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贵州科学》2021,39(4)
耕地一直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之一,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三调的初步数据和2010年变更调查数据对万山区的耕地情况进行分析,先是对各乡镇的变化速率指标和相关景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再总结得到万山全区的耕地整体情况并不理想,耕地面积相对减小,各景观指数反映的耕地生态景观相对变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96—2008年间,云南省各个县级行政区的耕地变化情况。运用GIS地统计的自相关性分析,得出云南省耕地变化的时空特性,为我们理解云南耕地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全省的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ndex=0.299 5,显示云南省县级行政区的耕地变化率有较弱的正相关性。局域自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图,显示云南省县级行政区的耕地变化有六种模式。最后得出结论,每种模式都是经济利益与政策双重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2008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格局演变模式。分析结果显示:2003—2008年期间,农民纯收入在时间尺度上呈现逐年增长模式,在全局空间尺度上呈现很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农民人均纯收入高-高的的区域和低-低的区域始终呈现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自2004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相似的县其空间聚集程度表现逐年减弱的趋势,但其空间自相关性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从县域尺度上探讨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直接与间接碳排放估算模型,计算了1997 ~2015年各区县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揭示了其时空演变规律,同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99...  相似文献   

5.
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耕地变化信息对区域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以来江汉平原地区开展了多项土地整治专项行动,使得区域耕地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解和掌握本区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QUEST(Quick, Unbiased, and Efficient Statistical Tree)决策树算法,选取“环境一号”和Landsat 8数据,以江汉平原西南部的公安县,江陵县和石首市为例,进行了分类制图,得到了耕地的变化信息和统计结果.结论如下:1) 近5a来,江汉平原西南部的耕地总面积减少了2.2%,其中水田的比重由38%上升至52%,而旱地的比重由62%下降至48%;耕地总的变化不显著,但水田和旱地的变化动态度较高;5年来有10.13%的旱地转换为水田,旱地成为水田主要的变化对象.2) 2011年~2015年,耕地在空间上集中连片的趋势加强,景观的破碎度由0.060下降至0.049,而水田和旱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两者的破碎化程度均存在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耕地资源及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成都市1952-2009年的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口等统计数据,对全市耕地资源及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2-2009年成都市耕地面积减少了37.73%;耕地变化过程可分为波动期(1952-1965年)、平缓下降期(1966-1998年)、急剧下降期(1999-2003年)和快速下降期(2004-2009年),4个时期耕地年均减少速度分别为0.37%,0.44%,3.54%和1.16%;空间上近郊耕地减少速度总体上大于远郊.由于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1952-1992年全市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3-1998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小于1,耕地无明显压力;1999-2009年由于耕地大幅减少、粮经作物结构调整和人口的快速增加,耕地压力指数急剧增大.近郊在1998年耕地压力指数由小于远郊转变为明显大于远郊.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及工业发展、退耕还林、粮经比和人口等因素的变化及区域差异是近年来全市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压力增加产生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耕地资源与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6-2007年三峡库区耕地、人口和粮食动态变化数据,对库区耕地资源和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耕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库尾区最为丰富,库中区次之,库首区最为贫乏;2)三峡库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1995-2003年减少最为剧烈;3)1998年以前耕地压力指数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1998年之后平稳上升,主要是由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通过调控耕地资源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1980—2018年银川平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沿黄经济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笔者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转移矩阵,地学信息图谱、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热点分析法,探究该区各地类数量结构演化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近38年,①建设用地和耕地大幅增长,其他地类均有减少,耕地流转为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为开垦草地和未利用地,水域林地略微减少,变化率低于1%;②空间分异上,图谱单元以水域向草地和耕地转化为主导,集中分布于平罗县、贺兰山脚和黄河以东,其次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主要发生在青铜峡市和利通区;③地类变化在空间上呈现东北-西南的集中分布趋势,覆盖范围逐渐趋于扩张;④沿黄城市群以耕地、居民点和建设用地为主,工农业快速发展加速了地类的转化,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和密集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和白芨滩生态保护区,地类以林地和荒漠草原为主,是土地利用的冷点区。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1993-2002年浙江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浙江省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耕地流失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浙江省耕地减少的三大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和人口增长、自然灾害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并针对耕地变化的不同驱动力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南昌市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南昌市人口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南昌市人口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人口密度大致呈现"中心外围"格局,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西湖区系马桩街道内部,并向西南方向缓慢移动.②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呈显著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特征,且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柬埔寨2010--2012年农业统计年鉴数据提取各个省级行政单元3年的平均复种指数,结果显示:海拔不高于50m的区域面积占所在省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与年度耕地复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0.751,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雨季时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平均占全年的87.1%.研究表明:柬埔寨农业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形限制,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洞里萨湖区、洞里萨河两岸和湄公河在其境内的后半段.此外,柬埔寨的农业开发受气候条件制约严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主要集中在雨季,耕地复种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耕地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分2个阶段从数量变化、区域变迁和利用结构等3个方面对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黑河中游耕地多功能性时空变化及权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具有粮食生产、生态维持、社会保障、景观游憩等多种功能,是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地利用方式.本文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融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兴趣点(POI)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揭示耕地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分布格局与变化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耕地...  相似文献   

14.
选取湖北省县域2001年~2012年份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采用相对发展率、锡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化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其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递减,且各地经济运行较为平稳.(2)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空间正相关性也在波动中加强,这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相邻县市区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年份的增加也越来越强,同时也说明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逐渐趋于收敛的.(3)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西低东高"、"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热点地区基本集中于鄂东环武汉城市圈,且从年份的变化来看,热点地区有向荆襄宜城市群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冷点地区则基本位于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鄂东南山区,且随着年份的增加,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湖北省县域经济整体趋好.(4)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呈现西北-东南格局,12年间其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且2005年~2008年的偏移速度快于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1949—2010年兰州市清真寺的空间矢量化数据,通过应用标准差椭圆法(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兰州市清真寺自1949年以来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清真寺空间分布经历了明显的集聚—相对分散—分散的变化趋势,并向西北方向延伸.(2)清真寺重心表现出由靖远路街道—临夏路街道—西园街道的移动轨迹,相比七里河区,城关区清真寺空间变化较为稳定.(3)清真寺空间格局演化经历三个时期,依次是1949—1978年集中式扩散,1979—1990年跳跃式扩散,1991—2000年、2001—2010年核心—边缘式扩散,并呈倒T型模式.(4)其空间演化主要受宗教政策与制度,人口增长与流动、经济发展与转型以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中国省级报刊自然灾害数据库,借助GIS技术,分析了中国近40a旱灾时空格局特征。发现:中国旱灾区域分异规律首先是东西分异,其次才是南北分异,空间格局叶现“两带一面”的特征;旱灾比重的变化明显分3个阶段,即1949-1965年、1966-1981年、1982-1990年,而在1965年左右的变化具有突变的性质;季风的不稳定怀极易可能导致旱灾持续时间突破tmin而形成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17.
18.
对崇阳县耕地内部结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趋势、耕地利用程度、耕地资源增减变化流向、耕地空间相对变化和耕地变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崇阳县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面积有所下降;(2)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突破限制;(3)耕地质量保护重视不够;(4)违法用地处理难度大。最后,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翟雪迎  孙勇  季民  王鹏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0):12297-12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伴生了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为了分析和掌握近年来山东省大气质量的变化状况,本文充分利用山东省2015—2018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时序变化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大气质量重心迁移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了年际序列变化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并通过建立的空间自相关和重心迁移模型,探索了17个地市AQI的空间聚集特征及重心迁移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的AQI在年际尺度上是逐年降低,西部和中南部等地区空气质量较差,空气质量呈现出冬夏分明的季节性变化,而沿海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整体较佳,季节性规律表现不太明显;各地市AQI的Moran''s I(莫兰指数)逐年降低,各地市空气质量空间自相关性呈逐年减弱的聚集态势;重心迁移分析表明山东省城市群近年来的AQI重心呈现出自西向东微弱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统计技术,分析了济南市耕地变化的数量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在这十年内耕地面积发生了重大变化,面积减少4.26%,前五年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后五年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他类型用地转化为耕地的量很少;②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耕地转入转出明显减少;③耕地变化区域之间差异大,天桥区减少幅度最大,济阳和商河县面积略有增加;④本区的耕地变化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以政策和人口经济发展压力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本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