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锈钢复合板生产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目前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和制备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和制备方法中,爆炸焊接热轧法和钎焊连接热轧法比较成熟,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反向凝固法和电磁连铸法具有很强优势,但工艺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间夹层对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实验中借鉴了钎焊及扩散焊工艺的一些特点,运用中间夹层材料来促进不锈钢与碳钢的复合·主要对影响复合的各种因素,包括压力、温度、保温时间、保护气体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摸索出了几种中间夹层材料能够发挥最佳效果的工艺参数·在采用银铜锌中间夹层材料时,通过实验总结出当复合温度为750℃,首道次压下率为25%时可以实现不锈钢与碳钢之间的良好复合·使用纯净的氩气能够有效地防止复合表面的氧化·另外从理论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各项工艺参数对复合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必须实现焊接过程自动化,而焊缝跟踪是实现焊接过程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薄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工艺,去分析其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为以后实现焊缝跟踪,进而实现焊接制管的自动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锈钢复合板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采用的工艺措施不当,常会出现各种焊接缺陷。本文作者结合个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对这类化工设备在焊接时出现的各种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设备制造实际 ,针对目前奥氏体不锈钢和碳素钢构成的复合钢板在焊接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 ,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确定了新的焊接工艺 ,消除缺陷 ,使其更有利于实际操作。经过设备运行检验 ,本文的焊接工艺合理 ,焊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可用于同类材料进行制造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不同复合比及温度条件下冲击载荷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复合板随覆层厚度增大或试验温度升高,其冲击吸收能增大,覆层厚度为8mm时,冲击功达到稳定值150J;碳钢层断面为解理面与韧窝混合断裂形貌,不锈钢层断面为韧窝断裂形貌,靠近复合界面不锈钢侧呈沿晶断裂与韧性断裂形貌;复合界面处开裂情况对缺口位置不敏感;热轧不锈钢复合板冲击加载过程复合界面不易开裂。  相似文献   

7.
反向凝固不锈钢复合带平整轧制有限元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反向凝固不锈钢复合带的平整轧制过程进行了变形 物理场分析,得出了复合带平整轧制时内部各点的塑性应变和应力分布:轧件内存在不均匀变 形,母带的应变大于凝固层,凝固层应变从表面向内部逐渐增大;在轧制变形区内,凝固层的应 力大于母带;轧件的残余应力约为 19 MPa.轧制力的解析结果与实测的轧制力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复合不锈钢带生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用反向凝固工艺实验研究生产复合不锈钢带。在研究中引入过熔度代替过热度。实验结果认为在母带原始厚度为2mm时,母带初始温度取800 ̄850℃,控制钢水过熔度在10 ̄30℃,用反向凝固工艺生产复合不锈钢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由反向凝固工艺得到的复合不锈钢带的组成情况,以及钢带中元素的偏析;并对不锈钢凝固层的实际晶粒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不锈钢凝固层组织为铁素体和碳化物;母带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过渡区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过渡区的宽度为50μm,不锈钢凝固层的实际晶粒度为5.8 ̄6.3。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坡口、焊接错边量的控制、焊后无损检测的选择及焊接工艺评定等几方面对Q245R+S30408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工艺进行探讨。确定了合适的焊接工艺,并有效的应用于焊接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304不锈钢做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极化曲线,极化时间分别为4h和10h的交流阻抗谱,用伏安法测量了304不锈钢表面氧化膜/钝化膜与碳纸之间的接触电阻。实验结果表明,304不锈钢能够钝化且钝化电流密度低于16μA·cm^-2;随着极化时间增加,不锈钢表面生成的钝化膜的界面极化电阻增加,表面钝化膜有增厚的趋势;经过恒电位极化后,304不锈钢的钝化膜与碳纸的接触电阻显著增加,模拟阴极环境的接触电阻大干模拟阳极环境的接触电阻。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SEM、EDS和EPMA等分析了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及拉伸断口特征,结果表明:复合板结合界面存在元素扩散现象,不同元素扩散距离不同从而导致形成特殊带状组织;无Ni结合界面的拉伸断口呈沿晶断裂特征;含Ni结合界面因元素扩散受到抑制,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其界面抗剪强度相比无Ni结合界面虽有所下降,但仍远大于国标要求的210 MPa。拉伸断裂过程动态抓拍结果显示:复合板结合界面先发生曲折开裂,随后基层与复层发生不同步断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着色速度在着色过程中加入定量的添加剂优化着色效果,通过化学法着色和热水封闭实验得出添加剂在着色液和封闭液中的最佳含量.分析不同配方的着色过程和封闭过程,比较着色后不锈钢的性能,得出最佳的着色液和封闭液配方,为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特厚规格复合板与较薄规格复合板进行非对称组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热轧过程中的应变、接触应力及温度分布进行计算,并通过温度补偿及冷却控制的手段,对热轧非对称复合坯的可行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组坯设计,有利于特厚复合板碳钢层与不锈钢层在各道次轧制中的界面结合;通过控制复合坯上、下表面的温差,能有效改善板坯翘曲现象,并可一次性获得一块宽幅特厚复合板与一块宽幅较薄规格复合板,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采用非对称组坯设计还可实现控轧控冷,保证芯部不锈钢与碳钢的协同变形,促进其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真空热轧方法制备304不锈钢/Q235碳钢复合板材,利用OM、SEM、EDS等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和轧后冷却方式下复合界面夹杂物、界面组织及力学行为的演变,并分析了C扩散对复合板界面组织形成及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压下率的增加,界面夹杂物由块状向线型、连续点状乃至弥散点状分布变化。当压下率较低(28%)时,复合板剪切断裂位于结合界面处,随着压下率增加至47%及以上,复合板断裂位置为脱碳铁素体区。另外,热轧复合板经水冷工艺处理后,由于冷却速率较快,要抑制碳钢侧C元素的扩散,避免复合界面处脱碳区域的形成,从而提高了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不锈钢表面存在的钝化膜非均匀性的缺陷,采用镀铬方法对304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研究表面镀铬的304不锈钢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不锈钢表面生成了厚7~8μm的均匀完整的镀铬层;镀铬的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阴极和阳极环境中均具有比基体更低的钝化电流密度,更易于钝化;在空气中形成的氧化膜较基体具有更低的界面接触电阻,恒电位极化后表面生成的钝化膜可引起表面接触电阻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