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社会正处在大变革的时代,传统科普理念面临着诸多挑战。着重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普场馆如何从受众、施众、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等视角,重新审视科学传播的发展方向,促进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实现内容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围绕进入21世纪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与时俱进传播科学,强调科普传播的关键在受众,并结合基层传播实践,侧重以科学发展观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这一主线展开论述,以期为更多受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科学精神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社团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民国初年以中华学艺社为首的一批由留日学生创办的民间科学社团借鉴西方科学社团发展的经验,通过创办科学刊物、召开学术年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在推进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幻文艺作为科学与艺术杂交而成的一种文艺形式,是科学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第一手的可信翔实的数据,对我国科幻文艺传播科学文化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剖析了科幻文艺这一特殊载体在传播科学文化中的优势与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幻文艺对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出现以后,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应用程度都以几何级数增长,地球变得更加扁平,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网络也有着它的坏处.随着网民人数的爆发和应用领域的扩张,信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互联网的不确定和复杂性日益增强,人们不得不直面网络时代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
信息爆炸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互联网时代,传媒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即使陌生人,也能互通信息.尤其在Web2.0条件下,信息传播方式从传统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根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4.1%.其中,4.97亿网民有MSN、QQ等聊天工具,3.89亿网民使用视频网站,4.01亿网民有博客,交友网站有会员2.88亿,微博用户数量达到3.31亿.每个网民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和传播者,带来了信息爆炸性地增长. 相似文献
7.
胡俊平 《科技导报(北京)》2014,32(32):12-12
"社会中的科学"(SIS)是欧盟第七科技框架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为此,欧盟于2010 年1 月启动了为期2 年的"欧洲社会中科学的政策和研究活动监测"项目,有38 个国家参与,涵盖了欧盟27 个国家以及与欧盟第七框架相关的11 个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8.
陈雨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1):26-30
"一带一路"倡议为泛淮河经济带构建网络化、机制化的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深入研究淮河文化,大力弘扬淮河文化,推动淮河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充分发挥淮河文化在坚定国家文化自信、建设中国话语体系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青年人肩负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未来的使命,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不仅可以明... 相似文献
9.
韩晋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2):70-72
德国传教士邓玉函与其他伙伴负笈东来,与中国学者王徴于1627年合作编译了<奇器图说>.2008年,在中德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重新演绎了380年前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笔者曾在这个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有幸见证与了解他们细致深入的工作及取得的高质量成果.值中德科技交流390年暨<奇器图说>出版381年纪念会之际,笔者将该书的读书心得与所知的研究过程整理出来,以期与各位识者共享.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博客(Blog)的引入还不到10年,其发展无论是在商业化方面还是在社会影响方面都还处于启蒙阶段。尽管起步较晚,中国博客也正同样经历着从仅具单一传播功能的“个人日志”向具有复杂传播功能的“新媒体”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的革新,也是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心理、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将给社会传播领域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