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力学与实践》1990,12(5):50-51
<正>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回首往事,我们固然有许多成绩和贡献,但总的来看弯路多于直路,特别是在六大关系方面总是在左和右的两极之间剧烈地震荡.能否在这六大关系之间寻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将是我们今后少走弯路或回头路的关键.这六大关系即: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育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教材建设与教学的关系、高层次教学与基础课教学的关系.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六个关系不属于一个层  相似文献   

2.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回首往事,我们固然有许多成绩和贡献,但总的来看弯路多于直路,特别是在六大关系方面总是在左和右的两极之间剧烈地震荡.能否在这六大关系之间寻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将是我们今后少走弯路或回头路的关键.这六大关系即: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育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教材建设与教学的关系、高层次教学与基础课教学的关系.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六个关系不属于一个层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力学的测量工作中存在着被测量与显示量间的关系,简称测显关系。它对测量方法有检查和指导的作用。它可分三类:单一关系、多元关系和相近关系。文中给出了应用实例,说明测显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人体动脉压力-体积之间的实验数据,提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拟合关系,并将拟合情况与cope提出的二次抛物线的拟合情况作比较,发现压力-体积之间的指数关系拟合得最好,对数关系在较高血压时也比二次抛物线拟合得好。其次,对压力-体积之间的指数关系与对数关系,分别建立相应的非线性弹性腔模型的基本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导出心血管参数与压力脉图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还对人体动脉压力-体积之间的指数关系、对数关系和二次抛物线关系所对应的动脉顺应性作了比较,发现用指数关系和对数关系比用二次抛物线关系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的优点,是一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配比HMX/TNT炸药的Dn()关系,并与不同配比RDX/TNT 炸药的Dn()关系进 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配比相同时HMX/TNT炸药Dn()关系曲线总是在RDX/TNT炸药Dn()关系曲线 上方;RDX/TNT和HMX/TNT炸药的Dn()关系曲线随着炸药中TNT含量增加而下移。引入变量Rt 分 别将两种混合炸药的Dn()关系推广为Dn(,Rt)关系,给定变量Rt 就可以通过Dn(,Rt)关系得出相应未标 定的Dn()关系,Dn(,Rt)关系不仅可以减少实验标定次数,并且能满足DSD方法计算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于钢筋混凝土数值分析中的本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江见鲸 《力学进展》1994,24(1):117-123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数值分析中的本构关系,包括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钢筋的本构关系,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与评述,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海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海冰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推导出海冰的本构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本 构关系的正确性. 根据海冰的本构关系拟合出海冰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应变率的关系曲线并推 导出海冰最大抗压强度和应变率关系的公式,并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此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固体力学研究者致力于具有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下简称为形变型本构关系)的变形体的力学响应研究,而流体力学研究者致力于具有应力-应变率本构关系(以下简称为流动型本构关系)的流动体的力学响应研究。当涉及结构和材料的动态塑性时,到底应该用“塑性变形”还是“塑性流动”来表示?本文从宏观塑性本构理论和微观位错动力学机理两个角度,分别讨论并指出塑性本构关系属于流动型黏塑性率相关本构关系,且同时适用于加载和卸载;因而不应该用应力-应变图来描述塑性加-卸载过程。弹塑性本构关系则是一种形变型和流动型本构关系的耦合。  相似文献   

9.
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脆性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特性,对岩石宏观动态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对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与宏观动态力学特性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准静态裂纹扩展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准静态与动态裂纹扩展断裂韧度关系、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模型及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观力学的动态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其中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是根据裂纹长度与应变关系的时间导数推出;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是根据推出的裂纹速率及应变率关系,与裂纹速率及断裂韧度关系相结合而得到。研究了应变率对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及动态压缩强度影响。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讨论了岩石初始损伤、围压、模型中参数m、ε0和R对应力-应变关系、动态压缩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深部地下工程脆性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非完整系统力学中的交换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带线性非完整约束系统的交换关系已有人研究过。本文给出非线性非完整系统的交换关系。1.交换关系V 我们研究带非线性非完整...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弹性动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并给出一种修正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给出一个以任意速率扩展的反平面裂纹与路径无关的J积分,证明J积分扩展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动态COD)之间有的简单的关系,J积分与能量释放率,动应力强度因子之间也有简单关系,利用这些关系,给出了动态COD与动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波纹圆板是精密仪表弹性元件中的一种,它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常把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知道圆板的中心挠度与均布压力之间关系,该关系称为特征关系. ...  相似文献   

14.
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弯矩—曲率关系的合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现有高强混凝土及钢管混凝土本构关系,运用合成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对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的截面弯矩-曲率关系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讨论了主要参数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经大量回归分析,建立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截机弯矩-曲率关系的三折线模型,从而为叠合柱结构的抗震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实心圆试件扭转试验确定大应变本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何蕴增  邹广平 《力学学报》2001,33(6):828-833
提出并完成了通过实心圆轴扭转试验建立大应变本构关系的方法。它比单向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本构关系更为精确。因拉伸实验变形较大时试件伸长和变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尤其在“颈缩”后,很难对有关力学量作有效测量和分析。即扭转本构关系的描绘更为完整。以低碳钢为例,扭转本构关系所描述的有效区间比拉伸本构关系大十余倍。该方法将有利于探讨研究更大应变下的材料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脉搏波本构关系决定着脉搏波的传播特征。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来确定脉搏波本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从现有文献数据来获得脉搏波本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核心之一。本文中探索了3个可行途径:(1)由实测脉搏波波速对压力的关系C(p)进行反分析(无创法);(2)直接对脉搏波p-V本构关系进行实测(有创法);(3)由一系列实测脉搏波波形进行Lagrange反分析(无创法)。采用上述方法,根据现有文献数据,发现由C(p)关系的Rogers-Huang简化式可推得指数型p(V)本构关系;由MK-Hughes式可推得对数型p(V)本构关系。脉搏波传播特性随非线性本构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按中医体质分类观点,相应的脉搏波本构关系原则上也有不同类型,因人而定。在这个意义上,脉搏波的Lagrange反分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它对正确选择测点和提高测量敏感性和精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视觉导航中空间点与图像点之间的映射问题,提出一种坐标矩阵奇异值分解下的点对应关系计算方法。首先,针对一般几何分布下的空间点配置情况。然后,建立了视觉导航点对应关系计算模型,以矩阵奇异值分解为工具,推导了特征点集坐标矩阵等式,构建了与旋转、尺度以及平移无关的不变特征,并计算特征点对应关系。所提出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特征点对应关系的指数级搜索或者在搜索特征点对应关系时需要人工设计较为复杂的匹配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极少次数搜索下准确获得点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实心圆轴扭转测定本构关系的概念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蕴增  邹广平 《实验力学》2003,18(3):426-432
本文提出了实心圆轴扭转试验建立有限应变本构关系(τ—γ曲线)的概念,并在文[1]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通过实心圆轴扭转试验建立文献[6]形式的有限应变本构关系的方法,它比单向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本构关系更为精确,因拉伸实验变形较大时试件伸长和变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尤其在“颈缩”后,很难对有关力学量作有效测量和分析,扭转本构关系的描绘也更为完整,以低碳钢为例,扭转本构关系所描述的有效范围比拉伸本构关系大十余倍,本文方法将有利于探讨研究更大应变下的材料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杰  任晓丹 《力学进展》2010,40(3):284-298
对混凝土材料在静力和动力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评述.梳理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逻辑脉络;归纳总结了在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并且对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的若干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对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及随机性的理解和诠释,阐述了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本构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黄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松鹤  骆亚生  李焱 《力学学报》2009,17(5):643-647
基于杨凌地区黄土的单向固结试验资料,分别研究了加载条件下原状黄土和扰动黄土的固结蠕变特性,由试验数据整理分析出不同含水率、不同固结压力下的固结蠕变曲线簇,根据蠕变曲线形态特征,推导出单向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应变-时间关系并拟合得到该关系中的参数,在分析参数与固结压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推导出黄土的一维固结蠕变本构关系,经试验证明,该关系能较好的描述杨凌地区黄土的固结蠕变特性。另外,基于试验资料以及Buisman次固结系数的概念,分析出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确定固结压力对黄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