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在线观测了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聚合初期液滴的出现、生长及聚并过程,考察了PEG分子量和浓度对聚合初期液滴尺寸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对聚合初期液滴形态的演变进行了观察,发现与DLS结果能很好吻合.用分光光度计对聚合体系分相点进行确定,采用溴化法测定了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的转化率.随PEG分子量或浓度的升高,临界分相转化率逐渐减小;随温度的升高,临界分相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在50℃左右出现最小值.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聚丙烯酰胺(PAM)的分子量进行了研究,变化趋势与临界分相转化率的变化一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AM在PEG水溶液中聚合初期的液滴形成、成长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引发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水溶性光敏剂为引发剂,合成了分子量较高的聚丙烯酰胺(PAM)。探讨了光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Na2CO3浓度、pH、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浓度等因素对PAM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光敏引发合成的PAM黏均分子量可以达到1.7×107,溶解性能良好,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偶氮酯引发剂,合成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嵌段聚合物(PSt/PAM)。考察了含偶氮基聚苯乙烯预聚物(pre-PSt)在1,4-二氧六环中引发AM的聚合反应行为,讨论了影响第二单体转化率和聚苯乙烯均聚物含量的因素。用元素分析、溶解性、红外光谱、DSC、TG和裂解色谱表征了PSt/PAM嵌段聚合物。  相似文献   

4.
在水溶液中进行了表面活性单体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NaAMC14S)与丙烯酰胺(AM)的均相共聚合, 制备了具有微嵌段结构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NaAMC14S/AM, 合成了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溴化-N,N′-二(二甲基十二烷基)己二铵(C12C6C12Br2), 采用表观粘度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共聚物NaAMC14S/AM与Gemini表面活性剂C12C6C12Br2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NaAMC14S/AM与Gemini表面活性剂C12C6C12Br2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 既存在静电相互作用, 又存在强烈的疏水相互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C12C6C12Br2的加入, 使共聚物NaAMC14S/AM在浓度小于其临界缔合浓度(cac)时即发生分子间的缔合; C12C6C12Br2在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 就与共聚物NaAMC14S/AM形成混合胶束; 当共聚物的浓度为0.30%(w)时, 随着C12C6C12Br2加入量的增多, 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会发生大幅度的增加, 在最大值处粘度竟提高了3个数量级. 研究还发现, 共聚物NaAMC14S/AM与C12C6C12Br2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与共聚物分子链中的疏水微嵌段含量有关, 疏水微嵌段含量越多, NaAMC14S/AM与C12C6C12Br2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 溶液粘度增加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在表面带有C=C双键的乙烯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inyl hybrid silica nanoparticle,VSNP)上接枝丙烯酰胺(AM),所得到的纳米刷状凝胶因子通过聚丙烯酰胺(PAM)间的氢键形成物理交联点,则多官能化的VSNP可作为拟共价交联点构筑双重交联的单一网络纳米复合物理水凝胶(nanocomposite physical hydrogel,NCP gel),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超拉伸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凝胶的强度和韧性,将少量PVA和PAM/VSNP纳米刷混合制成凝胶,通过冷冻-融化处理,使与PAM分子链相互缠绕并形成氢键作用的PVA结晶,形成新的交联点进一步交联PAM NCP gel,得到多交联的PAM NCP gel体系.通过拉曼光谱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证明凝胶中的PVA通过氢键既可以与PAM相互作用,又形成微晶为新交联点,大大增强了NCP gel的力学性能,与PAM NCP gel相比,凝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能分别从313 k Pa和1.41×104 J/m~2提高到了557k Pa和4.65×104 J/m~2.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NaHSO_3-O_2-MnSO_4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水溶液聚合的动力学,并探讨了其引发机理。用该体系可在室温下迅速引发AM聚合,且所得的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可达1000万。为了比较,对NaHSO_3-O_2等几个引发体系也作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7.
丁伟  孙颖  吕崇福  景慧  于涛  曲广淼 《应用化学》2011,28(10):1148-1154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并以此为四官能度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离子液体中实现了丙烯酰胺(AM)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的星形聚丙烯酰胺(PAM),Mw/Mn约为1.26(MGPCn=14.1×103,转化率为43.4%)。 采用1H NMR对PAM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采用GPC测定了PAM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考察了水、单体/催化剂(引发剂)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少量水的加入能够加快聚合反应,使链增长速率常数由kappp=0.042 4 h-1增加至kappp=0.148 6 h-1;催化剂、引发剂用量越大,AM的SET-LRP的聚合反应速率越快,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越好,Mn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及引发剂用量的减小而增大,且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与溶液的组成间存在定量关系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定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新方法, 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 结果通过元素分析法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 以及运用折光指数增量法测定已知比例的壳聚糖与聚丙烯酰胺(PAM)混合物中二者的质量百分比进行佐证. 结果表明, 折光指数增量法测定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现场发现过滤器滤袋内存在大量黑色和黄色且有刺鼻腐臭气味的胶状条形物;这类杂质造成过滤装置严重堵塞和设备腐蚀.鉴于此,从细菌和无机离子含量两方面着手分析了聚丙烯酰胺胶状条形杂质的形成因为.结果表明:由于细菌和金属离子Fe3+含量的增加,PAM的侧酰胺基降解成羧基;而含大量金属离子的PAM溶液经缠...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测定市售锅巴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该法样品前处理不必经过溴化衍生,样品脱脂后用水提取丙烯酰胺,提取液过活性炭柱,再用乙酸乙酯将活性炭柱中吸附的丙烯酰胺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分析,检测限为0.06 mg/kg,适合测定市售锅巴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还考察了丙烯酰胺在水的固液两相中的分配比.  相似文献   

11.
强阴离子型丙烯酰胺共聚物P(AM-co-NaAMPS)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水介质中实施了丙烯酰胺 (AM)与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 (NaAMPS)的溶液共聚合 ,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强阴离子型共聚物P(AM co NaAMPS) ;通过红外光谱法与元素分析法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及Huggins常数 ;测定了共聚物纯水溶液及盐水溶液的表观粘度及高温下共聚物盐水溶液的粘度保持率 ;重点考察了共聚物的结构与组成对其各种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聚丙烯酰胺 (PAM)分子主链上引入NaAMPS链节后 ,磺酸根的强阴离子性与庞大侧基的位阻效应 ,赋于共聚物P(AM co NaAMPS)以优良的溶解、增稠、耐温与抗盐性能 ,且这些性能随共聚物的结构与组成的改变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  相似文献   

12.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蒙脱土(PAM/MMT)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酰胺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 结果表明, 蒙脱土以片层结构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 用超声波分散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蒙脱土共混铸膜液制得共混膜, 用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形貌. 考察了共混膜在异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溶胀吸附性能及共混比和蒙脱土含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聚乙烯醇膜中添加适量的蒙脱土纳米粒子可以大大改善膜的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合产品的微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偶氮类水溶性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引发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的双水相聚合;研究了引发剂、单体、聚乙二醇浓度及温度对最终产品中聚丙烯酰胺(PAM)液滴形态、尺寸的影响.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液滴由球状变为细长条状;随着温度的上升,球状液滴逐渐趋于条状,然后又重新趋于球状;在初始单体浓度较低时,PAM液滴滴径分布较窄,当其浓度增加后,滴径呈多峰分布;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液滴趋于球状。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阳离子化度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以下简称PAM)是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高分子有机沉降剂。在PAM基础上近年来又发展了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RAM。这些沉降剂在石油、化工、冶金、环保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关阳离子化PAM阳离子化度分析方法的报导很少见,几年前北京矿冶研究院等单位研制成功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硫酸矿浆的二乙胺型阳离子化PAM,但缺乏分析方法,他们只  相似文献   

15.
将酸活化坡缕石(PGS)与氯化乙醇胺(EACl)所得氯化乙醇胺改性坡缕石(PGS-EACl)与高价铈盐(Ce4+)组成氧化还原非均相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得到了坡缕石/聚丙烯酰胺(PGS/PAM)无机-有机杂化物.用1HNMR、FTIR、粘度法和电导法对杂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表明杂化物中存在PGSΘ⊕NH3R离子键合作用.考察了PGS-EACl用量、聚合反应时间和单体浓度对杂化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由PGS/PAM杂化絮凝剂分别处理高岭土和氧化铁红两种配制废水,发现杂化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纯PAM絮凝剂.  相似文献   

16.
在醋酸介质中,聚丙烯酰胺(PAM)与次氯酸钠溶液作用生成疏水性的氯酸胺微粒,该微粒体系在480 nm处产生强的共振散射峰.PAM的质量浓度在1.6~80.0 mg/L范围内与480 nm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0 mg/L PAM.研究了共存物质对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PAM浓度的影响,方法的选择性较好,应用于合成废水中PAM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自1954年由美国氰胺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日益受到重视,应用日广,其聚合体聚丙烯酰胺(简称PAM)因其具有某些优异性能而在石油开采、造纸、食品、印染、医药、水质处理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的使用量也急速增加。聚丙烯酰胺除了直接使用外,相当一部分是使用其部分水介产物,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简称HPAM)。聚丙烯酰胺在碱性(或酸性)情况下,发生水介,部分酰胺基反应而变成羧基,其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由于它们在水溶液中只要很低的浓度就具有高粘度的特件,故广泛用作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堵漏剂和增粮剂。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酰胺的土壤改良效应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分析了阴离子型、高分子量、中等离子度的线型聚丙烯酰胺(PAM)改良土壤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全面总结了PAM的保土、保水、保肥和增产的四大效应。文章还提到了PAM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应用的安全性,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改进溴法对丙烯酰胺 (AM)在聚乙二醇 (PEG)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进行研究 .在单一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分别考察了引发剂、单体和PEG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动力学的影响 .得到AM聚合速率与过硫酸铵 (APS)浓度的 0 91次方成正比 ;单一APS和APS 三乙醇胺 (TEA)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AM聚合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96 1和 4 2 3kJ 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