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金色的秋天,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成果报告会上,研究员李惕碚、副研究员吴枚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介绍了双星γ脉冲星的发现,受到与会科学家的关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朱洪元、郑林生到会并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我们特邀请他们为读者介绍这项为高能天体研究打开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 1999年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美国LBL(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个报告 ,他们证明当铅 -氪的高能下相互作用时可存在第 118号新的元素 .随后在LBL以及其他实验室 (如德国的GSI实验室 ,日本的RIKEN实验室等 )做实验时都不能重复他们的结果 .现在LBL的科学家们又重新分析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后 ,发现原来的结果是错误的 .因此 ,最近在寄往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的文章中主动撤消了他们曾发现第 118号元素的成果 .周期表上真有第118号元素吗?@云中客…  相似文献   

3.
《物理》1984,(9)
《高能物理》是一份介绍微观世界,特别是粒子物理知识的专业科学普及刊物. 《高能物理》主要刊登内容为: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的基本理论、实验和研究方法、当今最新成果的介绍; 高能加速器及高能实验中心;宇宙线高能物理、宇宙线天体物理;有关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的科学史、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及他们的治学精神;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在国民经济中的最新应用及应用前景……. 《高能物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不仅宣传高能物理本身的科学知识,并向纵横发展.纵的方面,从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高能物理→超高能物理→……(即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层…  相似文献   

4.
《物理通报》2007,(4):16-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他们利用激光冷却技术,成功地将体积相当于硬币大小的物体冷却到接近热力学温度零度.该项成果创造了激光冷却相同体积物体的最低温度纪录,它为科学家最终将较大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以观察物质的量子行为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国际快中子物理北京研讨会于1991年9月9—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和中国核物理学会承办.参加会议的外国科学家15人,他们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苏联、比利时和意大利;国内的中子物理研究人员40多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研究单位.33人在会上作了报告. 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孙祖训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淦昌教授致开幕词.他回顾了自中子发现以来的近60年中,中子在核能应用和核物理研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强调了自…  相似文献   

6.
《物理通报》2005,(3):56-56
美国科学家2月4日报告说,他们通过实验证实纳米级的超导线圈能经受住强磁场,这为超导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光子学报》2000,29(8):721
20 0 0 .1 0 .1 3— 2 0 0 0 .1 0 .1 6(第二次通知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活动基地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 :深圳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深圳大学光子技术与智能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为提高我国青年光学科技工作者研究水平 ,促进学术交流和讨论 ,中国光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活动基地、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决定在第二届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 ,在深圳召开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和院士报告会 .热忱欢迎广大青年学者出席 .会议期间将组织全体代表参观高新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陈嘉庚基金会于1989年1月17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授奖大会.奖金授予在农业、物理、技术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科学家.他们是: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的李振声、陈漱阳、薛文江(获奖成果是“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陈创天、吴伯昌、江爱栋(获奖成果是“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基团理论和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赵忠贤等(获奖成果是“高临界温度超导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邓锡铭、范滇元、余文炎(获奖成果是“激光12号实验装置”). 回想起陈嘉庚先生一生勤…  相似文献   

9.
关于导体同绝缘体的相互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宇 《物理》2001,30(12):751-751
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问题是 :导体如何变成绝缘体的 ,而绝缘体又是如何变回去成为导体的 ?这个问题对理论和实用都是极有意义的 .最近 ,美国的科学家报道了他们的实验 :他们用紫外光闪烁照射稀土元素钇和镧的氢化物 ,从而使绝缘体钇和镧的氢化物变成了光亮的导体 .五年前 ,丹麦科学家曾通过加压氢 ,使金属变成绝缘体 ,这些丹麦科学家为了寻找新的超导体 ,研究了金属氢化物YH2 ,可是没有发现超导性 ,但是却发现了在高压氢的处理下 ,光亮的金属YH2 薄膜转变成透光的绝缘体YH3 .最近丹麦科学家参与了美国科学家的工作 ,他们把用钯封…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41次学术讨论会于去年9月在北京举行.笔者在参加会时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在太阳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引起了世界太阳物理学界的关注.我国学者艾国祥、汪景琇在会上作了特邀报告.艾国祥报告题目是“太阳磁场测量的进展”,江景琇报告题目是“磁场向量的分析”.他们的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国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在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的黑子群和太阳耀斑爆发研究中,特别是近年在太阳磁场和速度场的观测研究方面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光学》2012,5(3):310-310
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闪蝶这种具有500万年历史的生物,从其多彩变化的翅膀中找到灵感,设计出一种灵敏的红外传感器,《自然-光子学》详细报告了这项成果,这或将有助于设计热成像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1964年,爱尔兰数学家约翰·贝尔(John Bell)根据隐变量理论推导出了2个粒子系统的测量结果应该满足的不等式关系和所涉及的测量基本逻辑.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 Clauser)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分别从实验上证伪了该不等式.贝尔不等式的证伪宣告了隐变量理论的终结,展示了量子纠缠的奇特性质.为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这3位科学家.本文概述了量子纠缠的概念和贝尔不等式的推导,介绍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代表性研究工作,并展示了量子技术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位著名物理学家认为:现代物理学发轫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先哲们的研究.从那时起,摘取科学桂冠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师们都来自西方.他们何以得到如此殊荣?他们是怎样进行工作的?他们是看见和听到什么而能告诉人们原子或电子确实存在:如此等等,曾使许多读者致函本刊编辑部,要求不定期地加以介绍.为此,从这一期起,本刊正式开辟《国外科学家介绍》栏目,希望从事物理学史研究的行家里手,能同我们一起耕耘这块处女地.我们和读者一样,期待着你们.  相似文献   

14.
陈良惠 《物理》2001,30(4):200-202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0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是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约飞技术物理研究所的Zh.I.Alferov、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Herbert Kroemer和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JackS.Kilby,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他们发明的高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Kilby由于发明并发展了集成电路技术而获奖,通过这项发明,微电子学成为所有现代技术的基础.Kilby的获奖成果已有另文(见2001年第3期《物理》)评述.Alferov和Kroemer则是由于他们在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在电子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奖.该文仅就这两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异质结及其在光电子中的应用方面的贡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赵基明 《物理》1992,21(9):567-568
准晶研究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由于准晶的发现与最古老最基本的晶体学定理相违背,故很快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吸引了许多科学家为之潜心探究.自美国国家标准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 1984年 11月 12日出版的“Phys.Rev Lett.”上报道他们发现准晶的首篇论文至今,全世界共约发表了两千篇准晶研究论文.我们选用世界上摘报物理学文献最权威的检索工具——英国出版的《物理文摘》作为调查源,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1987年至1991年6月共四年半中摘报的全部准晶文献情报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准晶研究方面取…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史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物理学家对于科学史的认识有其特殊的视角.他们相信再现科学家科学研究的实际细节最具有教育意义.他们还认为从社会人的角度研究科学家是科学史的重要部分.这一视角有助于建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者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十年来,我国科学家在超导研究和开发上做出了较多成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在探索新的超导材料,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电磁性质、高温超导体的弱连接效应,发展铜氧化物材料的实用成材技术,薄膜技术,发展高温超导电子器件等方面,都做出了有先进水平的成果,有些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我国科学家研  相似文献   

18.
树华 《物理》2003,32(7):493-493
最近美国BNL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他们的一个学术报告会上 (2 0 0 3年 6月 18日 )宣布 ,在该实验室的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 (RHIC)上进行的最新实验结果表明 ,在金原子核与金原子核对撞中已创造了不寻常的高温高密度条件 ,非常接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QGP)的条件生成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曾存在于大爆炸后的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 .2 0 0 3年 6月 19日 ,纽约时报也以“科学家们报告从未见过的最热最密的物质”为题 ,对这一研究结果作了报道 .2 0 0 2年 2月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 (CERN)的研究人员曾宣布在CERN的加速器上生成了一种新物质…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技术综述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介绍了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技术的原理基础,目前的进展及其将来的趋势。主要介绍美国、法国、俄罗斯的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的成果,也简单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最后提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为最早三种晶体管的发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称为“三杰”,并阐述三种晶体管在原理、结构、性能上的差异,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在他们中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例,再现他们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超凡的创造力的形象;也谈了他们的一些遗憾和不足,为后人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