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拟制自认并非真正的自认,基于辩论主义模式的影响,大陆法系各国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若干证据规定》第8条第2款也给予了立法上的规定,但是相比于各国关于拟制自认的规定,亦有缺陷。  相似文献   

2.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均有成熟的理论和完善的立法。我国的相关立法过于简单,有必要理清自认的法理基础,确定自认的效力,进一步完善自认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法官中行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不敢大胆行使和滥用两种情况,其原因有:①法律规定不完善;②法官素质普遍较低;③社会缺乏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认识和尊重;④错案追究制度不够完善;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其在解决纠纷、协调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法院调解制度相对于法院审判制度也具有相对优越性。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不管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因此,有必要从法院调解原则、法院调解程序、法院调解的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中法官中行自由裁量权方面 ,存在不敢大胆行使和滥用两种情况。其原因有 :①法律规定不完善 ;②法官素质普遍较低 ;③社会缺乏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认识和尊重 ;④错案追究制度不够完善 ;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证人证言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极其重要,现行法律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着重从证人的适格性、证言的收集提供与认定、证人的义务与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尤迪 《科技信息》2010,(18):63-63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为:作证率低,书面证言适用普遍,证人拒证、伪证相当普遍。现行有关证人作证立法上的缺陷,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根本原因。本文以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为研究基础,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管理型法官区别于裁判型法官,是英美国家民事诉讼中主要是审前程序中出现的法官新形象。由于普遍存在当事人滥用程序权,造成了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高昂,英美国家进行了持久的民事司法改革,赋予了法官程序管理权,进行案件管理、程序管理和证据管理,以促进程序经济,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借鉴管理型法官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乃至整个诉讼程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纠正片面强调建立当事人主导审前程序的改革思路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渊源以及我国的相关规定,提出现阶段有必要将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是公法与私法相互融合趋势,公正和效益两大法律价值的必然要求以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顺利进行的需要。在此基础土提出了在民事诉讼法中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回避制度对案件能否公正审判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当事人对审判人员能否公正执法产生合理怀疑也应可提请回避。  相似文献   

11.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予以了超职权的限制。从民事诉讼的特性和民事纠纷的性质来看,这些限制均是欠妥当的。应当重新认识处分原则,真正理解和贯彻处分原则:诉讼程序的启动应当由当事人决定、诉讼请求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法院对撤诉不应主动干预、当事人制度应予调整。在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必须着眼我国特殊的政治法律环境制度,赋予法官释明权,以提高审判活动的功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符合民事诉讼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诉讼和解是当事人自主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民事纠纷。台湾地区在2003年针对《民事诉讼法》诉讼上的和解制度机能作了扩大的重点修正,以充实《民事诉讼法》中和解制度功能,扩大和解制度解决纠纷的机能。新的诉讼和解制度在成立要件、和解程序、和解瑕疵救济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规定,但在第三人参与、诉讼标的外事项和解以及和解方案等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14.
《法官如何思考》呈现的是波斯纳的一系列的理论思想。我们往往比较关注司法程序和结果,却对法官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其思考过程如何,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考虑的较少或不深刻。读过此书之后,我对法官司法的过程有了较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证人保护措施是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的核心部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为了切实建立全面、系统且高效的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必须加大庭审前的预防性民事诉讼证人保护措施力度,密切结合庭审中与庭审后的民事诉讼证人保护措施,对各阶段的各种证人保护措施加以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法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问题依然颇多。全国有大量的法官未接受系统的正规法学教育,司法能力欠缺和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又出现了法官数量不足,尤其是一线办案法官严重缺乏的问题。不仅如此,而且法官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自实行国家司法考试以来,初任法官要求较高,法官招录较难。对此,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法官继续教育,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法官队伍。这对于践行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炎红 《科技信息》2009,(23):I0381-I0382
民事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能。探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检察制度,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现行检察机关民事抗诉制度存在单一性、滞后性、片面性、弱质性等弊病。之所以如此,既有历史原因,又有思维方式方面的原因,还有组织架构方面的原因。作者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着手对该制度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克制主义与能动主义是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必然面临的司法哲学模式。司法克制主义,由于它表现出的对法律规则及其意图的尊重,使法律有了相当大的可理解性和预期性,得到了广泛的尊崇;而司法能动主义表现出的最大限度地追求个案正义、弥补立法不足等优势也得到了众多支持者的垂青,于是这两种模式的激烈碰撞将法官带入了选择困境。在我国法治建设中,法官应秉持一种温和的能动主义的司法理念,以更好的实现法治,追求正义。  相似文献   

19.
岳涛  王韧 《科技信息》2007,(29):305-305,285
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中都存在事实推定,但事实推定在三种诉讼中的内涵、标准各不相同,本文主要讨论在民事诉讼中事实推定的有关问题,并对规范事实推定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纠纷的和解源远流长,有"息讼"和"无讼"的传统。在当前的环境下,民事诉讼主要依赖调解制度解决,和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应当完善立法,确定民事诉讼和解的范围,将民事诉讼和解的法律法规制度化,切实保障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从而引导民事纠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