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6月4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田静研究员和向宁教授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ICA2013Montreal)上成功组织了"纪念马大猷院士声学贡献专题研讨",来自世界各地声学巨匠和青年才俊纷纷投稿,回顾了先生在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深情地缅怀了与先生一起时的点点滴滴。2013年6月2—7日,每三年一度的国际声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是声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声学家们的节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届大会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研究员和美国伦斯勒理工  相似文献   

2.
 吴大猷先生,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于2000年3月4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了一位对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而感到十分悲痛.吴大猷教授学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塞缪尔·高德斯密特(SamuelA.Goudsmit)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有关重元素的工作指出了自然界存在超铀元素.他1934年27岁从密歇根大学学成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获得美国大学物理博士的三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部委员马大猷教授七十五岁和从事科学与教育工作五十四周年。我们特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马大猷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潮阳。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年去美国,先后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当研究生。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西南联大任教,成(?)最年轻的教授。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电机系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195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务长。1956年首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同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着手组织中国的声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5.
《现代物理知识》2011,23(3):50-50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先生,因病于2011 年6 月2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 岁。  相似文献   

6.
闵乃本 《物理》2003,32(9):622-623
光阴似箭 ,流年如水 ,不知不觉中 ,我的老师冯端教授 ,今年迎来了他的 80华诞 .屈指数来 ,冯先生已在科学事业和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近 6 0个春秋 ,至今仍然笔耕不辍 ,主持撰写《凝聚态物理学》专著 .他是一位才思敏捷 ,治学严谨 ,融会贯通的学者 ,是一位诲人不倦 ,能凝心聚力的学术领导人 ,是一位中国黄土地上成长起来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物理学家 ,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物理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 博览群书 ,积健为雄冯先生 ,祖籍浙江绍兴 ,192 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书香门第 ,父亲冯祖培 ,长诗词 ,工书法 .兄姐四人 ,长兄冯焕 ,在美国获博士…  相似文献   

7.
何祚庥 《物理》2004,33(9):661-663
今年,亦即2004年,是我们的老学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黄祖洽院士的80寿辰.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祖洽教授的一本文集——《黄祖洽文集》.我曾经为这一文集写过一篇题为“读《黄祖洽文集》”的后记,纪录了我所知道的黄祖洽院士所做的贡献和黄祖洽学长与我们这些学弟间的友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个十年了!为了祝愿黄祖洽院士健康长寿,对这篇十年前的旧作略为做了一些补充,作为寿礼送给黄祖洽院士.  相似文献   

8.
郑绍唐 《物理》2004,33(9):667-669
黄祖洽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我衷心地祝福他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9.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字合夫,1914年生,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1936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留学,1939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还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0.
赵见高 《物理》2005,34(10):758-764
2005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施汝为院士诞辰105周年和陆学善院士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二位物理学界老前辈的重要贡献和卓越品质,本刊约请赵见高研究员撰写《中国现代磁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施汝为院士》一文、同时征得作者和科学出版社总编室的同意,转载梁敬魁院士为《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三集)》一书(199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撰写的《陆学善先生传略》一文,题目改为《纪念陆学善先生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11.
《应用声学》2012,(5):399-400
马大猷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马大猷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声学事业。70多年的科学生涯,在声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硕果累累,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的为人和为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纪念马大猷先生对中国声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为继承他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与精神,我们特在此刊登了"马大猷先生(1915-2012)生平"(《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供稿),以高山仰止之情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2.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13.
冼鼎昌院士     
冼鼎昌1935年8月出生,广东省广州市人。理论物理学家和同步辐射应用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1962年在丹麦尼.玻尔研究所任博士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及丹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回国后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研究,曾长期担  相似文献   

14.
我的领路人     
蔡少辉 《物理》2004,33(9):669-670
1955年8月我从广州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1956年起到1980年,我师从黄祖洽教授廿四载,后来他就被调去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了.在彭桓武先生领导下,黄先生把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领进核反应堆理论和粒子输运理论的研究领域,从事核反应堆理论设计,而后又转战核武器理论探索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津、鲁、浙、苏三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物理声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南京市南京大学召开,由江苏省声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承办。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张荣教授、中国声学学会秘书长宗健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淑仪教授、会议承办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与会代表等共70余人。会议得到三省一市及全国各地声学工作者的热烈响应,积极投稿,共收到论文摘要90余篇,接受论文70篇,其中有57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了宣读。  相似文献   

16.
谢家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曾获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胡刚复物理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林书玉 《应用声学》2003,22(1):48-48
应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应崇福先生于2002年10月15日至10月18日对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学术指导及讲学。10月15日下午,在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研究所林书玉所长的陪同下,应崇福院士及沈建中研究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研究所部分实验室。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应崇福院士认真听取了实验室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对研究所的有关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指导,并就一些重  相似文献   

18.
陈星旦先生1927年5月生于湖南湘乡。195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系。1950年至今先后在东北科学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应用光学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9.
《应用声学》2012,(4):248+255+293+302+307
2012香港国际声学大会暨中国声学学会第9届全国声学会议在香港成功召开2012年5月13日至18日,由中国声学学会、美国声学学会、香港声学学会和西太平洋声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ACOUSTICS 2012 HONG KONG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它是中国声学学会第9届全国声学会议、美国声学学  相似文献   

20.
《声学学报:英文版》2010,(3):F0003-F0003
1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i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China and the Institute of Acou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field of acoustics. It publishes original works in all branches of acoustics in China. Contributions from invited guests and friends overseas are also solici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