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配位驱动吡唑基配体在溶液中自发去质子自组装的方法,用金属转子[(bpy)2Pd2(NO3)2](NO3)2、[(dmbpy)2Pd2(NO3)2](NO3)2(bpy=2,2''-联吡啶,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和酰胺-吡唑双功能配体(HL1、HL2)合成了含有Pd(Ⅱ)…Pd(Ⅱ)相互作用的[Pd2L2]2+类型的吡唑基双钯(Ⅱ,Ⅱ)“夹子” C1~C4。利用1H和13C NMR、ESI-MS、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C1~C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合成的夹子状双金属配合物对Suzuki-coupling反应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无机化学学报》2016,(10)
通过改变溶剂热反应温度,合成了2个结构不同的镉配合物[Cd_2(H_2ppty)_2(SO_4)_2(H_2O)_2]·3H_2O(1)和[Cd_2(ppty)(SO_4)(H_2O)_2]_n(2)(H_2ppty=3,5-bis-(1H-pyrazol-3-yl)-[1,2,4]triazol-4-ylamine)。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和2的结构分别包含有双核和四核镉簇单元,呈现出零维和二维的结构。并且在室温下对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测试。固体紫外漫反射表明1和2的光学带隙分别为1.87和2.32 e V,因此它们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反应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4.
用配体调控策略,通过钯催化发展了乙烯基环状碳酰胺和异氰酸酯之间的两类差异性转化,选择性地合成了多取代的共轭二烯脲类化合物和四氢嘧啶酮衍生物.当反应以Pd2(dba)3?CHCl3 (dba:dibenzylideneacetone)为催化剂前体、以单齿配位的N,N-二甲基亚磷酰胺(Mono Phos)为配体时,可以高选择性地得到一系列线性的共轭二烯脲类衍生物;将配体改为双齿配位的1,3-双(二苯基膦)丙烷(DPPP)时,利用相同的原料则能够合成一系列环状的四氢嘧啶酮类化合物.这一研究通过简便的配体调控策略,为含氮化合物的多样性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无机化学学报》2018,(12)
以1,2-二(4H-1,2,4-三唑)乙烷(btre)和3个二元羧酸1,3-金刚烷二酸(H2adc)、对苯二甲酸(1,4-H2bdc)和邻苯二甲酸(1,2-H2bdc)为配体,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锌配位聚合物{[Zn(μ2-btre)(μ2-adc)]H2O}n(1·H2O)、[Zn2(μ2-btre)(μ2-1,4-bdc)2(H2O)2]n(2)和[Zn(μ2-btre)(μ2-1,2-bdc)]n(3)。测试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1为2D (4,4)网格结构,π-π作用将相邻的2D网格连接成3D结构。配合物2和3分别是3D和2D(4,4)网格结构。另外,研究了3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室温下的固体荧光。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溶剂热反应温度,合成了2个结构不同的镉配合物[Cd2(H2ppty)2(SO4)2(H2O)2]·3H2O(1)和[Cd2(ppty)(SO4)(H2O)2]n(2)(H2ppty=3,5-bis-(1H-pyrazol-3-yl)-[1,2,4]triazol-4-ylamine)。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和2的结构分别包含有双核和四核镉簇单元,呈现出零维和二维的结构。并且在室温下对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测试。固体紫外漫反射表明1和2的光学带隙分别为1.87和2.32 eV,因此它们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反应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8.
通过改变溶剂热反应温度,合成了2个结构不同的镉配合物[Cd2(H2ppty)2(SO4)2(H2O)2]·3H2O(1)和[Cd2(ppty)(SO4)(H2O)2]n(2)(H2ppty=3,5-bis-(1H-pyrazol-3-yl)-[1,2,4]triazol-4-ylamine)。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和2的结构分别包含有双核和四核镉簇单元,呈现出零维和二维的结构。并且在室温下对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测试。固体紫外漫反射表明1和2的光学带隙分别为1.87和2.32 eV,因此它们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反应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6,(12)
本文利用柔性双吡唑和三氮唑为配体,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个新的二维格子状的配位化合物,[Cu(btb)_2Cl_2](1),[Cu_3(H_2bdpm)Cl_3](2)and[Cd(H_2bdpm)2(C_3O_4)](3)。化合物1中Cu~(2+)为六配位结构,分别与四个N原子和两个Cl原子配位。相邻的[Cu(btb)_4Cl_2]单元共用btb配体从而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2中Cu+通过Cl原子和H_2bdpm配体链接,形成二维结构,氯桥在二维结构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化合物3的结构中包含一维链状的[Cd(H2bdpm)_2]_n~(2+),多个链状结构通过丙二酸分子连接形成了含有三角格的二维结构。此外,我们也对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继采用含硫配体(-SH,-SR)对高分子保护金属胶体的配位俘获之后,采用锚联在SiO_2表面的较含硫配体配位能力弱的P,N配体分别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胶体钯在室温下反应,在P/Pd大于3.5,N/Pd大于7时,可以实施对保护金属胶体的配位俘获,证实了配位俘获法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溶液中残留的金属钯的量小于0.36 ppm(P/Pd=3.5)。经电子能谱证实,锚联膦胺配体与金属钯之间存在配位作用,这是实施保护胶体负载化的关键。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在整个配位俘获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载体上或是在溶液中,胶体钯的颗粒大小与分布均保持不变。因此,配位俘获法是一种能控制多相催化剂中金属颗粒大小与分布的有效方法。由此合成的钯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在对Cis,Cis-1,3-环辛二烯的选择性加氢中,其活性仅比均相的PVP-Pd胶体催化剂稍低,选择性达100%。在周转数达12,000次/个钯原子后,其催化活性仍保持不变,随着P/Pd比的增大,催化活性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3个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即[Cu(1,2-BDC)(L)](1),[Cu(HBTC)(L)]·2H2O(2),[Co(HBTC)(L)]·H2O(3),(L=N,N-双(3-氨基吡啶)乙二酰胺,1,2-H2BDC=1,2-邻苯二甲酸和H3BTC=1,3,5-均苯三甲酸)。配合物1是基于1D[Cu-1,2-BDC]n和[Cu-L]n链形成的一个3DCdSO4-型拓扑结构。配合物2~3是同构的,均显示出2D双层(3,5)-连接的{42·67·8}{42·6}拓扑结构。相邻的2D双层网络通过分子间的氢键(配合物2)和π-π堆积(配合物3)作用进一步拓展成3D超分子框架。我们对芳香羧酸和中心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3的电化学性质和固态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14.
《催化学报》2016,(10)
在许多催化应用中双金属的Pd Au催化剂性能优于单金属催化剂.科研人员对具有可控纳米结构和高活性的Pd Au催化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该催化剂的制备需要多步且通常步骤复杂.本文仅通过浸渍和焙烧制得了Au掺杂的负载型Pd催化剂,所得Pd Au/C催化剂用于室温水相三氯乙烯加氢脱氯反应.当Pd和Au负载量分别为1.0 wt%和1.1 wt%时,在经过干燥、空气处理和H_2还原的过程后,所制得的Pd Au/C催化剂活性最高,初始转化频率(TOF)为34.0×10~(–2) mol_(TCE) mol~(–1)Pd s~(–1),是单金属1.0 wt%Pd/C催化剂TOF(2.2×10~(–2) mol_(TCE) mol~(–1)Pd s~(–1))的15倍以上.X射线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金的加入避免了400 oC焙烧时Pd的氧化.本文还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剂纳米结构演变路径,以解释所观察到的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4-(4-(9-蒽基)苯基)-3, 5-二甲基-吡唑配体(L)与不同的双金属组装单元合成了一类新颖的配位分子角[M2L2]([(bpy)Pd]2L2, 1;[(dmbpy)Pd]2L2, 2;[(phen)Pd]2L2, 3;[(ppy)Pt]2L2, 4, 其中bpy=2, 2'-联吡啶, dmbpy=4, 4'-二甲基-2, 2'-联吡啶, phen=1, 10-菲咯啉, ppy=2-苯基吡啶)。结果表明这类配位分子角是通过金属-金属成键作用与吡唑基团自发去质子的协同作用自组装形成。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 1H和13C NMR, ESI-MS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1~3的结构进行了测定。同时, 电中性的有机金属分子角[(ppy)Pt]2L2 (4)的结构也通过1H和13C NMR, 质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运用不同的非手性双金属组装中心同非手性配体L, 自组装得到的3个非手性配位分子角的晶体结构差别很大, 特别是由[(phen)Pd]2组装中心形成的配位分子角3结晶得到了超分子手性构筑。 相似文献
17.
利用4-(4-(9-蒽基)苯基)-3, 5-二甲基-吡唑配体(L)与不同的双金属组装单元合成了一类新颖的配位分子角[M2L2]([(bpy)Pd]2 L2, 1; [(dmbpy)Pd]2L2, 2; [(phen)Pd]2L2, 3; [(ppy)Pt]2L2, 4, 其中bpy=2, 2′-联吡啶, dmbpy=4, 4′-二甲基-2, 2′-联吡啶, phen=1, 10-菲咯啉, ppy=2-苯基吡啶)。结果表明这类配位分子角是通过金属-金属成键作用与吡唑基团自发去质子的协同作用自组装形成。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 1H和13C NMR, ESI-MS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1~3的结构进行了测定。同时, 电中性的有机金属分子角[(ppy)Pt]2L2 (4)的结构也通过1H和13C NMR, 质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运用不同的非手性双金属组装中心同非手性配体L, 自组装得到的3个非手性配位分子角的晶体结构差别很大, 特别是由[(phen)Pd]2组装中心形成的配位分子角3结晶得到了超分子手性构筑。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