区和宁海县的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低;象山县、奉化市、余姚市和慈溪市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宁波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6.
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等冲击下的城市收缩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爆发, 引起了城市规划、地理学和社会学各界的关注. 中国岛屿众多, 岛屿城镇的收缩认知及其成因分析对于实现国家海洋战略与海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价值. 以中国舟山市岱山岛(辖高亭镇、东沙镇、岱西镇和岱东镇)为例,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口、经济视阈城镇收缩现象, 解析动因及其机理. 研究发现 (1)岱山岛2006~2016年人口年均增长为-2.65%, 是典型的城镇隐性收缩; 经济核心指标(产业产值、人均GDP、建成区面积)持续正增长, 这与西方学界以城市衰退为判据的“收缩城市”存在本质差异; 与中国大陆城市收缩相比, 存在人口、经济变化率小等特征. (2)岱山岛城市收缩的二元特征集中体现在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土地利用快速正增长悖论, 经济增长与城市扩张受工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集中建设、国家政策影响深远, 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正向影响最大, 工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负向影响最大. (3)海岛城市收缩动力源于海岛人口与产业间的资源竞争, 海岛资源短缺导致产业与居民期望脱钩, 海岛的自身短板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拉升了年轻人与家庭的就业期望.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浙江省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和市际分异,探讨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进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整体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市际层面呈现不均衡发展;(2)浙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等影响显著.针对浙江海洋经济战略,从海陆统筹等方面提出促进浙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明确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资源型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新疆的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为例,运用共生理论建立Lotka-Volterra模型,选取了1990-2015年数据,对新疆的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资源型和非资源型的子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虽然整体看来新疆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处于相对有效的互利共生状态,但各子产业之间却并没有呈现出这种有效状态,而是以互相中立或共栖共存作为主流模式.上述结论为推动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互动发展,从而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等资源富集区地方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郊区化界定标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例,论证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无法有效地界定郊区化.指出郊区化本质在于城市功能从中心市向郊区的扩散,城市功能包括居住、产业等诸多方面,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只反映了人口的居住情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功能.而且用人口数量变化作为界定郊区化的标准,把人抽象成一个个简单的数字单位,忽略了不同人之间所体现的城市功能是有所差别的.指出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城市地域统计单元和城市功能评价方法,才能有效地界定城市化是否处于离心郊区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海岛县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990年前以海洋渔业居主导地位,1990~2000年旅游业快速崛起主导第三产业成长,2000年以来水产加工与船舶修造等临港工业快速成长主导二、三产业强劲发展.2011年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国家新区战略实施,既强化了浙江海岛县重要地位,又带给海岛县发展压力.研究发现:(1)浙江海岛县经济总体处于“二三一”强化型阶段;(2)浙江海岛县经济发展路径依赖显著,即强烈依赖于独特海洋资源(深水岸线、海岛及海洋旅游资源)和毗邻地区国家战略实施等;(3)浙江海岛县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锁定效应较显著,且伴随基础设施完善日趋强化.研究认为应从浙江海岛县竞争性优势资源的经济演化路径锁定效应破解入手,形成海岛县海洋产业选择与培育的新路径;并应超越竞争性优势资源、国家战略催化等新路径锁定效应,以促进浙江海岛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下的浙江省城际竞争力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城际竞争力差异进行比较, 同时尽可能准确反映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以浙江省最新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分析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35个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最后得出第一梯队城市只有杭州市, 第二梯队城市有宁波、温州、嘉兴3个城市, 其余7个城市在第三梯队. 由此可知, 浙江省城际之间呈金字塔型分布, 塔尖城市数量少, 中坚力量薄弱, 塔底城市数量大, 同时城际间差距较大, 城市内部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难以深入解释区域经济为何能在扰动因素下保持增长, 而“韧性”是解析区域经济演化的重要概念. 本文基于演化韧性视角, 提出海洋经济系统韧性概念, 建立以信息熵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并构建熵投入和熵产出的熵效率模型, 应用SBM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在16年间的海洋经济系统熵效率, 最后分析了海洋经济系统熵变过程及韧性的演化规律与机制. 研究表明2000~2015年环渤海地区: (1)海洋经济系统的发展与韧性水平的提升由系统熵流与熵产生所形成的负熵所驱动; (2)海洋经济系统韧性经历由慢到快、由差到优的发展过程, 目前韧性整体相对较好, 城市间的差异依然显著; (3)海洋经济系统的完善与韧性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海洋经济系统压力输出的持续减小, 以及适应与更新能力的提升, 而受生产力水平与扰动因素的影响较小; (4)为保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应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注重提升海洋经济系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海洋生态文明提出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个沿海省市已开展了全方位的海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工作。本文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社区、经济、管治、文化、资源和生态6个子系统共34个指标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得到2010—2016年浙江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浙江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较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存在地区及系统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后续应继续加强生态恢复和资源保护,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安全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五水共治"决策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对浙江省治水前后水环境安全进行评估与预警.结果显示:自2014年治水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水环境安全趋于好转,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较2013年分别提高了7.38%和16.85%,水环境安全从预警状态转为较安全状态.按照"五水共治"分阶段规划要求,浙江省2017和2020年水环境安全度值分别达到0.754 5和0.798 9,较2015年分别提高7.63%和13.97%,水环境将维持在较安全状态,接近于安全状态的临界值,水环境的明显改善反映了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成效.结合具体指标分析可知,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排放负荷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低等因素是水环境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浙江省应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环保投入,以降低水资源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新疆城市经济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19个市及68个城关进行了综合实力指数评价及等级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上,以7条国道为主,69条省道为辅,模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网络,计算出中心城市外部效应场划分指数,得出新疆各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根据经济影响区界限,参照现实情况及发展动态,将新疆划分为七个城市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港产城协调发展对于提升港口竞争力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了港口、航运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研究了港口、航运服务业与城市经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宁波市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  相似文献   

19.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解决城镇化中土地开发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结构失衡与比例失调的问题,推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利用浙江省2002—2016年地级市的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最小化模型对浙江省土地城镇化和公共品供给两要素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浙江省土地城镇化与公共品供给两者之间经历了失调(2002—2003年)、过渡(2004—2009年)和协调(2010—2016年)3个阶段。2006年以来的土地城镇化速度放缓与公共品供给提速,推动了协调发展度的提升。两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浙东北地区的城市普遍优于浙西南地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分类调整要素的供给规模与结构比例,进一步提升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港口与区域、腹地及运输链上其他环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研究港口区域化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化发展拓展了港口的活动空间,其内涵可以从经济范畴和地理范畴两方面来理解.在具体运作中,根据港口实际情况可以选用星状、网络状和族状的发展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完整、合理、平衡的港口区域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