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射影曲线     
孙立文 《数学通讯》2000,(15):34-35
在学习平面解析几何时 ,经常遇到求一条曲线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曲线方程的问题 .如果了解一下有关正射影曲线的一些知识 ,这类问题的解决是十分方便的 .定义 1 自直线l外一点P向l作垂线 ,垂足为H ,Q是直线PH上异于H的任意一点 ,若 PHHQ =λ .则称Q是P关于直线l成定比λ的正射影点 .定义 2 曲线C上各点关于直线l成定比λ的正射影点的集合叫曲线C关于直线l成定比λ的正射影曲线 .定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 ,曲线C :f(x ,y)= 0关于直线l:Ax By C =0成定比λ的正射影曲线的方程是 f(X ,Y) =0 .其中X =x -…  相似文献   

2.
桂韬 《数学通讯》2003,(1):30-31
我们知道,平面解析几何中,关于椭圆、双曲线和圆的定义分别由平面上动点到两定点距离的和、差以及商的特征给出的,尚缺一种用积的形式给出的关系式,未免有点美中不足.下面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曲线和方程”这节教材,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的统一。为“依形判数”与“就数论形”的相互转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正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对解析几何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P110复习参考题(以下简称参考题)二第7题:如果两条曲线的方程是f1(x,y)=0和f2(x,y)=0,它们的交点是P(x0,y0).证明:方程的曲线也经过点P(λ是任意实数)本文通过对"参考题"的改进,介绍求过二次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的一种新方法--曲线系法.1"参考题"的改进定理如果两条曲线C0:f(x,y)=0和C∞:g(x,y)=0有且只有n(nεN)个公共点,那么对于任意λR,曲线系C:f(x,y)+M(X,y)一O中的任何两条曲线十、勺(人大人)也有且只有这几个公共点,并且曲线Cλ不同于C∞.事实上,利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椭圆的一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P1P2 P3 P4 为椭圆 x2a2+ y2b2 =1的内接矩形 (如图1) ,则P1P2 ,P1P4 分别平行于x轴 ,y轴 .证 不妨设a >b ,Pi(acosαi,bsinαi) (i =1,2 ,3,4 ) ,0≤α1<α2 <α3 <α4 <2π .因为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一点 ,且相互平分 ,所以acosα1+acosα3 =acosα2 +acosα4 ,bsinα1+bsinα3 =bsinα2 +bsinα4 ,即 cosα1+cosα3 =cosα2 +cosα4sinα1+sinα3 =sinα2 +sinα4(1)(2 )∴ (cosα1+cosα3 ) 2 + (sinα1+sinα3 ) 2=(cosα2 …  相似文献   

6.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 ,课本在谈到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时 ,指出两个关系 :①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②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其中①我们叫曲线方程的完备性 ;②叫曲线的方程的纯粹性 .在求轨迹方程时 ,教材强调分五步求轨迹方程 ,“除个别情况外 ,化简过程都是同解变形过程 ,步骤 5 (即证明② )可以省略不写 ,如有特殊情况 ,可适当予以说明 .”所谓予以说明 ,就是要探讨轨迹方程的纯粹性 .很多学生对此缺乏规律性的认识 ,以至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 ,解决轨迹方程的纯粹性问题应该怎样进行呢…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中分别介绍了直线的斜率、各种方程式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基础知识 ,较易理解 .如果在直线的复习中 ,仍然照本宣科 ,则直线的复习将是肤浅的 ,难以使学生已有的直线知识升华 .直线知识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 ,其基础特性在解题中的运用具有构思巧妙、直观性强、搭配广泛的特点 ,对启迪思维大有裨益 .要达到此目的 ,在直线复习中必须横向、纵向的深化下列几点 .1 深化直线斜率的解题功能直线斜率是描述直线特征的重要指标 ,应着重深化它在求最值中的独特作用 .这主要取决于斜率的结构式与很多最值目标函数结构相吻合 ,以及它在 [0…  相似文献   

8.
关于抛物线的两个命题的推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多资料证明了下列两个命题 :命题 1 过原点O引抛物线y2 =2px(p>0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P、OQ ,则直线PQ恒过定点M(2p ,O)命题 2 设抛物线y2 =2px(p>0 )和原点O ,过定点M(2p,O)的动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P、Q两点 ,则∠POQ恒为直角 .本文对这两个命题做一推广 .命题 1的推广 过抛物线y2 =2px(p>0 )上的定点A(a ,b)引抛物线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P、AQ ,则直线PQ恒过定点M(2p a ,-b) .证明 设P y21 2p,y1 、Q y222p,y2 (y1 ≠y2 ) ,则直线PQ的方程为(y-y1 ) y222p- y21 2p …  相似文献   

9.
尚继惠 《数学通讯》1999,(10):17-18
《平面解析几何》课本P70第3题是这样一道习题: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A(x1,y1),B(x2,y2).证明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这里证明从略.现将圆的方程变形为,x2-(x1+x2)x+x1x2+y2-(y1+y2)y+y1y2=0.式中的一次项及常数项明确显露出韦达定理特征,据此着眼,对于某些直线与曲线相交问题,可将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分别得出关于x及y的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叠加即得以直线被曲线所截弦长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以抛物线为例,有如下命题:设…  相似文献   

10.
由控制多边形内部两点确定的三次有理Bézier曲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日晶 《计算数学》1999,21(4):385-396
This paper shows that under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there existsa unique cubic rational Bezier curve passing two given points inside the convexcontrol polygon. And the formulas for computing the weights of the curve aregiven.  相似文献   

11.
1 关于双曲线的一种方程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相交直线l1 和l2 ,它们的方程分别是l1 :a1 x+b1 y+c1 =0 , l2 :a2 x+b2 y+c2 =0 .因为是相交直线 ,所以当然满足条件a1 b2 -a2 b1 ≠ 0 ( 1 )则凡以这两条相交直线作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总能写成(a1 x+b1 y+c1 ) (a2 x+b2 y+c2 ) =d ( 2 )其中d是任一非零常数 .反之 ,方程 ( 2 )当d≠ 0并且满足上述条件( 1 )时 ,就表示以l1 和l2 为渐近线的一条双曲线 .关于这一结论可以查阅高等学校的解析几何教材 ,比如吕林根、许子道等人编著的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解析几何》[1 ] (第三版 ) .其…  相似文献   

12.
求空间曲线的平面投影和空间立体的平面投影是空间解析几何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给出了常用的解法。本文把这类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了进一步分类 ,给出了总结。( a)空间曲线在平面上投影的求法通常先将空间曲面方程联立 ,消去 x,y,z中的一个变元得到一个二元方程。再附上此投影面的解析式 ,最后得到一个含有两个方程的方程组。例如“两个空间曲面方程分别为 F( x,y,z) =0和G( x,y,z) =0 ,设 FG( x,y)是两个方程联立消去 z后的解析式 ,则该空间曲线在 xoy平面上的投影就为 FG( x,y) =0z =0 。这类问题的解法较为…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数学》2012,(6):47-48,17
曲线系,本文中特指过共点的一类二次曲线.应用曲线系法,我们可以较便捷地解决一些解析几何问题,下面以两道高考题的一般形式为例介绍此法,希望能对各位有益.  相似文献   

14.
关于线性代数课教学的两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线性代数教学中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的互相渗透以及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更新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1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的互相渗透微积分,解析几何,线性代数之间的互相渗透体现了教材内容的“现代化”.正如文[1]所述,将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整合为一门课程已经得到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19世纪存在于澳大利亚土著中的一种婚姻形式—级别婚,从群论的角度说明级别婚的三种主要形式都对应于一个对称群,从而可以用几何方法形象的表示这种婚姻形式;进而,从对称的观点说明婚姻形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代数上对应于对称群阶数的增加,几何上则对应于对称性的加强.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王敬庚 《数学通报》1995,(12):23-25
关于重视几何直观分析的思考王敬庚(北京师大数学系100875)培养学生从几何直观上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中学几何教学的任务之一,然而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却往往容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如何教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上,而对如何教学生也要注意从几何直观上分析问题重视...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We identify ℝ7 as the pure imaginary part of octonions. Then the multiplication in octonions gives a natural almost complex structure for the unit sphere S6. It is known that a cone over a surface M in S6 is an associative submanifold of ℝ7 if and only if M is almost complex in S6.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e Gauss-Codazzi equation for almost complex curves in S6 are the equation for primitive maps associated to the 6-symmetric space G2=T2, and use this to explain some of the known results. Moreover, the equation for S1-symmetric almost complex curves in S6 is the periodic Toda lattice, and a discussion of periodic solutions is given.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Shiing-Shen Chern) * Partially supported by NSF grant DMS-05297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