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35000安徽省淮北财政学校赵惠华编者按这是G·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第二卷第七章中曾作了十分详细的探讨的典型教例.由于《数学的发现》第二卷中译本发行量少,许多老师未能看到过这个精彩的剖析.·赵惠华老师大概也没有读过此书...  相似文献   

2.
张强 《中学数学》2000,(3):15-16
主持人按  本设计很有特点 .课题似乎是简单平淡的 ,设计者却起奇笔 ,从 a、b、α的三种位置关系出发 ,列出了三个命题 ,全课就围绕着这三个命题来进行——这就成为了这节课的背景 .就因为这几个命题是假的 ,这样的问题情境 ,就给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更好机会 ,并参与到定理的完善、形成过程与论证过程中去 ,结合模型操作创造出了一种使学生能积极思维的空间 .这是一节研究型的课 ,用的是实验讨论法 ;课的中心是研究如何去完善一个个假命题 .我们期望今后“高考指挥棒”也能“关怀”这样的题型来……1 引题与实验T:前一课 ,我们学习了直线…  相似文献   

3.
如图 ,l1 α ,l2 α ,l1∩l2 =P ,则l⊥l1 且l⊥l2 l⊥α .证明 在l1 ,l2 ,l上各取一段向量 ,不妨皆取单位向量 :如图e1——→ ,e2——→,e3——→.l⊥l1 e1——→·e3——→=0 ,l⊥l2 e2——→·e3——→=0 ,l1 ∩l2 =P 可由e1——→,e2——→ 确定整个平面α上的任何向量 .即对平面α上任一向量v——→,可表为v——→ =λ1 e1——→+λ2 e2——→,从而 e3——→·v——→=e3——→·(λ1 e1——→ +λ2 e2——→)   =λ1 e3——→·e1——→ +λ2 e3——→·e2——→ =0 ,从而l与平面…  相似文献   

4.
施琴 《中学数学》2000,(7):13-14
主持人按 你知道伊姆雷 .拉卡托斯的《证明与反驳——数学发现的逻辑》这本书吗 ?你读过他的案例分析及他的关于正多面体欧拉公式 (V - E F= 2 )的猜想与发现、证明与反驳的过程的全景式的描述吗 ?那是他花了五个年头的调查得来的两个数学案例之一 ,分析得真是太精彩了 ,是真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的教科书及参考书中,关于《立体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都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的。此证法添辅助线较多,对初学立体几何者或空问想象能力较差者都有一定困难。下面给出一种用勾股定理的逆  相似文献   

6.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的教学处理443100湖北宜昌县高中刘赋声笔者原在某“三线”企业的子弟中学任教十余年,学生的素质与基础较差,在接受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中,同时遇上空间想象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和添力。辅助线等多“坎”,总感到吃力.于...  相似文献   

7.
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证明,是课本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对课本中的证明方法的分析思考,我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公式得出了这个定理的另一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学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深入开展 ,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那么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 ?在基础教育阶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高效率掌握古今中外数学家已有的成果 ,从而为创造与实践运用打下基础 ,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这些成果 ,是数学大师们几十年研究的结果 ,是人类知识的精华 ,但是教材展现给学生的往往只是结果 ,作为教师 ,应该努力把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 ,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家们研究和创造的过程 ,这样 ,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 ,还了解了知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万海兵 《数学之友》2023,(23):24-27
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中,由定义中的“与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到定理中的“与两条相交直线垂直”的跨越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从学科知识本质、学生认知基础、教学实施过程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使学生亲历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思维过程,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就现行立体几何课本关于直线和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的编写。提出个人粗浅的看法与编者及老师们交流,为了说明问题,现将1966年以前的课本(1963年第二版),这部分内容抄  相似文献   

11.
因教学内容的二维静态呈现方式和学生动手能力弱导致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难以得以发展.本文利用皓骏软件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验探索的环境,借助于数学实验室,学生可以用鼠标拖动或观察参数的变化来动态认识图形变化的本质,用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像表现抽象的定理,借此理解定理的形成过程.通过例题中的动态直观感受,更好地去理解定理的应用,提升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直线和平面     
一、选择题 (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交点各异,则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必在同一平面内; (B)有某两条共面,其余两条异面; (C)任意两条都异面; (D)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直线和平面     
一、平面[教学要求]1知识:(1)理解平面的概念(难点是其无限伸展性)、掌握平面的画法和表示法;(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定理和三个推论);(3)正确画出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2技能:(1)借助于实物模型和生活经验,能画出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示意图;(2)能借用集合符号表述某些位置关系;(3)初步掌握推理论证的表述技能.3能力:(1)初步学会运用平面基本性质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2)通过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了解对若干空间图形(如正方体等)的认识,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教材理解…  相似文献   

14.
缪林 《数学通报》2012,51(12):22-24,28
在数学课堂上,为了促进每位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实现,须将数学作为教育任务来看待,须将学生作为等待点燃的火炬.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设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打造基于思维的数学课堂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思考,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是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最后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线线、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以及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1].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数学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1研究综述诸多学者对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研究.聂晓颖、黄秦安[2]给出了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的四个维度;侯代忠、喻平[3]就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思考的三个问题,即“(1)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知识?(2)是怎么研究这个知识的?(3)这个知识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李院德、史嘉[4]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本文中综合运用文献[2-4]中的相关策略,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新授课为例,探究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6.
殷希群 《数学通讯》2000,(15):12-15
1 考点简析本部分内容为立体几何课本第一章的前三节 .对学生来说它属于高中的起始内容 ,在高考中这部分内容是热点所在 ,也是平时学习立体几何较困难的部分 .对于“平面”这节 ,主要要求掌握以公理形式表述的三个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尽管在高考中很少单独命题考查有关内容 ,但它是空间元素的各种位置关系判断与论证的基础 ,因此必须牢固掌握 .对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 ,主要要求掌握空间两条直线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 ) ,要能够画出上述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 ,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能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直线与平面     
一、选择魔(有且只有一个选择支正确) 1.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一条直线和任意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C)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D)和同一条直线都相交的三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 2.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它的棱共可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  相似文献   

18.
直线与平面     
张琥 《数学通讯》2003,(6):24-27
1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单元重点是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计算;要求通过推理和计算,培养与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是线线垂直问题,为此要求熟练地掌握和灵活运用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  相似文献   

19.
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空间两直线、直线和平面及两个平面间的两个特殊关系——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而垂直是重中之重;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和空间距离(点面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问的距离,平行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卞清胜 《数学通讯》2005,(14):41-47
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空间两直线、直线和平面及两个平面间的两个特殊关系——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而垂直关系是重中之重;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和空间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平行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