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蒙特卡罗方法的原理,编写了微机用BASIC程序,供模拟末端模型二元共聚反应使用。形成的共聚物分子链中两单元的各种段的数目,是跟模拟一道统计的。用该程序获得的结果,与用一级马尔可夫链算出者极其接近,该程序可用来研究由末端模型形成的二元共聚物的序列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矩数分析给出了Poisson分布与三参数指数型分布的关系.这是由加聚物买验分布推断反应机理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用MonteCarlo方法对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界面区吸附链节的分布和吸附构型大小分布等微观信息.考察了吸附性链节的吸附能εAa和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例f对固液界面区高分子链节的分布和各种吸附构型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层厚度主要由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非吸附性链段的长度决定.  相似文献   

4.
对TiCl3及TiCl4/MgCl2-Al(C2H5)3(或Al(i-C4H9)3、Al(C2H5)2Cl)催化体系合成的聚辛烯的分子量分布用SchulzeFlory"最可几分布"函数作拟合处理,将各种聚合条件下的实测分布分成了3~5个"最可几分布"的叠加,催化剂结构及聚合条件对这些"最可几分布"峰的位置、大小的影响较有规律,表明每个峰对应于一种活性中心。还测定了聚辛烯各级分的活性中心浓度。对各活性中心的差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理想共聚体系共聚物组成方程的推导彭宇行(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610041)理想共聚是连锁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中的一类特殊共聚体系。在理想共聚中由不同单体生成的链增长活性中心对各共聚单体具有相同的反应活性,使得共聚物...  相似文献   

6.
稀土络合催化体系用于丁二烯-异戊二烯的定向聚合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有关分子量测试工作却很少研究。关于该催化体系合成的高顺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表征工作未见报道。本文采用GPC和[η]测定方法表征了丁二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聚醚醚酮(PEEK)和聚醚砜(PES)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PEEK-PES嵌段共聚物,并用DSC、TGA、WAXD和动态粘弹谱等手段对其相容性、结晶行为、动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在PEEK链段Mn=1×104,PES链段Mn)=3500~250(PES含量为25.0%~2.9%)组成范围内不产生微相分离,保持了结晶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PEEK提高将近20℃,并具有较好的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自制的稀土化合物改性的高效钛系载体催化剂(SN-1),以顺序加料一步法进行苯乙烯与乙烯/丙烯混合单体的嵌段共聚合反应.通过实验找出典型的共聚合条件为:甲苯为溶剂;催化剂浓度为1.5~1.6mmol/L;铝钛摩尔比为20;聚合温度65℃.先使苯乙烯预聚一定时间,然后连续通入乙丙混合气体.共聚合产物中iPS链段的含量随苯乙烯单体预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在自由基聚合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是“长 短终止”理论被进一步确认和接受[1 ,2 ] .按照该模型 ,聚合反应中的终止反应主要发生在长链自由基与短链自由基或初级自由基之间 ,即长链自由基之间很难进行终止反应 ,链终止常数随链长增加而急剧下降 .80年代初 ,Simionescu等[3] 曾报道了用等离子体照射封有单体的玻璃管 ,尔后放入暗处聚合的工作 ,发现不仅可得到分子量上千万的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酰胺 ,而且聚合活性可保持几十个小时 ;国内学者[4] 利用该法也得到了分子量接近千万的聚丙烯酰胺 .基于这种终止模型和实验结果 ,…  相似文献   

10.
高硬段含量和高软段分子量的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有明显的组成不均一性,可分离出大量高熔点的氯仿不溶组份.通过和5mol%间苯二甲酸二甲酯(DMI)共聚,可改进其表观组成均一性,得到不含氯仿不溶物和力学性能优良的硬段含量为40wt%、软段分子量为400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醇醚多嵌段共聚物(PET-PEG).另一合成途径是以间苯二甲酸(IPA)酸解 PET,再和端羟基聚乙二醇醚共缩聚,也可制得相应的改性 PET-PEG.降低聚醚分子量可以有效地改进其组成均一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处理了双宫能团引发剂的两个活性基具有不同链引发反应速度常数时,所生成的活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问题。求得了分子量分布函数和平均聚合度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四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力化学是介于力学和高分子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利用力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的,对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高分子力化学方法主要有超声波、素炼、研磨、高速搅拌、火花放电等。  相似文献   

13.
用主催化剂茂基三苄氧基钛和茂基三呋喃甲氧基钛与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先预聚苯乙烯(S)再引入乙烯(E)进行的嵌段共聚合反应,发现总的催化效率随苯乙烯预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嵌段共聚合产物用丁酮、四氢呋喃和氯仿进行顺序萃取分离,得到四氢呋喃中的可溶级分即嵌段共聚物sPS-b-Poly(S-co-E),占总嵌段共聚合产物的30%~50%,其中乙烯链节的含量占总嵌段共聚物的9%~14%.对嵌段共聚物用DSC、WAXD、FTIR、13CNMR和偏光显微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正> 以丁基锂引发二步加料法制备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简称SBS),往往在共聚物的中间链段聚丁二烯段中含有少量苯乙烯,即中间链段末端含有部份无规丁苯,得不到很纯的三嵌段共聚物,本文用超导核磁共振仪(H~1-NMR)、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粘弹谱仪研究了上述SBS链结构,发现非嵌段苯乙烯芳环质子共振峰由二  相似文献   

15.
将配位聚合法合成的等规聚苯乙烯与聚(乙烯/丙烯)嵌段共聚反应产物进行溶剂车取分离,得到嵌段共聚物[iPS-b-Poly(E-co-P)]的含量约为总重量的20%~30%,并用13CNMR、FTIR、WAXD、DSC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该共聚物是具有等规聚苯乙烯(iPS)与乙丙无规共聚链段结构的三元两嵌段共聚物,且iPS链段有一定的结晶度.由透射电镜可以看出,嵌段共聚物存在微相分离结构,相区尺寸在100nm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13)C NMR对平均链段长度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报道聚乙二醇(PEG)在辛酸亚锡存在下与丙交酯(LA)反应合成PEG-PLA嵌段共聚物,用~(13)C NMR测定了共聚物的结构,估算了平均链段长度.实验结果表明,L_(PEG)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而L_(PLA)随反应时间和LA在原料配比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呈逐步聚合反应特点.对聚合反应机理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17.
将Leibler,Whitmore和Mayes等近期关于非晶嵌段共聚物“稀固体溶液”的理论应用于嵌段聚共聚物结晶型“稀固体溶液”结晶行为的研究。发现球状共聚物胶束既可起成核剂作用,也可起抑制成核作用。报导了当共聚物胶束由球形变为非球形时,共聚物胶束的上述作用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根据Leibler和Mayes分别提出的球形和非球形胶束理论解释了这一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溴封端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Br)为大分子引发剂,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溴化亚铜(CuBr)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制备了不同嵌段比例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光学活性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聚(N-甲基丙烯酰-L-亮氨酸甲酯)(MPEG-b-PMALM)聚合物.以1H-NMR表征了其化学结构以及两嵌段的比例.通过热重分析(TGA)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的热学性能.相对于单体的旋光度,共聚物在聚合过程中旋光度发生了反转,其旋光度的绝对值显著增加,且随着PMALM嵌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圆二色谱法(CD)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分子主链形成了一种无规卷曲的二级构象结构,其光学活性亦随PMALM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用Cu(phen) 2 Br/1 PEBr催化引发体系合成了分子量为 50 0 0左右的溴端基聚苯乙烯 (PS Br) .以后者为大分子引发剂 ,在Cu( phen) 2 Br存在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或丙烯酸丁酯 (BA)聚合 ,合成了二嵌段共聚物PS b PMMA和PS b PBA ,并通过GPC、IR、1H NMR及DSC等进行了表征 .实验发现 ,丙烯酸甲酯(MA)在Phen/CuCl/CCl4 催化引发下发生爆聚反应 ,仅当和异丁基乙烯基醚 (IBVE)才发生可控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当MA和IBVE的投料摩尔比为 1∶1时 ,所得共聚物中两种单体链节的组成比为 1∶1 7左右 .  相似文献   

20.
自Baker和Williams提出梯度淋洗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以来,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聚合物的分级,包括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丁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等等.梯度淋洗法是基于聚合物在柱上进行多次的溶解-沉淀平衡的原理使聚合物进行分级,故一般认为,此法是利用溶度分级中分级效率最高的方法.且方法快速,试样用量少,设备也不复杂,并能使操作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