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弱粘弹性”概念,用以描述弱时变材料的动态性能,并构造了弱粘弹性模型进行结构振动分析。根据“弱”的特点,选择了小参数,给出弱粘弹性材料动态性能的描述形式。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两种摄动解法,第一种基于弹性解,第二种基于单粘弹性模量解。文中还特别讨论了松驰函数为指数形式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粘弹性结构自由振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粘弹性结构动力响应的一个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弹性一粘弹性复合结构模态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弹性一粘弹性复合结构动力学基本问题复合结构动力学方程是一组微分积分方程,引入增广状态变量,将其变换为常规的状态方程,研究了状态方程特征解的性质,提出了“振荡模态”和“蠕变模态”概念给出了脉冲响应矩阵和传递函数矩阵,讨论了它们的特性,复合结构模态理论为其动特性和动响应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粘弹性阻尼结构系统振动特性的迭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连接铰结构中置入粘弹性材料的,预紧力大小发迹时引起铰点约束刚度变化对模态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平移约束刚度和旋转约束刚度变化时结构模态参数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可以分析两个参数同时变化的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变化的三科。可获得对了大损耗因子约束参数,可为结构的被动控制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分析粘弹性结构自振特性的数值方法,通过弹性等效空间特征值问题及一个代数方程的求解,得出粘弹性结构的频率及振型。此外建立了薄板的粘弹性动力方程并给出相应的求解方法。文中做了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8.
对粘弹性结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和复合结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探讨。对于粘弹性结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研究了表示成MCK形式的可能性,并对几种典型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对阻尼的假设,给出了考虑弹性材料阻尼及结构外部粘性阻尼的拉氏域内弹性--粘弹性复合结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有限元线法对变截面的高层筒体结构进行空间整体稳定和二阶分析。先把实际框筒结构分段连续化为正交各向异性折板结构,用有限元线法,通过有限元半离散化,取结线上位移为基本未知函数,由势能驻值原理建立稳定和二阶分析的常微分方程组,由常微分方程求解器直接求解。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识别弹性--粘弹性复合结构动态载荷频域方法。首先将复合结构利用约对值模态应变能方法(AVMSE)进行模态分析而获得模态参数,其次在频域中通过模态变换法求得动态载荷谱。通过两个算例说明方法的应用,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铲的,识别精度是好的。并对该方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粘弹性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的谐波平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凡  傅衣铭 《力学季刊》2003,24(4):541-545
本文分析了线粘弹性结构的长期动力稳定特性。设材料具积分型本构关系,且其松弛模量能用Prony级数描述,将微分-积分型控制方程化成微分型方程,应用谐波平衡法确定动力稳定区域,着重讨论了材料参数及系统振动频率对动力稳定区域的影响发现该类粘弹性结构具有与一般阻尼系统不同的动力稳定特性。文中也将系统平衡法直接应用于微分-积分型控制方程,忽略卷积积分运算后产生的随时间衰减的非谐波项来得到决定动力稳定边界的特征方程,并对两种应用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单调和循环加载试验,基于宏细观测量结果, 扩展了 损伤概念以 描述该类接触面在受载过程中的物态演化, 及由于物态演化导致的力学特性从初始状态到最终 稳定状态的连续变化过程. 揭示了接触面损伤的细观物理基础主要是接触面内土的颗粒破碎 和剪切压密这两种物态演化;指出接触面的剪胀体应变可以划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剪胀体 应变两部分,其中不可逆性剪胀体应变可作为接触面损伤发展的宏观量度,因此其归一化 形式可作为一种损伤因子的定义;提出了建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一种损伤本构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维流体饱和粘弹性多孔介质层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骁  张燕 《力学季刊》2005,26(1):44-52
本文研究了不可压流体饱和粘弹性多孔介质层的一维动力响应问题。基于粘弹性理论和多孔介质理论,在流相和固相微观不可压、固相骨架服从粘弹性积分型本构关系和小变形的假定下,建立了不可压流体饱和粘弹性多孔介质层一维动力响应的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求得了原初边值问题在变换空间中的解析解,并利用Laplace逆变换的Crump数值反演方法,得到原动力响应问题的数值解。数值研究了饱和标准线性粘弹性多孔介质层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固相位移、渗流速度、孔隙压力及固相有效应力等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不可压流体饱和弹性多孔介质相同,不可压流体饱和粘弹性多孔介质中亦只存在一个纵波,并且固相骨架的粘性对动力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弹性力学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解弹性力学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线法的基本理论。该法包括了2-4条结线的等参数单元,沿结线方向的两点边值问题采用插值矩阵法解之。算例表明,本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假定半无限体为线性黏弹性介质,土体在内部水平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球张量和应变球张量之间符合弹性关系,而应力偏张量和应变偏张量之间符合三参数固体黏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半空间体内部受水平向集中力的Mindlin弹性理论解,根据弹性--弹黏性相应原理,系统推导了水平集中力作用在半无限体内部时的应力与位移分量的黏弹性解.通过对应力与位移分量在拉氏域内的解答进行Laplace逆变换,给出了应力与位移分量的时域解.作为黏弹性解答的应用,基于上述解答给出了水平向均布荷栽下作用在半空间体内部时的黏弹性位移计算公式,并编制了便于工程应用的计算程序.结果验证与深埋锚板的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理论解答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付超  杨骁 《力学季刊》2018,39(1):90
考虑裂纹的缝隙和黏性效应,将梁中横向裂纹等效为黏弹性扭转弹簧,利用广义Delta函数,给出了Laplace变换域内裂纹梁的等效抗弯刚度,得到了具有任意开闭裂纹数目且满足标准线性固体黏弹性本构的Timoshenko梁在时间域内的弯曲变形显式解析通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个数值算例,分析了时间、梁跨高比和裂纹深度等参数对黏弹性Timoshenko开裂纹梁弯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黏性对Timoshenko裂纹梁的弯曲具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裂纹的弹性扭转弹簧模型,考虑裂纹黏性效应的黏弹性Timoshenko裂纹梁在裂纹处挠度尖点和转角跳跃现象十分明显.另外,由于横向剪切引起的附加变形,Timoshenko裂纹梁的稳态挠度与Euler-Bernoulli梁挠度的差值为常数,其大小与裂纹模型、梁跨高比或裂纹深度无关,这些结果对梁裂纹无损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含粘弹性阻尼材料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是相当复杂的,求解比较困难,本文给出了一种有效的迭代解法。文中首先定义了广义Rayleigh商,指出求广义Rayleigh商的驻值问题等价于原特征问题的求解;由近似估计得到的特征向量,广义Rayleigh商给出一个较好的特征值近似估计。据此构造了迭代方法,并成功地计算了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8.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lines (MOL)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the solution of transient, two-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or incompressible separated internal flows in complex rectangular geometries.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of the code was tested by applying it to the prediction of flow fields in both laminar and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with and without sudden expansion, and comparing its predictions with either measured data or numerical result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edicted flow fields were found to be in favorable agreement with thos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for laminar channel flow with sudden expansion and turbulent channel flow with Re=6600. The code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highly turbulent flow field in the inlet flue of a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The predicted flow field was found to display the same trend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and numerical solutions reported previously for a turbulent diverging duct. As the code uses the MOL approach in conjunction with (i) an intelligent higher-order spatial discretization scheme, (ii) a parabolic algorithm for pressure, and (iii) an elliptic grid generator using a body-fitted coordinate system for complex geometries, it provides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future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 applications in complex rectangular geometries.  相似文献   

19.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deformation function of a composite is discuss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fractional expon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functions of the composite components. The viscoelastic solution is obtained using the Volterra principle. The deformation function is re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a base operator. Thus, 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approximating the deformation function by a continued fraction and applying the method of operator continued fractions. A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is detailed and illustrated using data on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As an example, the deformation of a polymethylmethacrylate-based fibrous composite with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is analyzed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Vol. 41, No. 5, pp. 9–21, May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