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多吡啶钌?的配合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这类配合物的光物理、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质适合作为研究电子转移和能量迁移的超分子体系的建筑块,而且在光化学分子器件(PMDs)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犤1~5犦。三-(2,2'-联吡啶)钌?配合物,在可见光区具有强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吸收带,这种电荷转移跃迁涉及分子内的快速氧化-还原过程。当三-(2,2'-联吡啶)钌?配合物中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被其它配体取代后,电荷转移激发态的氧化-还原性质明显受到影响犤6,7犦。通过改变钌?中心周围的配体,可微调钌?中心的…  相似文献   

2.
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合双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电化学性质单纯贾殿赠*夏熙(新疆大学化学系,乌鲁木齐830046)关键词:β┐二酮双核配合物非等温热分解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异双核配合物CuZnTS·OH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化学性质;异双核配合物CuZnTS·OH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含烷氧基桥的双核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氧化吡啶-2-甲醛和1,3-二氨-2-丙醇合成了含烷氧基桥的双Schif碱双核配体及其五个镍的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TG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中两个配合物中Ni(Ⅱ)-Ni(Ⅱ)间磁交换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碘冉酸阴离子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孟祥军寇会忠邹国彰廖代正姜宗慧*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碘冉酸,Cu(Ⅱ),双核配合物,合成,磁性1996-08-20收稿,1996-11-18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随着生物无...  相似文献   

6.
新型联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和磁性高建马书林金承镛(天津商学院数理系,天津300400)廖代正(南开大学化学系)关键词双铜(Ⅱ)配合物磁交换作用具有扩展桥联结构的双核金属配合物是目前配位化学领域较为活跃的课题之一,特别是在金属催...  相似文献   

7.
用CNDO/2方法经SCF计算获得了钌(Ⅱ)联吡啶配合物cis-[RuⅡ(bpy)2(L)2]的电子结构(其中bpy=2,2′-二联吡啶;L=Cl-,NCS-,CN-,NH3,NCCH3).计算结果表明,这些钌(Ⅱ)联吡啶配合物的LUMO均定域于配体bpy的最低能π轨道,而其HOMO均定域于中心钌(Ⅱ)原子的dπ轨道.随着配体L的σ电子给予能力的增强,对应配合物的HOMO能级相应增大,LUMO能级亦有所增大,两者之差值则降低.这些钌(Ⅱ)联吡啶配合物的HOMO和LUMO能级变化趋势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氧化和第一还原电势变化趋势相同,并且HOMO和LUMO能级与其光谱最低吸收能和第一氧化还原电势呈现出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焉翠蔚  李延团等 《应用化学》2001,18(10):806-809
以N,N'-双(3-氨基-2,2-二甲基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Me2oxpn)为桥联配体,分别端接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n)和2,9-二甲基-1,10-邻菲甲啉(Me2-phen);合成和表征了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和物[Cu(Me2oxpn)Fe(tmen)2]SO4(a),[Cu(Me2oxpn)Zn(tmen)2]SO4(b)和[Cu(Me2oxpn)Zn(Me2-phen)2]SO4(c)。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推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测定并研究了(a)的变温磁化率(4-300K),求得交换参数J=-12.96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Cu(Ⅱ)-Fe(Ⅱ)离子间存在反铁磁超交换作用。测试了3个双核配合物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含有联噻唑的钌(Ⅱ)配合物[Ru(btz)3](CIO4)2(1)和[Ru(btz)(dppz)2](c104)2(2)(btz=4,4’bithiazole,dppz:dipyrido[3,2-a:2’,3’c]phenazine).通过元素分析、ES-MS、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运用光谱滴定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发现配合物1与DNA以静电方式结合,配合物2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凝胶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在光照射下均可有效断裂DNA,单线杰氢(1O2)和脊某自由墓(OH、县推动断裂反应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0.
铁(Ⅲ)、钴(Ⅱ)和镍(Ⅱ)的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配合物催化环己烯的氧化反应吕正荣,殷元骐,金道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铁(Ⅲ)配合物,钴(Ⅱ)配合物,镍(Ⅱ)配合物,环己烯氧化反应.与含血红素的氧化酶相比,人们...  相似文献   

11.
合成和表征了四种新的以二硫代草酰胺基(dtO2-)或二环己酮草酰二腙(BCO)作桥基的双核金属配合物[Cu2(phen)2(dtO)](ClO4)2(1)、[Cu2(dien)2(dtO)](ClO4)2·2H2O(2)、[Ni2(dien)2(H2O)2(dtO)](ClO4)2(3)及[Cu2(phen)2(ClO4)2(BCO)](ClO4)2(4),(phen:1,10-邻菲咯啉,dien:二乙烯三胺)。测定了配合物1和4的变温磁化率,并求出交换积分J分别为-7.67(1)和-0.92(4)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铜离子间存在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MCM-41分子筛修饰电极对铁(Ⅱ)和钌(Ⅱ)的1,10-氮杂菲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由于MCM-41中孔分子筛孔表面存在非常活泼的羟基,使其具有很高的活性,它能使分子筛本身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并使原来的配体部分解离.  相似文献   

13.
对3种单核钌配合物[Ru(bpy)2(paH)]PF61), [Ru(dmb)2(paH)]PF62), [Ru(phen)2(paH)]PF63) (bpy=2,2''-联吡啶, 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 phen=菲咯啉, paH=2-吡啶甲酸)进行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表征。此外,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学和电化学测试,电化学实验表明1~3在0.7~1.0 V范围内均有1个氧化还原峰,说明钌中心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最后通过MTT法(MTT为3-(4, 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对配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3对人乳腺癌细胞、胃癌细胞和肺癌细胞都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即随着配合物浓度的逐渐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值得注意的是2对乳腺癌细胞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2.85 μmol·L-1)。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3个新钌(Ⅱ)配合物,[Ru(bpy)2(SB)](PF62、[Ru(bpy)(SB)2](PF62和[Ru(SB)3](PF62(bpy=2,2’-bipyridine,SB=4,5-diaza-9,9’-spirobifluorene),通过核磁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Ru(bpy)2(SB)](PF6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了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Ru(bpy)2(SB)](PF62在乙腈中的发桔红光,波长为606nm,量子产率约为0.0012。在同样条件下[Ru(bpy)(SB)2](PF62和[Ru(SB)3](PF62的发光非常微弱甚至几乎没有发光。还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随着配体中SB含量的增加,发光的峰电压从1.36V增加到1.58V,相对发光强度从731降低到52。  相似文献   

15.
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杨瑞娜薛宝玉王冬梅侯益民金斗满(河南化学研究所,郑州450003)李彩云(平原大学,新乡453003)关键词铜双核配合物氧化加成中图分类号O627.12众所周知,许多金属酶具有铜(Ⅰ)、铜(Ⅱ)活性中心,铜配合物具...  相似文献   

16.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呋喃甲酸、4,4'-联吡啶和碳酸钴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o(α-Furoic acid)2(4,4'-bipy)2 (H2O)2]. 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 1,晶胞参数a=1.138 4(4),b=1.138 4(4),c=1.302 9(9) nm;γ=120.0°,V=1.462 3(12) nm3,Dc=1.612 g/cm3,Z=3,F(000)=729. 最终偏离因子R1=0.049 0,wR2=0.143 6. 晶体中钴原子与2个bipy的2个N原子及2个呋喃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配位及2个水分子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结合晶体结构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配合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对3种单核钌配合物[Ru(bpy)2(paH)]PF61),[Ru(dmb)2(paH)]PF62),[Ru(phen)2(paH)]PF63)(bpy=2,2''-联吡啶,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phen=菲咯啉,paH=2-吡啶甲酸)进行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表征。此外,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学和电化学测试,电化学实验表明1~3在0.7~1.0 V范围内均有1个氧化还原峰,说明钌中心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最后通过MTT法(MTT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对配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3对人乳腺癌细胞、胃癌细胞和肺癌细胞都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即随着配合物浓度的逐渐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值得注意的是2对乳腺癌细胞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2.85μmol·L-1)。  相似文献   

18.
对顺、反二氯四(二甲基亚砜)钌(Ⅱ)配合物的生产、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两相催化体系中α,β-不饱和醛的选择加氢反应研究Ⅱ.RuCl_3和TPPTS形成催化活性物种过程中的~(31)PNMR研究王祥智,陈华,黎耀忠,李贤均(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刘华骥(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关键词钌-膦配合物,选择加氢,(31...  相似文献   

20.
在氮气氛中采用配体取代法合成了C60以σ-π配位方式与Ru形成的稳定η2型富勒烯双核钌金属配合物(C60)2Ru2Cl4[Ph2P(CH2)4PPh2],其结构经UV,IR,XPS,XRD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