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极化激元—光与物质中的电子、声子、激子或磁振子等发生强耦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集体振荡模式,近年来在纳米光子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低维材料极化激元拥有的高空间压缩比、低损耗、光电可调控等特点使其在微纳光子学器件中有着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比如石墨烯中波长可调的等离极化激元、六方氮化硼中高质量的双曲声子极化激元、三氧化钼中面内各向异性的拓扑声子极化激元、碳纳米管中的一维拉廷格液体等离极化激元等.这些极化激元相互之间以及极化激元与外场之间还能进一步发生显著的耦合相互作用,产生各种丰富新奇的物理现象,极大地拓展了极化激元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几种典型的低维纳米材料中极化激元的耦合特性为例,从表征纳米极化激元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出发,首先简单介绍几种典型极化激元的基本性质,然后详细讨论各种极化激元之间以及极化激元与外场的耦合,最后展望极化激元耦合作用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铁电材料的极化翻转特性是铁电存储器实现0,1信息读写的物理基础,因此极化翻转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器件的服役可靠性.在交变电场循环载荷下,HfO2基新型铁电薄膜存在唤醒(wake-up)、疲劳(fatigue)和极化翻转电流峰分裂(split-up)等极化翻转不稳定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在铁电存储器件中的实际应用.探明极化翻... 相似文献
8.
伦敦大学物理系的Matthias Eschriga博士最近在Physics Today杂志上撰写了一篇关于自旋极化超导电流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并在文中指出了自旋极化超导电流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及其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的可能应用.当温度降低时,超 相似文献
9.
导电聚合物中的元激发稳定性问题对于认识和理解有机材料中的自旋极化输运现象是极其重要的.针对目前存在的极化子与双极化子之间的争论,本文从半经验的Austin Model 1(AM1)方法出发,对齐分子噻吩的掺杂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极化子和双极化子体系能量的比较,发现双极化子可以转换为极化子,从而揭示出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可以实现自旋极化输运.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电荷耦合器件(CCD)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宽、检出限低、动态范围宽、暗电流和读出噪声低以及具有积分信号、多道同时检测和实时检测等能力的优点,在光谱测量和光谱成象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传统的1m光栅摄谱仪和科学CCD相结合,使其具有实时快速测量激光光谱的能力。将其应用于宽带双包层光纤激光在周期性极化的LiNbO3晶体(PPLN)中倍频特性的研究,观察到了倍频激光光谱随PPLN控制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晶体官特性图示仪的使用”是电子线路专业课的实验课题。在以往学生作这个实验时由于我们组织安排不当——单纯地教学生使用仪器和测量数据。结果是,时间花费不少,实验效果却不佳。造成在相继的实验中,因学生遗忘了操作规程而不断出现事故。为了提高效果,让实验能够真正起到培养学生操作电子仪器能力的作用,我们把该实验的安排作了一些改进,增加演示实验和加强了测试原理的教学工作。具体作法如下。一、用示波器观察晶体管的输出(或输入)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为物理教学的核心课程,诸多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通过学生进行实验后便可化难为简.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理念,为了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但就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而言,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其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脚步.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教程、实验考查方式以及在活动中进行实验这四个方面来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掺杂型聚合物的电晕极化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掺杂生色团分散红DR19的电光聚合物的电晕极化特性.结合吸收光谱法和显微镜形貌分析了极化电压、极化温度以及极化时间对极化效果的影响.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极化电压增大可以增大聚合物内部极化电场,但电压过大会引起薄膜击穿而降低极化效果;而极化温度升高可以增大分子取向力,但在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以上会导致相分离;极化时生色团分子的取向随时间增大并逐渐达到动态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表征极化效果的序参数随极化电压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极化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随极化时间的增长先增大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16.
以新课标的实验要求为导向,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展示了实验器材的选择、电流电压物理量的测量和记录及曲线的描绘等功能.从而创设真实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与实验规律的自然建构,帮助落实核心素养,为LabVIEW虚拟仪器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看了《物理实验》(1983年第1期),“晶体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一个测试线路”一文深受启发。它解决了在测试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时要改变加在二极管两端上的电压极性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于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质,故必须换用量和范围相差很大的电流表以及相应地变换电压表的测试位置,使得每做一条曲线,要变换表头的接线的问题,确实使实验操作较为方便。但是我们在实验中仍发现外接滑线变阻器时,线路零乱,器具较散,使用的电压表的量程不能同时满足正、反向时,电压值的读取精度一样。需要换不同量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