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以3-(2-吡啶基)-4-(4-甲基苯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1)和3-(2-吡啶基)-4-(4-氟苯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2)作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配合物:trans-[Cu(L~1)_2(NO_3)(H_2O)]NO_3·H_2O(1)和trans-[Cu(L~2)_2(NO_3)(H_2O)]NO_3·H_2O(2),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铜离子均处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Cu N_4O_2],轴向上各有一个水分子和一个硝酸根配位。配体的吡啶氮原子和三氮唑的一个氮原子参与配位,而喹啉的氮原子不配位。配合物晶体中存在O-H…O、C-H…O、C-H…N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连接单核配合物形成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3-(2-吡啶基)-4-苯基-5-(2-噻吩基)-1,2,4-三氮唑(L1)和3-(2-吡啶基)-4-(4-氯苯基)-5-(2-噻吩基)-1,2,4-三氮唑(L2)作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配合物:trans-[Cu(L1)2(Me OH)2](Cl O4)2(1)和trans-[Cu(L2)2(Cl O4)2]·2Me CN(2),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单晶结构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铜离子均处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Cu N4O2],其中1的轴向由2个甲醇分子配位,而2的轴向由2个高氯酸根配位。处于赤道面的配体的吡啶N原子和三氮唑的一个N原子采用螯合双齿模式参与配位,而噻吩不配位。配合物2含2个乙腈客体分子,乙腈与三氮唑环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配合物1和2中存在O—H…O、C—H…O、C—H…N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连接单核配合物形成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和间苯二胺四乙酸为配体与硝酸铜在CH3COCH3/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0.5CH3COCH3.2H2O(1),在DMF/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DMF.CH3OH.2H2O(2)(ntb=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H4mpda=间苯二胺四乙酸)。2个配合物的中心的铜离子分别与1个ntb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H2mpda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受溶剂的影响,配合物中配体的相对位置和构象有较大的区别,配合物2的配位构型更加扭曲。两个配合物均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不同的复杂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4.
水热条件下,在Cd/1,2,4-三氮唑(Htrz)/均苯四甲酸(btec)体系中得到新型配位聚合物[Cd(btec)_(0.5)(H_2O)_3]_n(化合物1).化合物1中,每个均苯四甲酸配体与4个Cd(Ⅱ)离子配位,形成二维层状配合物,层与层之间交错排列.从晶体结构可见,1,2,4-三氮唑没有出现在目标化合物中,对此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4-三氮唑加入与否可对结晶质量产生影响.此外,还考察了合成过程中的反应物物料配比和反应溶剂的影响.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在359nm(λmax)处具有荧光吸收.  相似文献   

5.
黄妙龄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7):1694-1700
利用对乙酰氨基苯甲酸(HPABA)和邻菲咯啉(phen)、硝酸铜在DMF/CH3OH/H2O溶液中合成了单核铜配合物[Cu(PABA)(phen)(H2O)2]·(NO3)·H2O(1),然后又和4,4′-联吡啶(4,4′-bpy)、硝酸锌在DMF/CH3OH/H2O溶液中获得配位聚合物{[Zn(PABA)2(4,4′-bpy)]·4H2O}n(2)。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配合物1中每个铜离子周围有2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型,然而在配合物2中,六配位八面体构型的锌离子通过配体4,4′-联吡啶扩展为一维Zigzag型链。分别对这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4-甲基-3-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分别与CuCl_2·2H_2O、Ni(NO_3)_2·6H_2O、Cu(ClO_4)_2·6H_2O和Cd(NO_3)_2·4H_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_2Cl]Cl·H_2O(1)、[NiL_2(H_2O)_2](NO_3)_2(2)、[CuL_2(H_2O)_2](ClO_4)_2(3)和[CdL_2(NO_3)_2]·CH_3CN(4),测定了它们的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中心离子Cu1(Ⅱ)具有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_4Cl]。配合物2、3和4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_1/n,P2_1/n和P2_1/c。配合物2、3和4的中心离子Ni1(Ⅱ)、Cu1(Ⅱ)和Cd1(Ⅱ)都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iN_4O_2]、[CuN_4O_2]和[CdN_4O_2]。  相似文献   

7.
以3-对溴苯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作为配体,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trans-[CuL2(ClO4)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29 29(15)nm,b=0.854 48(16)nm,c=1.502 7(3)nm,α=83.517(2)°,β=89.200(2)°,γ=73.064(2)°,V=1.011 9(3)nm3,Z=1,R1=0.041 2。单晶结构表明,铜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高氯酸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的1个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10℃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Schiff碱N-氧化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PNOS)及其配合物[Cu(PNOS) (NO_3)_2],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结构。PNOS晶体中通过传统 氢键形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再由非传统氢键自组装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Cu (PNOS)(NO_3)_2]中的铜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结构,Schiff碱(PNOS)通过N-氧 化吡啶N-O的O原子,亚胺基C=N的N原子,及羰基C=O的O原子与铜配位;一个硝基以 单齿配体形式与铜配位,另一个则以双齿配体形式配位。配合物分子通过经典氢键 相互作用,形成单层二维网状结构,再通过非经典氢键作用,自组装成双层二维网 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H4ddb配体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_2(ddb)(phen)_2(H_2O)_6]·3H_2O (1),[Co(ddb)_(0.5)(bpy)_(0.5)(H_2O)_3]_n(2)和{[Ag(dpe)]·0.5(H2ddb)·H2O}n(3)(H4ddb=3,3′,4,4′-四羧基偶氮苯,bpy=4,4′-联吡啶,dpe=1,2-二(4-吡啶基乙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基于丰富的氢键作用扩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结构。配合物2为基于钴离子通过ddb4-配体以μ4∶η1,η1,η1,η1的配位模式连接而成的二维网结构。配合物3是由Ag(Ⅰ)离子与dpe配体形成的直链结构,客体分子H2ddb2-通过氢键作用将其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3的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N,N'-双(3-吡啶)辛二酰胺(L~1)和对苯二乙酸(H_2pda)为混合有机配体,或者以3-(吡啶-3-氨基甲酰)吡嗪羧酸(L~2)为单一有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制备了两种新的铜配合物[Cu(L~1)(pda)(H_2O)_2]·2H_2O(1)和[Cu(L~2)_2](2),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一维[1D[Cu(L~1)]_(2n)~(2n+)链和μ_2-桥连配位模式的pda~(2-)阴离子连接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基于单一配体L~2的一种二维层状结构的聚合物。两种配合物的二维层间通过氢键作用拓展成为三维超分子网络。测试了标题配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而且研究了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多种染料分子的光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3-(2-吡啶基)-4-苯基-5-(2-呋喃基)-1,2,4-三氮唑(L1)和3-(2-吡啶基)-4-(对氟苯基)-5-(2-呋喃基)-1,2,4-三氮唑(L2)作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配合物:trans-[Cu (L12(NO32]0.5[Cu (L12(H2O)2]0.5(NO3)(1)和trans-[Cu (L22(NO32]0.5[Cu (L22(H2O)2]0.5(NO3)·2CH3OH (2)。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单晶结构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2中均有2个不同的铜离子,且都处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CuN4O2]配位环境,但在轴向上一个铜离子与2个水分子配位,另一个铜离子则与2个硝酸根配位。配体的吡啶氮原子和三氮唑的一个氮原子参与配位,而呋喃的氧原子不配位。配合物晶体中存在C—H…N、C—H…O、O—H…O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连接单核配合物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2-[N,N-二(2-吡啶甲基)氨甲基]-6-醛基-4-甲基苯酚(L)为配体,合成了2个单核铜配合物[CuL(CH3CN)(ClO4)]ClO4(1)和cis-[CuL(NCS)2]·0.5C4H8O2(2),对它们进行了紫外、红外、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每个铜均为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作为四齿配体,L通过2个吡啶氮原子,1个叔胺氮原子和1个酚氧原子和铜离子配位。在配合物1中,乙腈和1个ClO4-参与配位,而在配合物2中2个硫氰根离子为顺式配位。  相似文献   

13.
谢京燕 《合成化学》2022,30(6):443-450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两个基于2,3,5,6-四氟-二(1,2,4-三氮唑-1-甲基)苯(Fbtx)及1,4-萘二甲酸(H2NDC)混合配体的配位聚合物,分子式分别为{[Co(NDC)(Fbtx)(H2O)2]·0.5H2NDC}n(1, CCDC: 1978985)和{[Cu(NDC)(Fbtx)(H2O)]·1.5H...  相似文献   

14.
在室温下, 由Cu(NO3)2 、1,3 -二(4 -吡啶基)丙烷(bpp)、4,4 ’ -联苯二甲酸(H2bpdc)和2,5-噻吩二甲酸(H2tdc)制备出两种新型铜( II)配位聚合物[Cu(bpp)2(bpdc)(H2O)2]n·2nH2O, 1 和[Cu(bpp)2]n·n(tdc) 7.5nH2O, 2。两个配位聚合物均为一维线型结构,铜原子均采取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在轴线方向上的两个水分子与铜原子存在较弱的配位作用。在配合物1中,两个bpdc羧酸根离子与铜原子配位,而2中的tdc羧酸离子没有与铜原子键合,只是作为反离子平衡电荷。在两个产物中, 配体bpp具有不同的构象。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与2分别在110°C和160°C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蒋勇  邱晓  李夏 《化学学报》2012,(3):98-105
水热法合成了5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TFSA)(2,2’-bpy)2]n(1),[Mn(HFGA)(phen)2]n(2),[Co(TFSA)(bpp)2(H2O)2]n(3),[Zn(TFSA)(bpp)2(H2O)2]n(4)和[Cu(HFGA)(phen)]n(5)(TFSA=四氟丁二酸,HFGA=六氟戊二酸,2,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啰啉,bpp=1,3-二吡啶基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以两个单齿羧基氧原子分别配位于Cd2+和Mn2+离子,2,2’-联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分别螯合配位于Cd2+和Mn2+离子.配合物3和4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1,3-二吡啶基丙烷以两个端基氮原子桥联金属离子,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分别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5是具有{4.82}拓扑的2D网结构,六氟丁二酸配体通过单齿/双齿-桥联模式连接Cu2+离子.5个配合物均通过分子间弱作用进一步构筑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HL)](SO_4)_(0.5)·3CH_3OH (1)和[Cu_2(L)_2SO_4]·1.5CH_3OH (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Ni(Ⅱ)中心离子与2个酰肼配体的[ONN]配位原子组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2的最小非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独立的双核Cu(Ⅱ)配合物分子,它的2个Cu(Ⅱ)中心由2个酰肼配体中的2个O原子桥联。每个Cu(Ⅱ)离子还与L-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和η_2-SO_4~(2-)阴离子中的1个O原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和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7.
以2,2′-二甲基-4,4′-联苯二甲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骨架:[Ni(μ_2-H_2O)(L)(DMF)(H_2O)]·0.5H_2O (1)和[Cd_(2.5)(L)(trz)_3(H_2O)_2]·2.5DMF (2)(DMF=N,N-二甲基甲酰胺,Htrz=1,2,4-三氮唑)。借助红外、热重、粉末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结晶于单斜晶系的P2_1/c空间群,镍离子处在拉长的[NiO_6]八面体中且分别被μ2-H_2O和L~(2-)配体连接形成二维sql拓扑网络。2结晶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含有3个不同的镉离子且均为扭曲的八面体构型。3个镉离子被三氮唑负离子以μ_(1,2,4)-桥连,在ab平面形成二维的kgd层,这些层再被L~(2-)配体沿c轴支撑形成(4,8)双节点的三维flu拓扑网络。热重分析表明,1和2的网络分别在390和230℃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2个新型Cu(Ⅱ)配合物:[Cu2(L1)2Cl4]L1(1)和[Cu(L2)2(NO3)2(H2O)](2),其中L1为3,6-二(苯并三唑-1-)哒嗪,L3为3-(1,2,4-三氮唑-1-)-6-氯哒嗪.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离子与3个氯原子和配体的2个氮原子形成五配位的四角锥构型,2个氯原子以μ-2方式桥联2个中心铜原子.在配合物1的晶胞中1个游离配体未参与配位.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铜原子处于五配位四角锥配位环境中.分子间氢键将2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一维链、二维网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使配合物构型发展成三维拓扑结构.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本文所涉及的化合物进行了清除自由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2个配体都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3-吡唑-5吡啶-1,2,4-三唑(H2L)和均苯四甲酸(H_4btec)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同构配位聚合物[M(btec)_(0.5)(H_2L)]_n(M=Co(Ⅱ)(1),Cu(Ⅱ)(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都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2个配位聚合物都是二维结构,通过N…H…O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此外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磁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内通过羧基桥连的金属钴离子之间是弱的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2中存在典型的順磁行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一个基于双核铜簇[Cu2(1,4-bth)3]4+和[β-Mo8O26]4-阴离子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2(1,4-bth)3(H2O)(β-Mo8O26)](1)(1,4-bth=4-(6-(1H-1,2,4-三氮唑-1-基)正己烷)-4H-1,2,4-三氮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等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化合物1中,1,4-bth配体都以三齿配体的形式与3个铜离子相连,形成双核铜簇[Cu2(1,4-bth)3]4+,每个簇单元进一步和其相邻的4个同类型单元相连形成了相互平行的层状结构[Cu2(1,4-bth)3]n4n+,层与层之间又通过[β-Mo8O26]4-阴离子相连构筑成1个三维框架结构,其拓扑类型为pcu alpha-Po简单立方格子;热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