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同步辐射的优越性和其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广泛应用。对其在X射线吸收光谱、材料相变、共振光电发射和非弹性散射等方面的应用和前景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鱼类硬质组织物,特别是骨骼支持鱼体和保护其体内器官的组织,对其进行特征检测分析是研究鱼类游泳运动、鱼类解剖、鱼体建模等的数据基础。随着X-ray技术的发展和国产设备的广泛应用,其仪器设备成本明显降低,使得X-ray在渔业研究与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成为可能。首先介绍了X-ray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其在鱼体组织检测中的应用,X-ray技术在鱼体组织及微量元素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鱼类组织器官的无损检测和鱼体微量元素检测两部分,其中分别介绍了包括照相法、数字成像法、衍射技术和吸收光谱法等X-ray技术;然后综述其在鱼体组织器官建模、鱼骨检测、鱼类化石研究、鱼耳石分析和鱼体微量元素检测方面的应用,总结了Xray在渔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X-ray的渔业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固液悬浮体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流体类型,其浓度与均匀性变化直接决定了最终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服役稳定性,对其进行实时、原位、高精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超声波技术其具有非接触、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所以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该技术实现固液悬浮体系浓度测量的方法,回顾了其国内外发展状况,特别是对该技术在浆液混合过程监控方向的应用做出了介绍和总结。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皮秒同步扫描相机系统主要包括皮秒同步扫描变像管、同步扫描线路和CPM激光器。皮秒同步扫描变像管在保证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同时,着重对偏转系统进行了改进。不仅要使其偏转灵敏度大幅度提高,而且要设法减小其极间电容、引线电感和趋虑效应,从而提高了其品质因数,使其对扫描线路的功率要求大幅度减小。所研制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研究了氰基和氧改性的单层石墨相氮化碳(g-C3N4)结构模型、禁带宽度和态密度,以及氧气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基于三种结构的态密度,讨论了其与禁带宽度变化的关系。基于氧气在g-C3N4、氰基改性g-C3N4和氧掺杂g-C3N4的吸附能和吸附后O-O键长,系统分析了氧气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6.
刘铭  王牧 《物理》2013,(8):595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人们对氧化锌纳米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了其丰富的形貌、生长特性和物理性质。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直接用锌粉和氧气合成、生长氧化锌纳米单晶可能得到其生长机制的本征信息。图中所示是在未加催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十三种硫脲类化合物在不同介质溶液中存储不同时间及氧气、日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其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并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其主要吸收峰的变化,讨论了其结构关系,并得出了它们的稳定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韩飞  马本堃 《物理学报》1996,45(5):826-831
用直接标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子束外延生长和在长程时间、空间关联条件下的动力生长过程。分别得到了在强、弱耦合区的粗糙指数和动力学指数,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说明了其弱耦合的结果与动力重整化群的结果一致的原因。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英才 《物理》1994,23(2):121-128,105
半导体科学技术是20世纪中最伟大和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重温其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和认识其发展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着重评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科学技术在材料、物理、器件与工艺四个领域内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光子学报》2021,50(8)
新型光电材料、磁性材料、低维量子材料等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前沿,其在微纳尺度的近场光学动力学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飞秒激光的超高时间分辨与光电子显微镜的超高空间分辨结合为一种超高时空分辨测量技术,为材料物理、表面物理等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本文介绍了超高时空分辨光电子显微镜,讨论了其在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动力学、低维材料等新型半导体材料动力学、材料异质结界面动力学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其在飞秒-纳米尺度表面和界面物理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菌紫质光电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保利  徐大纶 《光子学报》1995,24(2):112-1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细菌视紫红质,对其结构、光电功能和光化学性质作了简单介绍,着重对其光电作用机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了阐述,对其在光电器件、神经网络和仿视觉功能系统方面的实际应用给出了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科学技术是20世纪中最伟大和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重温其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和认识其发展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着重评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科学技术在材料、物理、器件与工艺四个领域内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单光纤光纤陀螺的原理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光纤光纤陀螺是全光纤光纤陀螺的一种,它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易于工程化的优点。它是应用在线制作技术,在一根光纤上制作光器件,形成无焊接点的光路。在线技术包括光纤环缠绕技术、耦合器制作技术、偏振器制作技术、发光模块制作和光接收模块制作技术等。详细地介绍了其原理、关键技术及生产工艺,并提出了提高其性能的措施。在分析不同型号单光纤光纤陀螺性能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应用前景。随着单光纤光纤陀螺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信号处理技术的提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促进光纤陀螺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由于具有质轻坚固、阻尼抗震、易于回收等特点,近年来在航空、航天、交通、电子和电动工具等领域,尤其是作为汽车、笔记本电脑和3C产品壳体应用广泛。但是它的耐蚀性差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特别是铁、铜、镍重金属杂质浓度较高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才能使镁合金在工业生产中发挥其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本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基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传统的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教学中分层次地引入计算机模拟实验拓展尝试。融入课程思政的分层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该分层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其物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其敢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其专业自信。  相似文献   

16.
微光纤器件由于其优异的光波导特性、较高的机械强度、操作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实现了在传感、激光、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二氧化硅微光纤器件尺寸相对较大、材料折射率较低,使其在微纳尺度的气、液态环境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一维纳米材料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由于其具有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折射率,基于单纳米线集成的微光纤器件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可以实现更高灵敏度和更高空间分辨率,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器件制备、耦合原理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对纳米线集成的微光纤器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以及南京大学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对InSb霍尔元件在-135~65℃内的霍尔电压的温度特性进行了测量,研究在恒流源和恒压源条件下其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工作温度、线性范围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白光LED用硅酸盐基质发光粉的制备及其封装特性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2+激活的硅酸盐基质白光LED用发光粉,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发光粉的形貌和激发、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与YAG发光粉的封装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硅酸盐基质白光LED用发光粉其激发光谱覆盖范围宽。采用不同波段的LED芯片进行封装时,和YAG发光粉相比,其色坐标、显色指数和流明效率波动不大,尤其是流明效率波动仅在8%左右,而且其老化性能也和YAG发光粉差别不大。对其和YAG LED的相对发射光谱研究表明,硅酸盐更适合暖白光LED的封装,硅酸盐发光粉粒径与封装流明效率规律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粒径的硅酸盐发光粉有可能在大功率LED上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平面物体在曲面状态下扫描仪图像的校正理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张全法  梁二军 《光学技术》2003,29(3):337-340
平面物体在曲面状态下经扫描仪扫描后,其图像将发生复杂的畸变。提出将其分类为灰度畸变、投影畸变和成像畸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在二元曲面模型下对投影畸变和成像畸变进行数字校正的方法,给出了对灰度畸变进行数字校正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导数原子光谱分析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介了导数测量技术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常规原子光谱信号模型及其原子光谱信号的导数模型;讨论了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导数测量新技术原理及其分析特性。介绍了导数原子光谱技术在生物样品、环境样品、药物分析、食品饮料、金属及合金样品痕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基于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新型导数原子光谱分析新技术较常规原子光谱分析,其灵敏度和基线稳定性显著提高、检出限明显改善,在痕量和超痕量金属元素分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