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990-2000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模拟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密度法对1990年和2000年上海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格网化,进而模拟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分布及其变化.其间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分区、分区建模、逐步剔除异常值和分街道控制等措施以提高模拟精度.在人口密度模拟的基础上,用GIS对上海人口格网数据进行简要的空间分析.用栅格叠加分析得到1990-2000年人口密度变化空间分布图,用同心圆缓冲区分析法和扇形分析法揭示人口密度变化的距离特征和方向性特征,最后将1990年和2000年度人口密度与居住用地类型进行关联,佐证了该时期上海居住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根据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测量调查数据,针对福建省城市和乡村中学生的耐力素质连续10年呈现不规律变化这一现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2000-2010年福建省城市和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福建省城市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和乡村中学女生相比较,耐力素质平均差距不大;2005年福建省城市中学女生耐力素质下降,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反而提高,拉大了城市和乡村平均耐力素质的差距;2010年福建省城市和乡村女生耐力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城市中学女生和乡村中学女生耐力素质平均差距有所减小。各个年龄组之间城市和乡村的耐力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05、2010、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对天山北坡经济带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地类变化主要发生在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地之间,耕地增加最为明显,15 a间增加了3682 km2,草地减少最为迅速,15 a间减少了2734 km2,这说明该研究区域存在过度放牧、毁草和开荒种田的现象;2)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2000-2015年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土地利用综合度为0.54%,其中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大,年变化率达到3.63%,林地变化速度最慢,年变化率为-0.25%;3)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各研究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指数逐年增长,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高为2.52,表明该时期土地利用率最高,2005-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最低为0.94,表明该时期土地利用率最低,但从整个研究时期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各研究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均大于零,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在日益提高;4)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点,草地-耕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耕地的地类变化主要分布于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理单元,具有沿河线状分布的特点,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具有点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泛在应用,加快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从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旨归,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然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依然面临城乡数据要素流动堵点尚存、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滞缓、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相对较大、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突出等现实梗阻。据此,提出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为驱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5.
张艳萍  王致晶 《甘肃科技》2010,26(4):6-9,31
基于综合经济实力指数评价模型,以政府机制下的区域协调论为基础,选取了西部12省2000年和2007年经济发展的12个指标,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西部各地区经济差异状况,通过G IS软件表示,并得出结论,西部大开发近10年来国家政策和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这种政策的最初效应是明显的,但地区内部出现宏观经济上的不平衡性,内部经济差异扩大,西南地区发展总体快于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下的城乡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两者是互为充要、辩证统一的共同体。数字乡村建设通过结构弥痕与普惠共享、资源配置与优化整合、多维缩距与开放协同、创新迸跳与激励相容等四重机制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从培育数据运用能力、夯实产业合作能力、强化要素流动能力和提升服务共享能力等四个层面探讨数字赋能城乡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2006-2015年中国与世界物理学SCI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从研究规模、学术影响力、高被引论文、重要期刊论文、国际合作和分支学科布局等维度展开,旨在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科技国家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实力进行比较,揭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态势和国际竞争力,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物理学发展战略以及相关学科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96年至2015年20年间,共有88篇韩国留学生写作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毕业答辩,其中包括72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和16篇近代文学、文艺学等相关、相近专业的学位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这88篇论文进行量化统计及分析,可以从历史脉络、地域分布、主题分析、热点透视四个角度,梳理韩国留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接受与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化科技融合政策的变迁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结果和导向。基于2011—2020年39项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的嬗变,是从探索阶段的松散、多点式的初级特征到创新阶段的深层次、宽领域、多方向的系统性布局扩展的,政策内容从简单集中到类型多元,政策目标从相加、相融到深度融合,政策趋向从科技引领、产业主导到双轮驱动、民生为本转变。这些特征客观反映出政府决策关注点、政策结构、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预示着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将进一步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推动制度优势转化效率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