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低温相变蓄冷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自行研制的一种复合低温相变蓄冷材料,通过实验分析了该蓄冷材料的融点、相变潜热和凝固融化过程曲线.该材料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而成,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来测定该蓄冷材料的融点、相变潜热;用低温冰箱测试凝固融化过程材料的均匀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医药、食品、冰箱及冷库等蓄冷装置中.  相似文献   

2.
 用文献[1]的数值方法,计算了二维硬盘系统的相变潜热河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3.
圆管内潜热型功能流体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实验研究了由正十四烷和尿素甲醛树脂制成的相变微胶囊和水混合组成的潜热型功能流体流过等热流圆管时的对流换热特性。相变微胶囊的加入可以显著增强流体与壁面间的对流换热,显著降低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在融化段对流换热系数呈增加分布,流体和壁面温度各自基本稳定在相应的温度值。强化对流换热的效果主要在融化段,并随流体中相变微胶囊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也随R-eynolds数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研发了一种用于相变致冷的高热导率、固液转换时体积变化率小以及膨胀系数与Si基底接近的镓基相变合金材料;在实验室里模拟实际工况,对镓基相变合金材料试件进行了实验测试,确定某一组分编号可基本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镓基相变合金材料。按照实际应用条件对在强激光条件下填充在硅镜内部的该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有限元的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在初始温度为298 K的真空绝热环境中,热流密度为0.198 4 W/mm2,采用该镓基相变合金材料能够将镜面温度控制在313 K,抑制了镜面的热畸变。  相似文献   

5.
研发了一种用于相变致冷的高热导率、固液转换时体积变化率小以及膨胀系数与Si基底接近的镓基相变合金材料;在实验室里模拟实际工况,对镓基相变合金材料试件进行了实验测试,确定某一组分编号可基本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镓基相变合金材料。按照实际应用条件对在强激光条件下填充在硅镜内部的该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有限元的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在初始温度为298 K的真空绝热环境中,热流密度为0.198 4 W/mm2,采用该镓基相变合金材料能够将镜面温度控制在313 K,抑制了镜面的热畸变。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空调用相变蓄冷材料,该蓄冷材料由两种相变材料(辛酸和软脂酸)组成,通过加热搅拌的方法将其制备成均匀的共晶相变蓄冷材料,实验分析了所研制的蓄冷材料的相变点、相变潜热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相变蓄冷材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潜热,可用作空调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7.
谐振动法测量空气比热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讨论了谐振动法测量空气比热容比实验中对小钢珠谐振动过程的动态模拟和数学建模,结果表明谐振动系统和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微量性是动态模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反传热方向上相变程度不同引起的传热形式和系数差异设计的相变材料热二极管被认为是有潜力的热管理器件.然而多种材料的使用或仅依靠数值模拟的研究使其结构复杂或理想化,降低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因此,本文结合材料固液相变和自然对流过程的传热形式和传热系数变化,提出了一个仅含有CaCl2·6H2O单相变材料的简单热二极管结构,并制备了相应的器件,搭建了稳态热通量测试系统用于实验研究,其测量结果与文献记载值相近,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实验研究了冷热端温差和正反传热方向对热二极管热整流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二极管的热通量随冷热源温差的减小而降低,正向和反向分别沿逆重力和重力方向时,热整流比最高可达1.58,最佳冷源温度范围为20—25℃,接近室温,所提出的相变材料热二极管结构在建筑节能和热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准稳态法测量液体比热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准稳态量热计,通过测量纯水和正庚烷的比热容,对量热器进行了检验。比热容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标准值比较,最大偏差不超过1.0%,表明量热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测量了含氧燃料添加剂碳酸二甲酯及可作为蓄热介质石腊的比热容,为混合燃料的设计和空调余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车用潜热贮热器的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车用潜热贮热器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获得了该相变过程的流动、传热特性,为修正该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论证了用相变材料模拟多种常用金属构件热特性的可行性.利用相变材料模拟了厚度分别为20 mm,30 mm,50 mm和100 mm的金属板材,发现在模拟较厚的金属板材时,相变材料的低导热系数对模拟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导热系数增强的相变材料对厚度大于100 mm金属板材进行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并利用相变材料模拟了金属构件轮和管的热特性.  相似文献   

13.
改良六水氯化钙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CaCl_2·6H_2O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相变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改进,得到CaCl_2·6H_2O相变材料质量配比为43.39%H_2O+45.76%Ca Cl2+8.15%Sr Cl2·6H_2O+2.7%CMC,材料蓄放热稳定,无过冷度,无明显相分离现象,测得相变温度为28.6℃,相变潜热为169.5k J/kg。最优例材料经过1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后,相变温度降低了0.8℃,出现1.4℃的过冷度,但仍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实验发现纳米粒子的添加对材料的导热性能有显著的提高,且当4种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数均为0.2%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小依次为MWCNTCuAl_2O_3TiO_2,其中添加MWCNT的导热系数达到0.7480W/(m·K),比原材料导热系数提高了31.5%。  相似文献   

14.
水和氢气、氧气在同等条件下(一个大气压,温度为25度)互相转变时自由能是相同的;同等条件下水变水蒸气时的汽化潜热和水蒸气变为水时的凝结热是相同的。利用一个刚性的绝热的容器,在海拔零米处电解水,利用氢气和氧气的混合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特点,携带一定质量的物体到数千米的高空。点燃混合气体,生成高温水蒸气。通过这个过程分析,将发现两部分能量多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回顾了固液相变储热材料发展历程,重点针对纳米多孔定形相变材料,从材料层面的研发设计,到热物理层面的微观限域空间负载、结晶、导热机理,乃至围绕异相/异质匹配提出的显著提升相变蓄传热性能的强化手段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目前受制于单一尺度孔径无法兼顾储释热的密度和速率的现状,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型多级尺度孔径的骨架材料以突破瓶颈的可能.最后,系统梳理了与之伴随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电子散热的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显热容法,建立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电子散热的传热模型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Icepak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温度场及流场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相接近,其最大相对误差为8.8%,说明所采用的数值模型及相关简化处理正确。借助热分析方法可以真实地模拟系统的热状况,从而为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和热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将纳米氧化锌(ZnO)颗粒加入熔融的石蜡(PW)并进行搅拌和超声制备了一种纳米ZnO/PW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为使纳米氧化锌在基体物质中分散均匀,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搅拌和超声以制备均匀的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表明氧化锌在石蜡中分散良好。对所得ZnO/PW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及导热系数等热物...  相似文献   

19.
蔡迪  李静  焦乃勋 《物理学报》2019,68(10):100502-100502
本文分别制备了纳米石墨烯片质量分数为0%, 0.5%, 1%, 1.5%, 2%的纳米石墨烯片-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实验及导热分析等实验对其形貌结构及热物性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表明本文制备的纳米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很好的相变稳定性;当纳米石墨烯片的质量分数达到2%时,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对于纯十八烷高出了89.4%.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铅酸电池组在高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的问题,制备出相变温度为39.6℃,相变潜热为143.5 J/g的柔性相变材料(PCM),搭建了相变热管理系统,研究PCM对电池组的高低温充放电特性的影响。在-10℃充放电时,PCM可大幅提升电池组的温度,将部分测点温度提升至0℃以上。在40℃高温下,PCM可在充放电过程中显著降低电池组的温度,温度降幅最高为2.9℃。结果表明:PCM可降低高低温下电池的过放过充容量,柔性相变材料可显著提升电池组在高低温环境中的热特性和电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