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7~9年级)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是“内容标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课题学习”的目标是:1.经历“  相似文献   

2.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单元教学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单元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一线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单元设计的创造[1].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3.
1研究背景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统计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统计内容在数学课程中也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数学课程中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1].很多国家都将统计内容列为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  相似文献   

4.
黄晓英 《数学通报》2012,(9):12-14,18
1关于新西兰《1~8年级数学课程标准》2009年,新西兰教育部出版了新的《1~8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从2010年起,所有新西兰的以英语授课的学校的教师开始执行这套标准.下表是对《1~8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中"几何与测量"领域的内容标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逻辑推理是指从一...  相似文献   

6.
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相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显著加强了高中学生的代数培养要求.例如,课标给出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包含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代数的地位有所突出;课标在必修内容中,设置了“预备知识”主题,明确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结合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1]的要求,这在本质上也是要求学生提高运用代数知识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第一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此同时,高中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处于研制阶段.作为过渡,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并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2002年3月18日  相似文献   

8.
江华  李祎 《中学数学》2012,(18):46-47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印发和人教版七年级的修订版教材的正式发行,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了.下面就人教版七上第一章《有理数》修订版与原教材相关内容作一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各州教育当局与专家合作,于2010年颁布《美国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简称数学标准),提出了数学实践的新理念,阐明数学教学的新观点,新要求,与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既有相近之处,也有明显差异.本文仅对义务教育中美几何标准作若干比较,由此可以看到几何教与学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解决问题"第一条就是:"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利用得上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顾文娟 《数学通报》2003,(10):37-3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由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学习新课程用好新课程成为一件大事。 与我国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指导思想、数学课程目标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实施,都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按照标准研制的思路,“我国的数学教学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笔者对比学习了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  相似文献   

12.
<正>尺规作图在初中平面几何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几经沉浮”.改革开放前对几何作图要求较高,改革开放后因为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一段时间内对几何作图的要求逐步弱化,至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版本,尺规作图的要求已经降至最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始逐步提高对尺规作图的要求,重新要求了解作图的道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尺规作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就开始增加尺规作图,初中阶段基于基本作图的简单几何作图要求有所提升,要求经历尺规作图的过程,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明 《数学通报》2004,(2):5-6,4
自2001年9月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00多个县(区)进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改革的实验.《标准》汲取了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注意到国外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涉及数学课程观、数学课程价值观、数学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基于参与过程设计的教学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是苏科版(2014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平行四边形(2)"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内容将3个判定一起出现修改为分两次出现,并增加了完整的证明过程,但是对3个判定的呈现方式没有改变.本课内容是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第一课时,主要  相似文献   

15.
“线段、射线、直线”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形与几何”板块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与北师大版“线段、直线、射线”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学新课程中教材编写的理论透视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革故鼎新、促进发展.数学课程改革也不外乎于此.自从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之后,呼应着标准的各类实验教材纷至沓来或即将“显露娇容”,中国的数学教育扑面迎来了可喜的改革春风.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我国第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同年也开始研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中国《标准》),在《标准》中,对于争议较大的几何部分做了较大的改革,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同放在数学2中(必修部分),同时在渗透近现代数学思想和内容上做了较大改进.2000年4月全美教师协会发表了《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以下简称美国《标准》),其中也有单独的9—12年级几何标准(相当于我国高中阶段).有鉴于颇受各方争议的“几何”课程改革,本文对中美两国高中阶段的几何课程标准做一比较(中国《标准》取必修部分数学2,同时结合了选修部分中涉及几何的部分),以期能从中得到一些对我国高中几何课程改革与教学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文本资源的开发应“使得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足够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数学、欣赏数学”,而在课程内容第三学段(7~9年级)中有关“欣赏”的行为动词只出现三次,分别涉及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平移,这让笔者很是困惑:初中数学内容的欣赏似乎就是图形外部美观的欣赏?然而,张奠宙教授关于数学欣赏的评述点醒了笔者,原来“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展现形态,同样需要欣赏”.在解题教学(尤其是一题多解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引导学生从解题反思到解题欣赏,师生收获了许多快乐.这里笔者将一次作业讲评经历的意外和反思整理出来,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与国际数学教育界交流的日趋频繁,数学交流逐渐引起国内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首次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并对数学交流提出了具体要求.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背景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以来,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已陆续在各地展开.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而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